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17岁那年的春节,刚好有这样的机会,父亲就让我去看望一个画家,是他在西南联合大学的老校友。父亲自己不搞艺术,也不太懂。我看了他的画就很喜欢,于是拜他为师。他教我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比如素描、水彩,给我看一些书,从此我正式开始学画。  相似文献   

2.
杨子是那种特别高傲的人。走进杨子的办公室.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一朵红色的娇艳欲滴的牡丹。我不懂艺术,但我已然感受得到作品所透出的那种热烈与奔放。 杨子的笑是爽朗的.充满着自信。 杨子的公司很小.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处处透露着浓郁的艺术氛围。 杨子1990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1990年11月到北京.从事绘画研究。1994年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中国佛教艺术展:  相似文献   

3.
我36岁读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进了北京体育大学。我喜欢教学,也喜欢体育活动,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过不多久,有年轻的体育老师问我:“你怎么跟搞体育的合得来?”我憋了半天答了一句:“体育也是哲学。”没想到他们立刻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体育也是哲学”这句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我却顽固地说了好多年,还自以为是独家发明。其实持此类说法的还有别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便是一例。普京喜爱柔道。前两年,有记者问他对这项运动有何感想。他说,“柔道是哲学。”普京原来是千克格勃的,不是逻辑专家更不是哲学家。就连柔道也只足他的业余爱好。若要问他“柔道何以是哲学”,很难想象他会怎么  相似文献   

4.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5.
一位母亲前来心理门诊咨询:“我们家养了一只漂亮的小狗和两只画眉鸟,家人特别喜欢它们。可3岁的儿子却不喜欢,常常打它们,尤其是旁边没人时。我感到非常奇怪,我和爱人都性情温和,他怎么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  相似文献   

6.
游戏至死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84-184
<正>外星人并没有摧毁自己,他们只是迷上了计算机游戏,忘了殖民太空。他们太忙了,忙着沉溺于网游,就像我们今天所做的一样。一大清早,叔叔打来电话,开口就要我在北京帮他找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家的孩子,15岁,死活也不上学了。说老师不喜欢他,同桌也欺负他,撕他的课本和作业。"  相似文献   

7.
思想的闪电     
《大观周刊》2010,(45):53-53
Chisto bal Balenclaga(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就像他的设计作品一样清高脱俗,他曾说“世俗的娱乐消遣让我害怕,在那样的时刻,我感到自己是属于别人的、是被要求的,那不是我要的”。喜欢离群索届,他不喜欢喧嚣,也无心在生意上耗费精力,唯有不断地完善其创作才是他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戴小萌:女,33岁,一家外企职员。 今天,我坐在你面前,和你谈论这样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说真的,我很难过。 在认识他的第二天,我就把自己给了他。而后,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我说,怕什么,喜欢我就要付诸行动。 现在想来,真是好笑。说心里话,事后我非常懊恼,恨自己如此草率地就放弃了守身如玉的打算。  相似文献   

9.
他生来面若桃花,甚至呼吐出的气息都带有一股奶和花蜜混合的香甜。年幼的时候,他是我的骄傲。那些年长的、年弱的三角城居民,都喜欢多看他几眼,更贴近他一些,以便嗅食那种香味儿。他在30岁的年纪上依旧面白唇红、笑靥荡漾,依然浑身香气,走起路来袅袅娜娜,只有声音还算金属。他的姐姐生下我的时候,他15岁,她25岁,她在铁路医院当护士,他在铁路一中读初二。她没时间带孩子。他却喜欢带孩子,襁褓中的我便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修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在烂掉,我说的足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一个名叫“陈村”的上海男人。 他喜欢整天在网上和一帮网虫厮混,那是我管不着的事。只是有一天,他忽然在电视机里倚傻卖傻地攻击起了现代诗,让我直想冲过去揪住他的脖领子。 “小说家一说诗,诗人就发笑”。说此话的是诗人徐江,他真是一不留神说出了一句当代名言。女小说家赵凝在一篇主要  相似文献   

