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20,(2):40-45
历史与文化悠久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厚重的历史文脉和悠久的传统绘画造就了今天中原绘画雄浑粗犷、敦厚朴实的画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原地区的艺术家们在比较成熟的"中原画风"基础上积极打造"中原画派",以此弘扬璀璨夺目的中原绘画艺术。为此,笔者探究了中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原画风的缘起、中原画风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原画派"的打造等问题,为推动中原绘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她自己富有海岛特色的地方文化.探究海南传统文化的源流及其特点,对于建构海南省大文化是有现实意义的.海南传统文化之源传统文化通常指属于过去的、稳定存在的、流传至今并在现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海南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分化,其源远流长,她经历了"黎族文化——移民文化——海南文化"的演化过程,是在黎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1 理论分析框架--汤因比的文化反射率及其补充 "当一根运动着的文化射线被它所碰撞的外在机体的阻力衍射成科技、宗教、政治、艺术等学科成分时,其科技成分比宗教成分易于穿透得较快和较远.  相似文献   

4.
甲马是一种频临绝迹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它形式单调、朴拙,甚至很原始,但从未掩盖其独特的意味。从中原到西南,到滇东北的昭通,甲马更多是因为它"有意味的形式"传承至今,它的艺术要素,可以窥见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形式,更可让人们追溯、探索中原与地方在文化、历史、经济、艺术等方面的种种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盘鼓舞是河南开封地区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原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之一。开封盘鼓舞是当地流传非常广泛的民间舞蹈,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在街头、广场进行舞蹈,是开封人民喜闻乐见并参与最广的舞蹈活动,也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也是数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汇聚的中心,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丰富,是由于四周辽阔地域中的各族文化源源不绝汇入的结果.在<郑风>21篇作品中,就有不少反映先秦时期中原文化的民俗因素,其中"令会男女","临水祓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南阳民间剪纸中蕴藏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一直长久广泛地流传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间。主要体现在表现题材对自然题材的选择上,和以“影象”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及通过对自然形象从“本质形”的把握表现上,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8.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乐器,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这种乐器在梁河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沿江流域及其村寨,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甚广。葫芦丝不仅蕴藏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渗透着浓郁多彩的地方民族特色,从其外部构造到演奏音色技巧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葫芦丝的文化传播谈起,再就葫芦丝的传说、外部构造以及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去印证"葫芦丝之乡"乃实至名归。葫芦丝独特的文化构成,是推动其走向全世界的根本动力,也是葫芦丝得以长期保留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9.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代表着中原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魅力和艺术文化内涵。从庄园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装饰陈设、建筑文化内涵这三方面研究入手,旨在探究康百万庄园建筑特色内涵,彰显中原传统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使中原传统建筑艺术得以认知、传承和发展,让中原传统建筑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间音乐艺术珍宝.我国的学校教育作为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须树立以民间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普遍知识"的传播和传承模式,使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民间音乐文化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11.
豫剧是中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传统艺术瑰宝.如今的豫剧在创作剧目、演唱技法、从业人员及未来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弘扬豫剧文化,如何做好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豫剧走出低谷,重新焕发出她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将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中原"帝都之根"是中原"根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资源丰厚,有皇家宫殿、寺庙、陵墓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等文化内容。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加上体系繁杂,缺少梳理,开发程度非常低。"帝都之根"文化可梳理为帝都"皇家文化"、"都城文化"和"民俗文化"三个子体系,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的重构和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密宗艺术兼具宗教教化和审美愉悦双重功能,是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藏密艺术的创作过程具有藏地宗教美术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心理机制。藏密艺术在向中原"传播"、"转译"和"互动"的过程中,与中原文化和汉地艺术双向交流,经过长期的融合与重构,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汉地藏式"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新风格的形成对中国宗教美术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螺女型故事是一个富于思想和艺术光彩的民间故事,在汉族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同时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经历时空考验之后仍然代代相传。泸西县白彝人中流传的"龙背袋的故事",其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5.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图案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我们应使中国的传统图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和色"、延其"意"、传其"神",以现代化国际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河南坠子是广泛流传、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曲艺艺术,是中原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但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形势下,传统曲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河南坠子与众多曲种一样,存在演出市场萎缩、人才青黄不接、生存环境恶化等共性问题。为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将从河南坠子的源流、发展与现状、传承机制、及若干思考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给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发展做一多维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注重从原始文化形态出发揭示创作潜在的深层意识,把一个人们不经意的文学现象突出地显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由此而认识到了自身中潜在的人类早期的遗留物.这种遗留物沉淀在艺术家的创作头脑中,使创作时使不自觉地外化出来.它也体现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原始意象的模式对创作的制约和推动的作用."原型"关联着作品与批评的文化意识.它不仅仅是用文化人类学或神话美学分析作品,而且还在比较广泛的文化形态方面研究文艺作品与作品之问的相互关系.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意识的载体并不是神话,至少不限于神话.艺术中原型的存在和原型的生成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时期作为后世"原型"再现的彩陶纹饰.本文试着在原始文化的艺术圈子中寻求作品的文化形态,指出其原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建筑,实质是在空间留白的艺术。景观,是人们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顿悟。人们对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愿景,就是想得美好,建造得美好,用着看着都赏心悦目,同时将这一时期的城市文化与文明融入建筑与景观,流传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