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报道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认为大众媒介对于报道大学生村官存有框架,大众媒介正选择性地呈现着大学生村官,并对受众进行着倾向鲜明的舆论引导。进而以文本分析素材为基础,对"媒介框架"下大学生村官形象的"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差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郭婷 《新闻世界》2010,(8):188-189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百度网搜索出的对于女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发现媒介倾向于选择女大学生负面新闻,造成负面报道比重过高,丑化了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由此提出了改进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媒介对女大学生的再现,并不是客观呈现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样貌,而是有意地将女大学生形象扭曲后再展现给世人。结合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因素,以期还原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5.
曹勇 《传媒观察》2015,(4):51-53
大众传播时代,资讯发达、媒介普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表现出典型的媒介化存在的特征。如何使用媒介,如何使用信息,成为影响人们实际生活的技能与手段。对于伴随着电视、互联网长大的9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媒介化生存更是他们必须适应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各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显示,90后大学生热情拥抱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如何设置、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学者默顿认为客观世界中有三种现实:一是社会现实、二是媒介现实、三是主观现实。如何了解、用一个什么样的参照标准来认识这三种现实,内容分析法提供了一个让我们了解媒介现实的方法,利用媒介现实作为参照系,我们就可以了解其他两种现实,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就可以了解电视现实,了解一个企业在电视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推测媒介现实和企业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以及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存在着哪些差异,让企业了解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为企业的公关宣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走在社会科学文化潮流前面的群体,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些知名、热播法制节目为样本,分析了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的涉案主题、女大学生在案件中的角色,以及节目对女大学生的语言呈现。研究发现,目前电视法治节目对于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仍带有一定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9.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何明智 《新闻三昧》2008,(11):46-47
一.现实的社会建构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很多因素,包括社会互动、与媒介的互动等,都在影响人们看待世界和周围环境的方式。因此,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换句话说,人们的感知是已经成为其客观现实的经过包装的主观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新闻界》2008,(3):42-44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量化研究为主的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张庆贺 《新闻世界》2014,(7):350-351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网络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web2.0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其中对网络媒体接触率较高,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及不同的研究范式做了简单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几个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3.
肖萌 《视听》2023,(5):25-28
从媒介环境三层现实的角度出发,对“后真相时代”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可以发现,客观现实与网民之间客观存在着区隔,导致网民通过学习和媒介两种渠道认知客观现实,缺乏亲身体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媒介现实受到算法、从业者、事件相关者现身说法的影响,导致偏离客观现实;受众选择与传播信息时具有主动性,包括对多元信息的选择、情感的驱动、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因此,对从业者的再教育和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走在社会科学文化潮流前面的群体,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晓静 《今传媒》2016,(3):14-15
新媒体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被广泛传播使用,已经与当下社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诞生的同时,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可以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新媒体的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会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造成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我们现代整个社会的媒体素质和新媒体环境的建设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法律、媒体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周丽娟 《新闻世界》2009,(9):109-110
本文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评价情况以及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资料,为在高校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除媒体自身情况外,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媒介素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保持着较为活跃的媒介接触,其媒介接触行为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较良好的媒介素养,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于冬梅  王玉伟 《新闻世界》2013,(11):158-160
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是其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砝码。本文结合对绥化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了微博平台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