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规定“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这就存在一个分类符号的读音问题。照汉语拼音字母名称该呢,还是照英语字母名称读呢?如果照汉语拼音读,就会遇到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8,(1)
“荨”字读音不寻常文/李百川“荨麻疹”系一种常见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普遍习惯把“荨麻疹”一词中“荨”(Qián前)读作“寻”(Xún)音,无论是医界同仁,还是寻常百姓,大都这么读法,其实,这属于误读。我曾在一些场合用正确读音读“荨麻疹”一词试图引起大...  相似文献   

3.
李洪志的邪教“法轮功”,蒙骗了不少人,在揭批“法轮功”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蒙骗”这个词。这个“蒙”,有的人念mēng,有的人念méng,到底应该念什么呢?一般情况,“蒙”有三个读音:一、měng,只用于“蒙古”。二、读méng时,有  相似文献   

4.
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a,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又读cha,  相似文献   

5.
劳申 《编辑学刊》2015,(2):38-41
问:"有朋目远方来,不亦乐乎"——句中的"乐"字读yue还是读le?答:读le。很多人读yue,这是一个流行性的错误。"乐"有三个常用的读音:读yue时是名词,义为音乐,如乐声大作、鼓乐齐鸣;读l e时是形容词,义为高兴,如乐不可支、乐而忘返;读yao时是动词,义为喜欢,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字学界解释不一,但肯定是同道中人。有朋自远方来,一起切磋学问,不是很开心的事吗?"乐"字当然应该读  相似文献   

6.
《辽宁友谊商店勾结不法商贩倒买彩电当场被捉》(见9月18日新华社新闻稿)一稿,标题和导语都明确地说“这家商店与一伙不法商贩勾结”非法倒卖彩电,既然如此,这家商店理应受到查处。可是稿内最后却说:“现在公安机关已将孙跃明、张作斌(按:即被当场抓获的“倒爷”)行政拘留,工商部门也对他们进行经济处罚,友谊商店领导也表示要对杨庆利(按:即参与倒卖的商店营业员)作严肃处理。”读了这段结果,却叫人糊涂了,到底是商店与不法商贩勾结?还是这个营业员同“倒爷”勾结?如果  相似文献   

7.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8.
一个年轻人问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爱因斯坦信手写了这样一行字:A=X+Y+Z“这是什么意思?”年轻人不解地问。爱因斯坦解释道“:A是成功,X表示艰苦的工作,Y是指一个正确的方法,而Z意味着不要空谈,只要实干。”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咬文嚼字》刊物,第一期封面上,“嚼”字的汉语拼音是“jue”;第二期封面,据说是第一期拼错了。改成了“jiao”。究竟是“jue”,还是“jiao”?大有商榷之处。我认为“jue”音没有错。“嚼”,按照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标准,有三个读音1.jiáo,表示的意思是上下牙齿磨碎食物;2.jiào,倒嚼,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3.jǘe,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咬文嚼字的“嚼”该归于哪一类?恐怕读“jǘe”是最  相似文献   

10.
“戛纳电影节”这一名词,对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看电视也经常可以听到“ga na dian ying jie”的读音。然而,“戛”字是读作“ga”吗?遍查我国的辞书字典,无一例外地都注明“戛”的字音是“jia”,古文中如通“秸”字时,又读“jie”,如“戛服”(古代征收赋税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山鬼 《出版史料》2007,(2):106-106
一些词汇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因地区的差异,改变了它们原有的读音。比如佛家所讲的“小乘”“大乘”。何为“乘”,古人说是“运载”之义,用来表示禅学浅深的等级。这大概不会有什么分歧。可是,“乘”读为chéng(成)还是shéng(圣),  相似文献   

12.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13.
《笑傲江湖》推出个名人令狐冲,这一下子“令狐”这个罕见的姓,地球人都知道了。“知道”了,却念错了。以我的耳朵也听了几百回的“令狐”,对的极少。“令”的读音有三:一读 Lìng,是量词,500张纸为一令,这个读音不常用,但也却很少听人读错。二读 Lìng,这是通俗读法,最常用,司令、命令、口令、绕口令、县令、时令、令尊……三是读 Líng,不常用,古地名令狐,姓令狐。令狐冲的“令”就应该读 Líng。不可以读 Lìng。这样说的根据,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二是《普通话异词审音表》。所有名为《笑傲江湖》的电视剧,全没念对。我听到读对的也有,那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联播,说到云南省省委书记令狐安时,读的是 Líng,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15.
徐成淼 《传媒》2001,(12):33-33
不少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不纯正,播音中常有读音错误。这里说的“读音错误”,不是一般的“白字认半边”,而是一种“习惯性”误读。一般的“白字认半边”比较容易纠正,如读“绽”为“定”,一经指出,即可改正。而“习惯性误读”却是一种语音习惯,长期误读,而又不以为错,反而以错为对,以致一错再错,流毒甚广。这种“习惯  相似文献   

16.
工作中经常发现来稿中有将一些地名写错的现象。若是属于一些名气较大的地名,编辑在编审中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地名(如公社、大队、村庄等),编辑则难以发现,往往随错载于报刊,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治市郊区堠北庄公社”,错成“垢北庄公社”。“堠”字的读音为“hon”,而“垢”字的读音却是“gou”。这两字不但读音不同,就是词意也大相径庭。为什么不少人错写错用呢?我向有的同志了解过,他们认为“堠”字的读音来源于它的右边部分,觉得“垢”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有几家报纸报道说,在北京市西直门八道湾11号发现了鲁迅先生撰写《阿Q正传》一书的手稿。因此这些报刊就把八道湾11号称作“阿Q的诞生地”。 人的“诞生地”就是人的籍贯。 但是,阿Q有籍贯吗? 翻开《阿Q正传》第一章,鲁迅先生就特地写道,他“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也“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因此籍贯也有些决不定”。 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连人家的姓名籍贯都闹不清楚就提笔给人家写传记,岂不荒唐? 要想了解鲁迅为什么这么“荒唐”,就请看鲁迅  相似文献   

18.
"车"的读音     
《水浒后传》第十一集(电视剧)中的“大人”与“皇帝”在念岳飞的词《满江红》时,他们都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车”读成jū。对不对?《新华词典》释:“车”读音为chē时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新闻作品,精采的细节都给受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果不描写阿Q自欺欺人的自打嘴巴和“儿子打老子”一类的细节,他那“精神胜利法”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吗?如果不描写“老坚决”潘从正“肩上搭着布袋,怀里揣着桑剪”,到处收集树种,为沙荒地造林而忙碌不止的  相似文献   

20.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