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05,(10)
[原文]金沙古佛曰:以大处而论百脉,皆由无极分形造化;以细密而言,又属无形无象,却原万化尽包。男女皆同此至宝,只分血精两条: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故而各有各法。各有各照。女丹从何而来?男与女两不相侔,女与男大相悬殊。男丹由精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极静笃而丹自结成矣。女丹由血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无自然而丹自成矣。有谓“赤龙不斩而丹不得结,道不得成”者,不知血尽而气亦尽矣。如男子之精收而丹亦难成,其理一也。盖男精女血多不可绝。气离血而气无由生,血化气而精始流通。如谓血尽而乃言炼丹,何青年血枯而病反起?此终不离血之一证也。  相似文献   

2.
李兆生 《武当》2005,(2):6-8
人为万物之灵,这个灵气就是真元之气。“金气”是真元之气阴阳交感时的“黄芽”。王重阳和丘处机祖师都说:“黄芽为丹始,黄芽不是丹”,黄芽是炼金丹刚开始时出现的金气。张介宾曾说,宇宙间凡气化之物,不得金气,难以坚强。金气“坚而不毁,历久不散”,这就是所谓“金丹大道”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孔德 《武当》2005,(7):40-42
[原文]女真修行何以必用待度?因其血弱之躯,假内工修炼以成阳体,体虽成阳而阴凝之性尚未炼尽,故女子工夫少还虚一段运用,未能尽天地之妙化,所以不得超升世外者,患由体相之不坚固也。不若男子之体,以炼成金刚不坏之身,还虚之工养成,神光充满天地,故不用待度而可了道成真,亲朝上帝,游晏蓬莱。若女子则不然,女丹修成,务必广行功德。倘功德行满,上圣见而怜之,保奏上帝,方得敕旨,下颁金书选诏,证得人天无上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05,(10):44-46
金沙古佛曰:以大处而论百脉.皆由无极分彩造化:以细密而言,又属无彩无象.却原万化尽包。男女皆同此至宝.只分血精两条: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故而各有各法,各有各照。  相似文献   

5.
佚名 《精武》2009,(10):39-39
所谓坐功者,阴阳也。拳谓太极,亦有含阴阳也。调和阴阳,聚于祖窍,久而不舍而成丹凝结神气,充塞通身,斯为拳。此拳也,不同流俗,不比凡工。如有志此功者,当与丹功并进,动静双修,工比兼并,自有补益。神是气之领导,气是力之生母。  相似文献   

6.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7.
张世昌 《武当》2023,(10):4-7
<正>气之义理关于“气”,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如原子一样至小无内的物质。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有精气之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战国时期道家庄周以“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通天下一气而变化者。“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相似文献   

8.
程清远 《武当》2005,(8):12-12
太极拳全在“自然”二字,不得“自然”之理之法,穷终生难有所成,而今世人所学所练。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根本不知“自然”为何物,行拳走架、推手、实战,全凭心中横气用事,哪里得半点“自然”之妙用?“自然”者,去后天返先天也。一个“去”字道尽天机,“去”心中三横气,“去”后天之拙力,通过一定之规矩将后天作为统统抛弃,越多越近乎先天。拳谚有云:打拳如走路。走路之时,无任何强求,迈腿便走,无丝毫牵  相似文献   

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10.
王小龙 《武当》2006,(12):43-43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有精则生,无精则死,故精为生命之能源,内丹之药材。施之则生身,逆之者人圣。正如三丰真人所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是也。  相似文献   

11.
学稼 《武当》2013,(4):48-49
论得药1、什么是药物《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  相似文献   

12.
孔德 《武当》2005,(8):38-40
[原文]《修真辨难》曰:或问曰:男女下手处分别如何?答曰:男子下手以炼气为要,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炼气者,伏其气也。伏气务期其气迥,气迥则虚极静笃,归根复命,而白虎降。炼形者,隐其形也。隐形务期其形灭,形灭则四大入空,剥烂肢体,而赤脉斩。男子白虎降则变为童体,而后天之精自不泄漏,可以结丹,可以延年。女子赤龙斩则变为童体,而阴浊之血自不下行,可以出死,可以入生。故男子修炼曰太阳炼气,女子修炼曰太阴炼形。  相似文献   

13.
青野 《精武》2009,(8):8-8
明朝学者沈一贯在其文集中有一篇《搏者·张松溪传》,其中写到:“……嘉靖末又有张松溪,名出边上。张衣工也,其师日孙十三老,大梁街人,性粗戆。张则沉毅寡言,恂恂如儒者……”其他的文献如黄宗羲先生所著的《壬征南墓志铭》的一段介绍:“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8,(5):42-44
吾今明告诫,血停有规额①。血如山谷水,浸流督不得,一督乱窜发,反触正脉穴,不得不遍流,甚至冲过格。人身血海内,只有三条脉,气海与血海,任督总一穴。精②从此处过,浊③从此处泄,若非寒冷滞,必不至阻塞。  相似文献   

15.
谢军 《精武》2005,(11):20-21
太极者阴阳之母也,想练好快拳,必须懂阴阳之理,明五行之道,全身照顾到阴阳方能平衡。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然气为君,血为臣,卫为重,营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暂生,气而不生,立即死矣。人身所恃以生者,此气也。所以练拳调息非常重要,因气出中焦,总统于肺,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出入升降,全体周章,须臾不息,昼夜恒常,所以鼓血进行者,惟此气也。气分两种,气呼吸深沉,自然培元内气,内气足,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武当》2006,(5):15-16
一、太极拳与气·炁·功太极拳道功法都是为气、炁、功转化而修炼的。它依赖于精气神的相互作用。气、炁、功三者基本体现了太极拳修炼三个层次的变化。气者,大自然之气也。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在宇宙自然和生命之间,充斥着一种无形无象、至精至微、无所不在的微观物质——气。大自然之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混元之气,它可以化为阴,也可化为阳;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天地保  相似文献   

17.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女丹秘旨     
孔德 《武当》2006,(11):36-36,37-38
【原文】《修真辨难》曰:“男子之命①在丹田,女子之命在乳房。”乳房者,血元②也,在中一寸二分,非两乳也。女子以血为肾,乃空窍焉。血元生血,丹田生丹,功夫在子午二时③,存心乳房之空窍,呼吸绵绵,出少入多。候信至时,从丹田运上乳房。或云信至亦如男子之活子时,即《坤宁经》所  相似文献   

19.
万青  贾洪斐 《武当》2005,(4):58-58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养生之道要忌"五久",但这"五久"却是平时最容易受到忽视的。久视伤血眼受血而能视,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乃能照明万物。过度使用目力,轻则两目疲劳,重则导致疾病。长期专一使用眼睛的职业员(如校对员、打字员、钟表修理工等),每每容易患近视或某些眼  相似文献   

20.
杨黔 《精武》2006,(5):10-11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各类功夫,凡七十二种,练法即各有不同,劲路亦复各异。功夫之高者,莫为气功,练成之后,非但能以气击人,且强身延年,然不易练也。苟习之失当,且易致疾,甚有性命之虞。凡行侠之人,技击之士,虽不能尽各种功夫而练之,然至少亦须练二种以上,一种为自卫(挨打)之功夫,一种为制人(打人)之功夫。制人之功夫,即稍不精亦无不可;至若自卫之功夫,则务须练习极精,于以少敌众之时,难免不为敌人之拳械着身,若功夫不精,必为所伤;若能精绝,纵身受拳械之袭击,亦不至受伤。故较制人之功夫为重要,此又技击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