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伴随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新闻传媒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革,未来新闻职场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研究和把握新闻职场变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新闻传媒正确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具有导向作用。本文试图在综合分析未来社会、未来传媒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于中国新闻职场变革的主要脉络加以勾勒,提出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韩杨 《新闻传播》2015,(2):60-61
与新闻传媒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各个需要新闻传媒人才的岗位对于新闻传播人才有了更为具体、全面的要求,这针对我们国家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实际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地观察和思考,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情况和目前的实际情况,之后讨论新闻传播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而以此作为基础来分析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从问题入手探索促进我们国家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传媒业快速发展,传媒人力资本的瓶颈因素也日益显现出来。纵观当今世界传媒业,支撑其发展的主要是三大职业化的力量:一是职业化的新闻人:二是职业化的传媒经理人;三是职业化的资本运营人。这三大力量将决定中国传媒业的未来走向和在全球化传播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04,(2):21-21
人才,是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石,更是现代传媒竞争力构成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新闻传媒业飞速发展和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适应现代新闻传播发展和传媒竞争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新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在娇子品牌推广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界》杂志社、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娇子品牌推广公司共同举办的“娇子”杯新闻教育论文大赛日前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为期一年,面向全国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传媒人士征集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的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5.
滕瀚 《声屏世界》2017,(1):23-24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样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机器人新闻就是在这种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由于机器人新闻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学界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当前传媒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逐步完善、 泛互联网化趋势增强等多方面因素,以机器人新闻为逻辑起点,对未来智能传媒发展及其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认为在未来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智能传媒将会引发传统新闻从基本概念到经典传播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以期为未来新闻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6,(3):50-50
趋势之一:中国新闻传播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者的规模将继续增扩媒体的大发展.一定会带来新闻职场的大增扩.中国的新闻传播业势将成为能够创造巨大社会财富、提供巨大就业空间的新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季寅妮 《新闻窗》2005,(5):45-45
美国的一位未来学者讲,网络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媒体专家说,网络像小精灵一样活跃;传媒人说,网络正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工作方法。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在它近十年的进程中不仅创造出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全新景观,更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  相似文献   

8.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燕 《当代传播》2001,(1):32-33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新闻传播界的竞争与日俱增,已构成一道浓重的社会风景。新闻传媒的竞争无疑为广大受众的受传选择与需求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新闻改革酿就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实际上,新闻媒体竞争的根本就是新闻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媒体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的竞争。有了优秀的新闻人才,才会有优秀的新闻媒体,已是当今的社会共识。新闻人才早已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要砝码。 中国青年报堪称是一张拥有较强传播实力与较高传播水平的现代报纸,无论在新闻媒体各领风骚的过去,还是在新闻…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的纵深发展,传媒在新闻传播和相关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在争读、争市场,实质是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媒体综合实力的较量,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从业人员作为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力量,能否充分发挥好其作用是关系传媒事业兴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传媒健康发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新闻传媒要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舆论导向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道德养成功能,改革传播方式方法,增强传播实效性,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实施“文化广西”的发展战略,为广西传媒产业的快速崛起创造了机遇。广西的全面发展将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共识和认同、协调社会全面且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报道中的不和谐问题;并大力推进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媒体制性和技术性创新,从而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今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的奠基人和传播学完善者施拉姆认为,“在为国家发展时,大众传播媒介是什会变革的代言者”。可以这么说,社会变革的发展,使中国的新闻传媒也相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闻传媒所关注的社会现象的主体,特别是民众,将逐渐成为新闻传媒的外部重要因素,新闻媒介和政府将会更加关注民众利益的表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中国的新闻传媒仍将继续发生新的转变。以调查报告为重头戏的深度报道层出不穷。前景不可估量,会迎来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之下,新闻生产传播的流程被再造,数据新闻、VR新闻、AR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各种新的新闻报道形态层出不穷,它们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同时,也给传媒业界和新闻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作为新闻人才摇篮的新闻教育界,如何紧密围绕需求侧的变化,通过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传媒新业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近些年广泛讨论的话题,新闻采写技能的教学更因其在新闻学科中的核心地位而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期待创新——审视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新闻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传媒的发展,是新闻传播学探讨的空前活跃,以及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空前繁荣。忙忙碌碌的传媒人在学术期刊上交流着他们的所得所失、所思所虑,也渴望着从学术期刊里获得新的思路,新的理念,了解传媒变革的动向,把握传媒发展的趋势,回答他们面临的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目前全国四五十种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中,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由大学新闻院系办的,具代表性的有:北京广播学院主办的《现代传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国际新闻界》…  相似文献   

19.
王申 《视听纵横》2001,(2):57-58
贝尔纳&;#183;瓦耶纳曾把新闻传播比做商店卖东西,他说“虽然不能‘量体裁衣’,但至少在柜台中提供的大众消费品都是尽量制作和排列得吸引和讨好中等消费者的”。新闻传播形式的发展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凌 《新闻世界》2009,(4):60-6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从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全球化视角来反思过去,变革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传统培育模式.以通识教育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为“用”,“体”“用”融合,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