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是革命英雄江竹筠幼年学习的母校。战火的硝烟已逐渐褪散,当今的孩子对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为了帮助身心还未健全的青少年树立高远的理想、坚定奋发的信念,我们策划了“我骄傲,我是江姐的传人”的主题队会。  相似文献   

2.
“江姐”,姓江,不光本班每个人都“江姐”“江姐”地叫她,隔壁班的人也不例外。“江姐”是校田径队主力,个高体壮,跑起步来虎虎生风;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在班上很有威信,连“刺头”男生都怵她。你还别说,这一点“江姐”还真不乏江姐江竹筠的气概。“江姐”还是有“死穴”的,那就是遇到了一个特别麻烦的人物——“鼠小弟”。“鼠小弟”,个小身瘦,行动如风。据我目测,至少和“江姐”差好几个重量级,人也矮一头。如果要打架,估计两个“鼠小弟”也不是“江姐”的对手。  相似文献   

3.
毛进  陈思 《高中生》2011,(31):44-45
江姐刚拐进一条小巷,有人就追了出来。那人喊道:"江竹筠,想不到在这里碰到了你!""哦,是你!"江姐对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涂孝文说,"我打算过一会儿去找你呢!""碰巧了,就在这儿说吧!"涂孝文气息有些急促,脸上的笑有些僵硬,正用手帕揩着额头上的细密汗珠,像跑了一截儿路才追上江姐似的。可他没对江姐说地下党组  相似文献   

4.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选自歌剧《江姐》,在查阅诸多文献中发现大部分文献对歌剧《江姐》的论述都是以革命化和脸谱化的形象来塑造该人物。本文通过革命历史背景,剖析词曲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演唱心得,进而通过音乐分析二次全面的塑造江姐的形象,来完成江姐的艺术美和内在美,为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江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对江姐唱段的深入学习是应该的,这不仅是对声乐作品的研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理解对"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校园板报     
我从小就受党的教育。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江姐、刘胡兰、白求恩、雷锋那样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  相似文献   

7.
依然记得江姐不畏强暴,即使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也决不低头。毕竟五指连心,竹签扎进指甲的那一刹那,那种疼痛有谁能体会?她能忍受竹签子扎进指甲的痛苦,因为她明白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江姐的故事让我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祖国人民的坚强而自豪。  相似文献   

8.
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第九册《江姐》一课(同四二制小学高小语文第三册第28课,个别词句略有不同),是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书里节选出来的,课文叙述了全国解放前夕,共产党员江竹筠为了党的事业,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逮捕,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里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地进行斗争的故事。最近,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斯霞老师在她班上用三课时教完了这篇课文,现将教学情况择要记述于后。教学开始,斯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江姐》。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看过《在烈火中永生》这本书,这篇课文就是从那里面选来的。我请一个同学说说,江姐叫什么名字?她的丈夫是谁?江姐是在哪里被杀害的?”学生一一作了问答。随着学生的回答,斯老师拉开小黑板上的布幕,出现了事先写好的“江竹筠、彭咏梧、渣滓洞集中营”几个词语,然后教  相似文献   

9.
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剧目之一。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台词的艺术表达进行探究。首先从认识形象、记准台词、体验情感三方面对"江姐"台词进行分析与把握。接着从重音、停顿、语调的变化,"对手"间台词的衔接分析了"江姐"台词的处理与表现。最后论述了"江姐"潜台词的挖掘与呈现。  相似文献   

10.
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关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的七场民族歌剧。该剧由阎肃执笔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由空政歌剧团首演。在江姐的音乐唱段中,剧作家们广泛吸收借鉴了戏曲音乐素材如川剧、越剧、京剧等等,从而使得江姐的唱段戏剧性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为人物而歌、而曲,使江姐的人物音乐形象和个性塑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从颓然到繁荣一步一步走来,而其中曾轰动全国的中国民族歌剧之一就是《江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在1964年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的舞台,并创作了歌剧中的部分唱段,共完成了一千多场的演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中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我们熟悉并传唱的有《红梅赞》、《绣红旗》以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作品.五代江姐含情传唱,历经了半个世纪却依然可以振奋我们的心.本文将从歌剧《江姐》中最为著名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剖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人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让初学这首歌曲的演唱者以及爱好者更好地把握歌曲进行演唱.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本《红岩》,每当遇到挫折,我都会拿起来再一次阅读,名著《红岩》有着撕裂时空的力量,将我们带到解放前夕!夜,静得出奇,当我读到凶残的敌人把竹签子一根根插入江姐的十指时,我的心头一颤,仿佛看到江姐那惨白的面孔和血流不止的伤口,我真痛恨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相似文献   

13.
歌曲《红梅赞》是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曲铿锵激昂、震撼人心,借赞扬红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颂了"江姐"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当时歌剧《江姐》  相似文献   

14.
《江姐》一课,是一篇描写英雄人物的思想性很强的教材。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的描述,突出了江姐高大的形象,使学生既能学到写文的技能,又能学到英雄人物的道德品质。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文”育“道”?现以本课为例  相似文献   

15.
红岩(缩写)     
1948年元旦,许云峰的交通员余新江来到沙磁区委委员甫志高的家中,说老许想在沙磁区设一处备用的联络站,叫甫志高负责筹建。甫志高欣然同意,于是在沙坪坝正街开了一家“沙坪书店”。不久,书店工作人员陈松林发现一个年轻人经常来书店看进步书籍,引起他和甫志高的注意。经了解这个青年人是被邮局解雇的小职员,名字叫郑克昌。沙磁区委书记江雪琴,党内同志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现在她奉命赴华蓥山游击队参加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新化县梅苑一小六中队的同学,响应学校“我为红领巾添光彩”号召,积极动手动脑,制作出一本精彩的《英雄小辞典》。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巧的装潢设计,每一个小细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思考和劳动。讨论心中的英雄班队活动课,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决定当一次小编辑,“出版”一本《英雄小辞典》。同学们分成三个小队,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确定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上三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传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姐的英雄事迹。敌人把竹签插入她的指尖,她也不屈服。我准备去搜集江姐的资料,用她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二小队康笔亮我…  相似文献   

17.
李心童 《作文》2022,(Z2):19-20
<正>假期,爸爸推荐我看红色经典著作,当他把《红岩》放在我面前时,小说的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悬崖峭壁之上,一株苍松傲然挺立。我一口气读完了。成岗经受严刑拷打时的坚强不屈,江姐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从容,许云峰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的自我牺牲……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尤其是读到成岗的《我的“自白”书》中“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时,我不由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8.
江的南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江的南一直是我的一个梦。那时,我的脚步还没有迈出山海关。看完《卧虎藏龙》后,梦,越来越强烈。第一次到江的南,小雨添了不少典雅。我的眼前一亮,心里更像是开了一扇窗,也拉开我行走的脚步。那时,不需要门票,就可以站在这里痴上一阵子,幻想着李慕白牵着马从桥上走过……那时,我还傻傻地想,江的南的一个村子都要收费,家里来客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一部创意新颖的大型新编交响清唱剧《江姐》于2002年1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中央领导李长春同志前往观看并表示祝贺。这出戏在专家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创造艺术精品的追求,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在人们交口叹服该剧艺术成就的时候,也更加关注剧中女主人公江姐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11,(7):67-67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