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420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后,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比较前后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营养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形成正确营养态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某高校医学院386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回答正确率总体上在50%左右,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27.2%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质量较差,早餐品种较单调.另外,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有9.8%,但他们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89.6%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92.5%的学生愿意以后更多地关注营养知识.结论: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基础,但不够系统、全面;大部分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并希望通过合理膳食来改进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在获取营养知的营养知识、形成正确的营养态度、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营养习惯依然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了解我校高职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现状,为我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我校6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6±4.1分,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挑食,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食用率低等。大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良好,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我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谢丽 《家教世界》2013,(8):250-251
为了解医学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为大学生能更合理地搭配膳食以及进一步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对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可见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龚玉洁 《考试周刊》2012,(29):179-181
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让他们孩子积极锻炼身体,而且要普及儿童膳食营养健康知识。作者开展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提倡均衡膳食,建立科学的膳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膳食习惯,创建温馨的膳食环境;实施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从而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了45位中山市幼儿园园长,发现在营养教育干预前,园长们已有较好的营养态度,但营养知识比较贫乏,营养行为不太乐观;在接受营养教育干预后,园长们的营养知识发生了显著变化,营养态度和行为也进一步改善。可见,对园长们实施营养教育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充足、均衡的营养,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离不开学校营养知识的教育和健康知识的普及。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从历次的测试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均低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同龄学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匮乏、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因而将食品营养与健康设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十分必要,并值得探讨使之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况自然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97-98,128
目的:调查某中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为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女生的营养知识及行为优于男生;县城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中学生改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了解新疆高校教师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习惯及健康现状,为今后对高校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新疆9所院校在职教师380人进行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健康现况调查.结论是新疆高校教师日常饮食营养习惯和饮食行为不够合理,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参加锻炼运动时间不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其饮食营养态度较好.建议加大营养饮食知识宣传力度,加强锻炼身体并开展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缘于人们对营养知识的缺乏,从而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对大学生加强饮食营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不仅可使大学生自身终生受益,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负责,因此它是学校必须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笔者查阅了近几年采用K-A-P模式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但是这些学生营养态度良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营养知识,愿意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渗透与健康行为培养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营养健康渗透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态度的转变,但营养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些健康行为形成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目前单一的获得健康营养知识的渠道,系统有效的方法和过程的缺少成为制约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获得、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医务人员的营养认知水平,寻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法,对金华市区两家医院822名医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态度等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测评成绩与专业技术资格高低成正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的得分明显高于护理、医技及药学专业(P〈0.001)。结论:医务人员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亟须搭建营养教育平台,多途径、多渠道地提高医务人员营养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使高校学生科学系统地获取营养知识,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开设“营养与健康”,公选课,加强饮食营养教育,关注学生的营养与健康。这样,不仅可使大学生自身终生受益,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负责,因此是学校必须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运动员在营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营养、运动营养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与营养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1.大学生的营养需要及存在的问题1.1大学生的营养需要大学生的年龄层次通常都在18—23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趋于平缓。体格、体能、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达到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中小学营养教育的教育内部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利用自制的问卷就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中小学营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对苏州地区的城乡中小学学生、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上仍存在程度不一的缺陷,教师对我国居民基本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也较低;师资、教材和设施设备是影响本地区中小学营养教育的主要原因.教育内部一致认为学校营养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并应进一步构建以健康教育为载体、多学科渗透、家庭和社会配合的中小学营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