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3,(23):74-74
“请在日历上圈出2036年4月13日,这一天有颗小行星很可能会撞上地球,一旦惨剧发生,它将变成很多地球人的世界末日!”最近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科学家们发出了这样的“末日警告”。他们还公开呼吁联合国承担责任,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拯救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地球一日     
《百科知识》2010,(9):68-69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年为地球日活动设计的“地球之旗”,现已成为环保运动的象征。旗帜上那颗“蓝色弹珠”般的地球,是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在太空拍摄的。近40年过去了。现在的地球怎么样了?下面就是一组美国宇航局展示的各类航天器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拍摄的地球图片。  相似文献   

3.
1998年1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应在三维地球的数字框架上,按照地理坐标集成有关的海量空间数据及相关信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地球,即“数字地球”为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和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11,(10):18-18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和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  相似文献   

5.
陈光 《今日科苑》2007,(5):13-15
当35年前“阿波罗17”号上的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就再也没有人在月球上激起过尘烟。现在,美国人正打算重返月球,不过,此番“二进宫”,不仅仅是把星条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些脚印那么简单——2024年在月球上建永久基地,美国人要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并将其作为太空探索和飞向火星的“跳板”。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网讯地球经常被人们称为“蓝色星球”或“水的世界”,但有想过把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收集起来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吗?美国科学家最近给出了答案。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9日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对地球水资源重新进行了统计,绘制出了一张地球水资源总量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挪威的“种子银行”计划和英国的“冷冻方舟”计划,都提出了以防地球生物遭遇灭绝式灾难而保存生命种子的方法,但美国“拯救文明联盟”组织日前却提出一个终极设想——到月球上建立专门的“月球方舟”,储存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知识,万一地球遭遇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那么储存在月球上的生物DN A样本仍然可以用来重新创造人类和万物。【假设】地球遭遇毁灭性灾难为了防止人类未来随时可能面临的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气候剧变、海平面上升等致命的末日式危险,挪威政府计划花巨资在北极圈内一个挪威岛屿上打造一个种子银行,收…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往火星的漫游车“勇气号”和“机遇号”已经在火星上停止了工作,美国最近研制了新一代火星车,取名“好奇号”,准备让它前往火星继续探索。但是,一位科学家发出了警告,“好奇号”可能会把地球上的细菌带上火星,给火星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0,(6):7-8
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球和行星系助理教授乔什·艾默里表示,已在“忒弥斯女神24”小行星上找到了有水冰和有机物存在的证据。此发现支持了小行星可能是将水和有机物带入地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意味着谁能控制地球”。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超级大国就率先认识到了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所导演的多次地区战争中,美国的各种军用卫星就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侦  相似文献   

11.
如果火星上真的存在火星人的话,那么,1997年7月4日,无所不能的火星人却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接了来自地球村的使者。美国“探路者号“宇宙飞船访问火星的伟大壮举,再次把地球文明送上了火星。火星“寻亲”,人类久远的期待在100多年前的1877年,人们从天文观察中发现火星似乎有运河的消息,这引起了地球人的好一阵惊喜,关于火星人的话题便纷呈叠起。  相似文献   

12.
科技快递     
如果把赤道比作地球的“腰”,那么它的周长可以看作地球的“腰围”。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观测显示,地球近几年来呈现出“发福”的趋势,它的“腰围”正在慢慢变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人员的测算表明,无论是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还是冰川的加速融化,都无法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发福”。  相似文献   

13.
生物圈一词是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特德·苏斯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科学家们把生命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美国一些自称为“太空生物圈冒险家”的学者出于对太空旅行和人类是否能移居到月球上生活的极大兴趣,于1984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模拟地球情形的“生物圈2号”,使它作为一个实验基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动物,特别是人能否长期生活在里面。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地球保护年会”上,来自我国的生态学家徐凤翔教授格外引人注目。为她的发言所吸引,世界地球保护组织准备分批派出志愿者、考察者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进行考察;哈佛大学植物博物馆收藏了徐教授用汉、藏、英三种文字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西藏山川植被》。 徐凤翔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  相似文献   

15.
漫步月球     
1966年苏联的“登月9号”太空船首次在月球上着陆。三年后,1969年7月,美国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登月小艇走下来,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随后“阿波罗”号太空船六次登陆月球。 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天然卫星,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质学展厅有一块可供参观者自由触摸的岩石。这块摸上去光滑冰冷、有着漂亮的红黑相间条纹的岩石,来自于远古时代的地球,那时地球上的生命才刚刚诞生。这块岩石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与地球上生命的兴衰紧密相关,因此不妨说它是记录了远古生命兴衰的“自然之书”。  相似文献   

17.
阿朗 《今日科苑》2009,(11):56-60
很多最新探测发现都指向“适居带”,认为在那里可能会找到外星生命。1976年美国海盗1号飞船在火星上降落,它并没发现可支持“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明显的生物活性迹象,而且海盗1号发回地球的照片,展示了一个荒凉、寒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唐那德·布朗利在他们的著作《生死地球》一书中语出惊人:5亿年后,地球将因太阳温度不断升高而被“烧焦”,人类拯救地球和自己的唯一办法是,通过一种“引力弹弓”技术将地球慢慢推离太阳。两位专家的观点立即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地球上的火星气候模拟实验室美国NASA在“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完成其使命后,加速了进一步探测火星的步伐。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宇航中心的官员正在计划将火星的碎片带回地球。NASA想先在地球建立一个大的热真空室,模拟火星上的条件。这个真空室可能隶属未来的火星仪表舱,最后成为人类飞到火星的设备。在这个实验室内将模拟火星的严寒、低气压和强烈的太阳射线及所有的火星大气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这是科学家最近对6-8亿年前的地球提出的一种新假说。6亿年前的“大雪球”美国科学家在计算了太阳带给地球的热量以及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后发现,在远古的某个时期,整个地球可能是一个曾被冻结的大雪球。事实上,地质学家在赤道附近就曾发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