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欣  戴欣 《军事记者》2007,(6):29-29
如何使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报道更加生动感人,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入典型报道,使典型报道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可以增加典型报道的美感,增加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人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许多工人报目前还不是日报,在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方面,工人报可以说是弱势媒体。因此,这就需要工人报在不断增强新闻策划意识,使新闻更加贴进职工、贴进企业、贴进社会上下功夫,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精品,以提高工人报的品位和质量。加强新闻策划是工人报与时俱进的需要。 典型报道的策划 一般的典型报道容易落入俗套,使读者感到乏味。去年,报社领导要求对典型报道进行独具特色的新闻策划,依靠集体的智慧组织战役性报道,力求在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以往那种常规性的典型报道模式正逐渐失去它往日的魅力。新时期对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挖掘好、宣传好重大典型是地方主流媒体的重大政治责任和主要工作任务。如何加强典型报道,让典型人物特色鲜明地站在读者面前,使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鹤壁日报社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党报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只有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典型报道是正面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典型报道的高、大、全模式,使典型报道引不起读者的共鸣,而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最近几年来,任长霞、许振超等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报道,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典型报道的写作方式,受到了读者的承认。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关王延勤的典型报道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尝试。王延勤是宁波市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他生前为残疾人…  相似文献   

5.
李旸 《新闻战线》2012,(5):102-103
细节,是典型报道打动读者的关键,也是记者把握典型人物的突破口。只有采访深入,才能够抓住细节;只有细节真实,才能够排除潜在的疑问,赢得读者信任。典型报道是记者的调查核实,不是道听途说。典型报道,也称经验报道,是对某一具体部门或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所做的比较全面或系统的报道。典型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鲜明独特突出典型时代感 今天的典型报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满足读者需要.近年来典型报道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着力绘写先进人物的当代风采,清晰地描述他们的新质与个性,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以先进典型的时新性提升他们的亲和度,从而也使报道更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历来是党报重要的舆论手段之一,也是党报宣传最突出的传统优势。只是由于近年来人物通讯相对多了,有时甚至有点随意,使读者显得有些“阅读疲劳”。如何继承传统,发挥优势,把典型报道写得更好些,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新闻报道,开创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局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改革报道,办好报纸,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新闻的可读性。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实渗透到读者的脑子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可读性,是个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易读、清楚、有趣味。西方新闻界对可读性的研究,着重在用短词、用短句和语言通俗上下功夫。我们探讨可  相似文献   

9.
高旭 《记者摇篮》2009,(5):50-50
典型报道是电视新闻重要的舆论手段,历来被各级电视新闻媒体所看重。在新形势下,如何挖掘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更好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何让典型形象立起来,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佳?如何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找准典型报道与读者兴趣的“结合部”,以引起社会共鸣?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典型,推动一般,是我们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同样,抓典型,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的一种重要的报道方法。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报道,使人物典型的先进思想,成为人们共同学习的榜样;使单位典型的先进经验,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得到运用和推广;使反面、落后典型的深刻教训,成为人们引以为戒的反面教员,以激励人们的意志,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时代的前进。而要宣传好典型,就要善于发现典型,合理挖掘典型,科学选择典型,恰当运用典型。  相似文献   

11.
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青年记者》2002,(8):14-14
典型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但时下,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尚有距离,不少新闻单位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报道,却引不起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实事求是,富有时代感,使读者感到被报道的典型可信、可敬、可亲,从而激起学习的自觉性,这是典型报道的总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认为,典型报道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 社会的探索和典型的答案典型,是同类中最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是我们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但这不等于说:凡是先进的都可以作典型来报道。《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两位青年工人的先进事迹:一位是石油战线新长征突击手,她长年累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价值取向和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典型宣传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不断改进典型报道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典型报道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少典型报道写得不够灵活,不够实在,大而空,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笔者以为,在当下的新闻发展形势下,党报要改变思路,把典型报道写实写活,吸引住更多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快速阅读已成为广大读者的看报习惯.适应这一情况,新闻媒体纷纷提出新闻立报的宗旨,以短新闻、大信息量满足读者的"快读"要求.但作为担负党的宣传任务的党报,重大典型报道等"大块头"的东西必不可少,且分量很重,如笔者所在的河北日报,在2005年的报道中,重大典型人物报道近50篇.如何让这些报道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读者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下去,从而达到典型报道的宣传效果?笔者的体会是:寓新闻写作手法于重大典型报道之中,以写新闻的思路写典型,强化典型报道的新闻价值,让读者在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的同时,受感染受教育,达到宣传、引导、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干记者这一行的,谁都知道抓典型报道特别是重大典型报道的重要。然而,在如何抓好典型报道上,由于不同的记者对所报典型的准确把握程度不同,审视所报典型所站的角度不同,表现所报典型所运用的手法不同,报道出的效果也截然两样。政治敏感性强、业务素质高的记者,能抓住所报典型的固有特点,揭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示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令人信服的先进性,把报道写得意蕴悠长,发人深思,耐人品读。政治敏感性差、业务素质不高的记者,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通篇是现象的罗列,事例的堆砌,使写出的报道令读者敬而远之。由此  相似文献   

17.
戴欣 《新闻知识》2006,(11):77-78
有人说典型报道是不美的,因为它是始终为宣传服务的。其实典型报道也需要美,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一篇典型报道若具备了审美特征,必然会使读者产生审美效应,增强典型的宣传效果。但是怎样有效的增强典型报道的写作美感呢?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此作一分析。“虚实相生”——典型报道的意境营造在穆青的名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对县委书记焦裕禄刚到兰考县展开大规模调查研究的描写有这样一段:“送走了风尘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连连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少典型报道写得不够灵活,不够实在,大而空,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笔者以为,在当下的新闻发展形势下,党报要改变思路,把典型报道写实写活,吸引住更多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9.
王迅 《青年记者》2017,(3):66-67
典型人物报道难讨读者喜欢,究其原因,大致有二:首先,难合圣德观念.很多报道片面强调利他主义,看似报道典型,其实是塑造圣人.殊不知,一个远离大众的典型不仅没有号召力,还让读者觉得“假大空”.其次,跳不出传统模式.业内流传一个公式:“典型=儿时就突出+工作爱岗敬业+带病坚持+不顾家庭……”①在这样的模式化处理下,很多文章角度陈旧、千人一面,被读者嫌弃也就在所难免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典型报道,因为报道不仅是在记录典型本身,更是在向社会传递榜样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巨大的.上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对优秀工人赵占魁的报道甚至“掀起了一场长达七年的劳动竞赛运动”.②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有些都市类媒体对弘扬主旋律的典型报道兴趣不大,以为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如果能突破陈旧思维定势和报道模式,探寻时代需求与读者需要的结合点,就能大大提高报道的可读性甚至是必读性.这里以《楚天金报》几组重大典型报道为例,谈谈我们在发掘典型人物人格感染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方面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