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Yu的美学思想及学创作有着明显的神秘主义倾向。康德、柏格森的哲学及弗洛伊德、容格的心理学是徐Yu神秘主义的理论基础,而西方浪漫主义学之奇幻一脉是其重要的艺术来源。徐Yu的作品描写哥特式的鬼形魅影,构筑梦幻的世外叙事,探究生命的奥秘,其神秘主义特质具有重要的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陈若曦小说创作的现代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若曦小说创作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其作品 ,特别是早期作品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到处渗透着象征、暗示手法 ,神秘主义及超现实的时空交错手法 ,反讽手法以及意识流手法。对陈若曦小说创作中使用的现代派艺术手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贯穿于叶芝诗歌创作的神秘主义倾向,以及对梦境的独特偏爱,与其贵族化意识,互为影响、补充、生发,共同成就了叶芝诗歌高贵、神秘、华美的艺术特质。本文通过分析神秘主义和梦对叶芝诗歌创作的影响,探讨叶芝诗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志怪小说源远流长,小说如何表现“怪异”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小说创作并不排斥“志怪”传统,从不同的角度看,志怪和传奇是艺术的真实和审美创造的需要,也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但神秘主义是文学的堕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翟里黎的诗句和新资料的基础上,指出翟里黎以其东方神秘主义的诗歌题材传统和高水平的诗歌艺术为手段从事文学创作,形成了18世纪维吾尔诗坛上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他是一位艺术遗产超越国界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微电影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一大批各种题材的作品抢滩影视媒体和各大网络。由于缺乏引导,加上微电影创作队伍的“草根化”,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许多微电影作品存在追求感官刺激,身体叙事过度、语言粗俗等媚俗化倾向。为了使微电影创作能够沿着一条健康的道路发展,面对微电影创作在取材、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上的种种媚俗化倾向,必须加以批评引导。只有克服媚俗化倾向,中国的微电影创作才能跃上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1993年以来的小说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神秘主义气息,通过构织富有象征意蕴的故事情节、借助鬼神的活动、营造荒诞神秘的物事,表现普通人生与死的挣扎与困惑,使自己的小说获得了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成为小说创作向深度掘进的有效尝试。神秘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化传统的影响,也有社会现实的作用,还有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与思想底蕴的制约。从学本身、从哲学意义上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纪录片呈现出娱乐化倾向,CG艺术运用于纪录片,使纪录片在创作手段上有了一个飞跃,视觉表现上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为纪录片的视觉艺术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走深入民间的创作路线,因而作品染上了神神道道的色彩。然而,自《废都》始,就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近作《秦腔》更是作了大踏步的后退,更加关注当下的中国农村现实;而《离兴》则过于粘着现实而失败。贾平凹已形成以神秘主义为表,以现实主义为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勃洛克的早期诗歌创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是当时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1905年的俄国革命促使勃洛克的创作发生了转折,他逐渐开始面向现实社会,发展成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歌手。长诗《十二个》就是诗人献给伟大十月的艺术杰作,他运用象征主义方法歌颂革命时代的精神,揭示旧世界灭亡的必然性,预示新生活的广阔前景。勃洛克的创作开拓了苏维埃文学的道路,对现代诗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是中国诗学体系中两大涉及诗歌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也是唐诗学理论体系中应有的重要部分。从孔颖达和李善等人的言论中,可见唐代确实存在着一种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的辩证倾向,它典型地反映在唐诗创作中。而时代风采的显现张扬、盛唐风骨的生成发展、刚柔兼胜的风格特征,则是唐诗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辩证倾向的三大突出表现,亦从特定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关于萧红文学的创作道路,以及爱国主义的表现等等,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萧红研究者都作过了精辟的论述和评价。本文只就萧红的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和特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  相似文献   

14.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畀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情感表达是绘画艺术的永恒追求。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受到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制约,原始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朴素神秘主义情感取向,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本真主义情感取向,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宗教神秘主义情感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情感取向。绘画艺术情感表达呈现出由客观到主观、由主神到主我的变化特点。在新的技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将使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神秘主义思想是叶芝一生创作的重要来源。从早期对爱尔兰民间传说和神话的收集发展至晚期神秘体系的形成,叶芝构建了自己一整套神话体系。通过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对叶芝神秘主义及其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于理解诗人用神秘主义进行创作的方式和目的起到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叶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韩少功前期的小说作品基本上属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后来运用一种新的文学思维,即对人类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关怀,通过关注民间文化,把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糅合,创作出《爸爸爸》、《女女女》等一批小说;而到了近作——《马桥词典》、《暗示》,又淡出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色彩得到了加重。  相似文献   

18.
一从总体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不论在实证或叙事层面,都以"祛魅"为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与迷魅叙事的绝缘,"因为文学毕竟是自由个体的精神行为,那些十分重视个人心性体验的真正自由的创作主体是能够突破主流倾向的导引,执着地用自己的心灵同所仰慕的神明对话"。[1](p297)在东西方文化中,祛魅与迷魅都是引人深思的精神现象,"它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的发生或消匿"[1](p300),而作为文化思想形态的神秘主义则与文学有着亘古常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一般认为他的哲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纵观他的哲学生涯,其哲学创作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拒斥形而上学。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可说与不可说"观点,在后期哲学提出的"不要想而要看"观点,一反传统哲学追根寻底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神秘主义和怀疑论倾向。本文通过分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特征和对哲学的变革性展现其神秘主义的意义和缺陷。  相似文献   

20.
散文艺术谈     
本文从散文创作的主客体多侧面切入,以散文创作的实践作研究的基础,在对创作实践的综合中对散文艺术作哲理的提升。文章的内涵涉及到了神与形、藏与露、情与景、天才与勤备、有形和无形,以及散文家的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在论证方法上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泛和抽象,而是将散文的艺术原理放到散文创作的境界中去作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