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多利亚时代诗人杰拉德·霍普金斯不仅是公认的宗教诗人和自然诗人,也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觉敏感度和表现力的风景诗人。他的风景诗作将自然与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其笔下的风景既具有宗教的超验神性,又具有物质存在的现实性,实现了神学与生态观照之间的平衡统一。诗人通过参差多态和神秘崇高的景观描写折射出对神性自然的敬畏虔诚,同时以现代生态神学思想抵御理性主义对自然的祛魅,从而推动自然踏上复魅之路。  相似文献   

2.
宗教话语在19世纪美国人文主义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善"的书写、"爱"的传播以及对"死亡与永生"所拥有的旷达胸怀。只有对宗教的眷恋,诗人才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朗费罗在诗歌中常用宗教般的语言、比喻、象征,一般不具备宗教情怀的读者很难发现诗人作品里隐匿的神学。朗费罗以宗教启示论与情感对抗美国建国初期艺术上的功利主义、生活上的实用主义,同时呼唤对信仰的敬畏与生命的欢喜,从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人文思想中的宗教话语与朗费罗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作家声音     
正洛夫认为一个大诗人必须具备三个层次的境界年近九旬的洛夫是台湾地区现代诗群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从事诗歌创作以外,亦多年沉潜于书法探索。日前,洛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一向认为,一个重要诗人(或所谓的大诗人)必须具备三个层次的境界,一是美学层次,二是哲学层次,三是宗教层次。美学层次是基础,哲学层次是思想内核,宗教层次是峰顶,是前二者的超越。然而,一个优秀的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它是诗人宗教思想的形象显现。本文拟就艾略特论著中的宗教思想作点粗浅的探索,以期有助于了解艾略特作品中宗教意识和产生的思想根源,并从一个侧面窥探艾略特的文化观及其美学思想中的宗教特色。如果基督教不存在,整个文化将消灭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艾略持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艾略特认为,宗教与文化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从宗教和文化的起源来看,两者互为表里,互相促进。他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一定成为宗教的产物,或者说…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诗之灵魂。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狄金森不同主题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更真切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是俄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诗人、政论作家,是现代意义上俄罗斯哲学和东正教神学的奠基人。他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了大批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并波及到各个领域。笔者将从斯克里亚宾的音乐笔记入手,探析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思想对索洛维约夫"神人论"和"一切统一"概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以后更好的理解斯克里亚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叶芝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内容和风格的视角,探讨叶芝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强调诗人的多元化和主流化特点,诗人卷入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和领导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后,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明显减弱,现实主义入世精神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诗人抨击政治权力的腐败,无情嘲讽中产阶段的庸俗,反对民族压迫,热有人民,歌颂返朴归真的浪漫生活。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王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人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的重点是王维的性情思想和政治倾向;如今,人们更多关注的则是他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关系。以王维一生的几次仕隐为切入点,探析诗人深层的心理流变过程,系统揭示其多元化生命意识形态及其诗歌所蕴涵的丰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7,(1):74-89
唐帝国对世界上的各种宗教采取开放包容的基本国策,因而民众享有宗教信仰的高度自由。杜甫对于各种宗教均抱有普遍的好感,而他尤其喜好道教。社甫有道教的信仰,有修道的实践,还熟悉道教的仪轨和法术。投龙奇简法术主要用于国家祭祀。在唐代道教呈现出开放的姿态,世界其他宗教的养分为道教所吸收。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诗人,杜甫的对于外来宗教的态度是积极和开放的。杜甫的内心世界具有三重结构。一是儒家治国理想的基盘,它为杜甫的道教思想所具体化。二是佛教空灵静美的彼岸世界,它在杜甫的思想中起补充作用。三是基督教看似异端的璀璨光芒,它敦促杜甫珍爱生命,并赋予杜甫以使命感:诗人须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恒久的诗篇以标志人类在宇宙中的特殊存在。  相似文献   

10.
站在"攻受关系"的角度,本文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敬神十四行诗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探究"攻""受"在文学上的美学范畴,并使诗作本身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明朗化,反映了诗人邓恩犹豫彷徨的宗教立场。  相似文献   

11.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的维吾尔族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长篇劝谕诗,其丰富的思想涵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和人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作品中的和谐哲学思想对维吾尔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又充满想象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与诗人对印度未来强烈热切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类的进步思想,更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吉檀迎利》是一部宗教诗集,同时又是一部反映现实人生的抒情诗集。诗人对神的热爱与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结合在一起,诗人对神的追求与对祖国前途,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对神的颂扬和追求中,诗人描写了自己的矛盾和苦闷,是诗人探索人生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吉檀迎利》在艺术上最成功的是凭借丰富的、强烈跳荡的想象,把幽深的思想潜藏在各种形式的具体形象中,曲折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自白诗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厄尔早期宗教信仰及其宗教诗歌两个方面探索诗人的人文性及其诗歌的人文性。洛厄尔在天主教信仰中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非人文性的世界观转变为人文性的世界观,并付诸诗歌实践。洛厄尔早期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氛,借助宗教阐述诗人的人文观尤其是反战观。  相似文献   

15.
从古典文学、民族主义、宗教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对其父亲思想进行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看出阿诺德父子在思想上有明显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人新疆以后,随着和卓势力的不断发展和政教合一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推行,维吾尔族民间故事、谚语和十二木卡姆等唱曲中出现了丰富的宗教批判思想.面对和卓、依禅等上层宗教人士的贪婪虚伪,一些诗人和学者也通过犀利的文笔非常生活化地对宗教予以猛烈的批判.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批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但其对于当前我们揭露“东突”等组织的分裂思想和行为,践行新疆精神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较之中国众多的诗人,齐己的特殊点在于他是一名僧人。禅门制约对僧人来说是思想言行的全面制约。作为自幼脐身佛门的齐己,其创作不可能不受宗教观念的制约。同一题材、同一词语,世俗人士作如此的理解与运用,而诗僧或许渗入了特定的宗教内涵,或作了特定的宗教理解。有鉴于此,本文试从人间佛教思想的角度对齐己诗作一探究。齐己是禅宗比丘,自幼接受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在他的诗中闪烁着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芒。戒恶、行善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赵朴初说:“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相似文献   

18.
T.S.艾略特持有强烈的基督教人生观,并对宗教与社会、政治、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精辟的洞见。作为一名杰出的宗教诗人,艾略特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悲观绝望,到危机意识,渴望拯救,最后发展到在宗教中找到庇护与希望。并且,这位了不起的诗歌大师把自己的思想付诸独特而具魅力的诗歌形式,他的作品构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有机体,充分展示了作的思想发展过程和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要引导学生透过诗作的面纱:深入探究诗人的肉心世界,体悟诗人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从前达到美育、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审美在宗教意识并不强的中国文化人的心理构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慰抚灵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也是从这样的文化背景出发,用“美育”来代替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