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作为苗族的最大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服饰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的苗族服饰各具特色,与其他民族相比,苗族服饰的特色着重体现在造型、图案、色彩这三方面。对原有的服饰形态进行改造和重组,是苗族妇女特有的服饰创作手法,在不经意中,这种创作手法正好契合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图案是黔东南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黔东南苗族文化深受巫文化的影响,苗家人崇拜自然,信奉互渗率,借服饰图案再现并获得奇特的神力。这引导黔东南苗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这种观念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服饰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盛装“十八件套”用其型、画、纹、色、意来彰显着苗族优秀的传统教育价值,用诸多方式来进行着当代教育,分析传统教育的历史延伸性和当代教育的现实贴近性,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利于更好的加强服饰主体传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信息,是世代相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保护及研究价值.但在今天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苗族服饰也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遭遇着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将试图对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对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苗族服饰变迁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教育体制与文化传承不适等是苗族服饰文化流失与衰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积极开展苗族服饰文化活动、开设少数民族特色课程、倡导苗族传统婚礼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明代冕服的设计从服装整体的对称、线条、色彩、图案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服饰之美。而清代官服在承袭明代服饰美学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合了满蒙等多民族服饰特点,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具,从细节、色彩、图案等方面展示了古代服饰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美学价值,但现在却遭遇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本文调查研究了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人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传统服饰的差别在于,一有平面性,一具立体感。平面与立体的结合与创新是现代服装设计中成功的经验。具体方法是:(一)传统的面料与传统的工艺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形象;(二)将传统的工艺方法与创新的服装面相结合,塑造出新的服饰形象。  相似文献   

10.
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除了具有保暖掩羞的实用价值外,还在文化上辅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完成不同的角色的扮演,成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艺术上也表现出较高的审美追求,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中一个极为丰富多样生动鲜活的部分,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服饰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振兴,显出时尚化世界化的趋势。在当今世界化、全球化语境下,需要用更新的观念,更科学的思路与更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去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国民族服饰文化,让它既保持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又具有时尚性、现代性、世界性品格,为弘扬中华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非语言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在传统文化的保持和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民族服饰又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之一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导致了世界服饰的西化。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楚辞中的服饰(包括丝织品)描写为依据,阐述战国时期楚地服饰风貌及其特征,研究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楚辞中的服饰文化现象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为研究战国时期南国楚地服饰文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二是楚辞中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南方楚国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三是根据服饰文化传承的特质,从楚辞服饰现象出发,不仅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的服饰踪影,而且后世的服饰现象也可以从楚辞中寻觅到历史传承的雪泥鸿爪,楚辞中的服饰现象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舞蹈服饰设计理念和闽南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闽南传统服饰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认为闽南传统服饰文化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备可行性,建议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保留体育舞蹈原有的文化素材,将带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服饰理念融入其中,促进闽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外服装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无数的变化,服装的空间形态也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服装从直线结构宽松造型发展为曲线结构立体造型,继而形成直线结构和曲线结构两种造型的并列发展,这种服装的空间变革创造了新的时尚形象。  相似文献   

17.
粘合衬在服装成衣工艺中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合衬是一种新型衬料品种,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已在许多方面取代了传统衬布。为此,本文根据现今各服装工业生产情况来分析粘合衬在服装成衣工艺中的发展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拉鼓(苗语"希牛")是苗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它是以拉鼓、芦笙踩堂、斗马等传统竞技为核心内容,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歌舞、文学、饮食、经济等文化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历史悠久,产生于广大苗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承载着苗族人民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拉鼓与其他许多民俗体育文化形式一样,在不同程度上被边缘化了,文化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融水苗族拉鼓节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笔重彩是中国传统工笔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中由于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其装饰性的特征得到强化,相对于传统工笔重彩而言,其造型夸张、变形,色彩主观化,技法和材料不断创新,具有很强的现代构成的装饰意味,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武术与戏曲结合的历史梳理入手,对沧州武术戏的起源和原初形态进行考察,总结了其原初形态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侠义精神是武术戏推崇和宣扬的重要价值取向;沧州尚武的地缘文化造就了武术戏戏武结合重在武的形式特征;在唱腔与乐器配置、服装与器械使用、递帖与剧目搬演、互动与传承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浓郁的武术文化气息和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