11.
我36岁读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进了北京体育大学。我喜欢教学,也喜欢体育活动,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过不多久,有年轻的体育老师问我:“你怎么跟搞体育的合得来?”我憋了半天答了一句:“体育也是哲学。”没想到他们立刻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7日,我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某名牌栏目信息报告上,登出了一条报道线索:《不要让封建迷信吞噬了这个孩子》。说武汉某公司经理万先生,在街上发现一个11岁的流浪男孩名叫周小华,他是被亲爹和后妈遗弃的,原因是在他小时候,家里人给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他是家里的克星。因此,从小全家人都不喜欢他,就在两年前他亲妈生病死了以后,家里人更不喜欢他了,都打他骂他,不让他上  相似文献   

13.
对我来说,许巍不用任何音乐、理论或思想的分析,他是一听我就会喜欢的歌手,对他的亲近就像亲近自己本性中的某个软弱部分。  相似文献   

14.
露天舞者     
采访地点:北京市广安门立交桥下 周女士 47岁 机床厂职工 我天天来,好几年了,每天跳到8点多,然后骑车去上班。我爱人挺支持我的,跳就跳呗,平时也没什么娱乐。他也喜欢跳,不过我们不在一起跳。夫妻喜欢抬杠,跳舞的时候老配合不好。跳舞和过日子是两回事。你说很多跳国标舞的是夫妻。那是人家在跳的过程中跳出了感觉,不是说成了夫妻之后,跳舞时配合就一定很好。这里环境不好,车来车往,有噪音,还有污染。但便宜啊,而且离家近。  相似文献   

15.
杨绍良,1919年2月出生于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玉溪镇五都岭村.九岁时,成为井岗山时期的儿童队长,后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副军长. 1928年初,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湘南起义爆发.4月,宜章县三千余名英雄儿女,随朱德部转移到革命圣地井岗山,与毛泽东部会师.其中,有杨绍良与他的父亲杨子达、继母黄友梅、大哥杨湖良、二哥杨广良、三哥杨和良、伯父杨子定、杨子运、叔父杨子通、两位伯母、一位婶母及大姐杨早燕、堂兄杨楚良、杨善良、杨多良等,全家16人一同上井岗山参加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6.
张晰 《浙江档案》2005,(10):16-16
陈鹤琴,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1892年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一个破落的小商人家里.他自幼学习很努力,1914年考上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陈鹤琴原来喜欢学医,但是人民的苦难、国家的耻辱教育了他,使他认识到:强国必须强种,要挽救积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医生是医病的,我要医人,我喜欢儿童,儿童也喜欢我,我还是学教育,回去好教他们.就这样他下定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  相似文献   

17.
他从幼时挨揍悟出了自己的不凡命运,风水是他的人生布局,是他的一举一动徐梅山喜欢黄色,不喜欢白色。他说,这是自己的"命"。他是研究"命"的。从18岁到现在,他已经研究了近30年。目前,他是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风水活法每天早上一起床,徐梅山就会下意识地想起两件事:一、不能洗澡;二、不能喝奶。这两者都是水。他八字里水旺,不能老往里加水,否则会引起"水灾",。肾脏会出问题,膀胱泌尿系统也会出问题。他的小女儿八字里也水旺,他叮嘱老  相似文献   

18.
何满子先生的书上海的何满子先生,我没有见过。但我喜欢读他的书。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给我不少启发。我敬重他的为人。我有何满子先生的三本书:《狗一年猪一季》、《中国酒文化》、《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也不知为什么,我看何满子先生的照片,再看书,就觉得清洁、清醒、清爽。现在,混浊、混乱、混沌的人和书,都太多了,就更看重何满子先生的书。而且,不仅自己常翻出来读,也时常向朋友们推荐。我知道年轻人大多有躁气的一面。而真正喜欢读书、沉下心来写作的年轻人,尤其少了。还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就开始自我膨胀;还没有学会建设,就已经在着手破坏了。信息资源多,诱惑  相似文献   

19.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工作之余,我喜欢动动笔,写写短文。每月,都有一二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因为我文化低、基础差,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往其他报刊投,只是在本地开花结果而已。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天,我来到刘志坚老师的家,向他请教写作知识。他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了多部作品。我很喜欢他的散文。他告诉我:“文无定法,认真就行。”我走时,他送给我两本书,一本《红尘风景》,一本《窗含西岭》,都是他的新作,他在书上签了名,写了“请友指正”。天哪,我的水平与你相差十万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