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须子 《武当》2010,(9):44-44
关于胎息,要叙述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胎息”,另一个是怎样修炼胎息,达到胎息。本文着重叙述什么是胎息。  相似文献   

2.
运和道人 《武当》2013,(11):53-55
一、胎息概要 胎息法亦称先天真息或龟息。本意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意是以肚脐为中心的高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样。人本来就有这种先天的状态,但在脐带切断后即告结束。胎息自成系统,不受肺呼吸的影响,刚进入胎息时,口鼻呼吸似有似无,功夫加深后,可以停止口鼻呼吸。  相似文献   

3.
胎息诠解     
气从有胎息,如儿息胎中。气伏“圣胎”结,实乃内丹功。得气常似醉,“醉”后呼吸轻。更轻复更炼,息无“圣胎”成。何比体呼吸?鲤游龙门前,功进达胎息,腾飞上九天。冬眠渡难关,胎息胜冬眠,祛病休息好,寿命定能延。细胞“醉”动少,“醉”深活动无,氧气不需吸,碳气无产出,疲劳得休息,破损能修复。氧化物皆毁,“冬眠”醒生初。胎息肌肤细,举止无犷粗。多余氧离子,致人衰病毒;日日有胎息,时时病毒伏。憋气默数息,恐多入误途,常憋气将病,重入阎罗都。放松至深处,竟达呼吸无,放松乃真谛,胎息之玑珠。呼吸意念在,轻守通身酥,((放松到,层层仙景图。胎…  相似文献   

4.
丹道要旨④     
其二十一层为:换炉中田,五行攒簇 胎息的过渡用蛰藏大周天,修炼丹功应由下田迁往中田叫“换炉设鼎”。今有人说:“人身无处不丹田”。此说导致元神散乱,气荡不归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1,(2):12
一、如来禅:如来禅以心印心、教外别传,是佛家的最高修行法门。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心见性;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大清明;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虚灵不昧;实际是同一个境界。修炼如来禅,可以同时证得儒释道三家的最高修行境界,各种神通神变,自然显现。无需请人调风水,施法改运,如法修炼如来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自行消失,保证修练者生活富足,修法顺利。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通过修练如来禅,可以不药而愈。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论根器利钝,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深入禅海,明心见性,虚灵不昧,得大清明。函授学费380元。二、上清胎息法:上清胎息法通过法诀印的练习,不需要人为的控制呼吸,自然出现胎息。练习当天即可感到鼻息似有似无,肚脐跳动,丹田火  相似文献   

6.
胎息全解     
郭清海 《武当》2006,(12):12-12
气从有胎息,如儿息胎中。气伏“圣胎”结,实乃内丹功。  相似文献   

7.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8.
李国兴 《武当》2003,(9):56-57
最早对“胎息”作出文字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人,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中云:“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概括了胎息的要领和功用,受到历代养生家的推重。  相似文献   

9.
张思九 《武当》2011,(1):44-45
一、《生理学》讲的"胎息"。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与出生婴儿是大不相同的:1,卵圆孔的变化。左、右心房间靠卵圆孔相通。胎儿出生前,右心房  相似文献   

10.
郭海清 《武当》2006,(11):23-23
道家的天人合一是炼家与身边的人、物、山、川、日、月、星辰——宇宙融合在一起,达到无他无我状态,采宇宙浑圆之气人丹田而炼金丹,斯时无呼吸——进入胎息。  相似文献   

11.
孔德 《武当》2007,(4):42-44
[原文] 吾再分明而辨其真焉。果何辨乎?男子则以胎名,女子则不言胎而单以息名者,恐后世之人错认胎字,卒受诬名,乌乎可!女子之息不结则已,一结而封固,二结而自守,三结而稳根。强此三者故,所易放而易收,贞女节志,可不急急以悟其妙耶!  相似文献   

12.
马琳 《收藏》2021,(3):56-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种造型的纹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意息相关,一直随社会文明的演进而发展。而卢彩为借胎上彩,由釉彩表达的图案纹样可以说是广彩的灵魂。在《中国纹样词典》中,“纹样”,为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酒“文”,所以中国古代又称之为“文章”,现在俗称“花样”或者“花纹”。  相似文献   

13.
张金普 《武当》2013,(4):50-50
一丹道修炼过程为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是生命科学的总结。百日筑基是内丹修炼的初级功夫,包括小三候,蓄积元精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身心健康与道相合,不为尘事拖累为三候。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是内丹修炼结圣胎的功夫。所谓圣胎,即神与气凝成之物,也称结丹。九年面壁则有阳神出壳,体生羽而羽化升天,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武当武术动作要领、特点与道教内丹养生术以及三丰丹法功法进行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中"沉肩垂肘,虚心实腹""细长深勻,气沉丹田""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要领、特点分别是道教内丹养生术筑基阶段炼形、炼气、炼心的整套功法的要诀。  相似文献   

15.
本对倪墨炎新作的观点提出异议,指出倪作对“神矢”之解未豌出许寿裳“异域典故”说和许广平的发挥,认为“神矢”暗含《楚辞》“ 弋机而在上兮”之意,并作了合理的论证。还认为《白题小像》受到梁启超的《白励二首》触发,鲁诗的首句胎息于梁诗第一句的后半句,鲁诗的结句胎惠于粱诗第一句的前半句。  相似文献   

16.
龙须子 《武当》2015,(2):57-58
中国道家的内丹术,说明白了,就是修炼自身经脉中的内气,内气的汇聚(实腹),内气的充盈(结胎),内气的运行(胎息),并用内气涵养腹部、胸部的脏器,涵养头部的大脑。把人的一生,从怀胎开始到死亡,内气在经脉中的状态变化,比作白昼与黑夜的变化。白天阳光明媚,看作"阳",黑夜阴暗,看作"阴"。画一张图,会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7.
蛰龙 《武当》2008,(6):45-47
武术,尤其是内家功夫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如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笔者有感于此,参同诸子之学,结合一己之识,藉由“丹劲道”以贯拳道。需要说明的是,“丹劲道”不是某个门派,而是方法论和修证境界,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岳武 《武当》2012,(12):17-19
(接上期)四、动作要领1、吐纳方法(1)"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吸气的同时环抱双手呈阴阳子午诀,自然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说法是肚脐眼下一寸三的区位)60秒钟为度。感受小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动。(2)"朝山望月"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一般地说,吸气舒缓;呼气速度相对  相似文献   

19.
胡海牙 《武当》2006,(9):44-46
仙学的基本内容仙学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与内家拳三大部分。一、三元丹法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法的合称。天元丹法,一般是指“清静派”的大丹功夫。这种功夫没有流弊,能够自己作主去修炼,而不必一定借助于外物。做这种功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执著于在肉体腔子  相似文献   

20.
正绞胎的相关研究1952年,陕西咸阳唐开元二年(714年)杨谏臣墓出土一件绞胎盂,是目前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绞胎器。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于河南巩义黄冶窑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绞胎器标本。考古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最早对"绞胎"进行研究的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描金、仿拔蜡法和绞胎工艺在陶瓷器上的应用》。随后,杨静荣《谈陶瓷装饰工艺——绞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4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