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锤嘉波 《武当》2006,(8):19-19
世人只知道满族人吴全佑(1834—1902)从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练杨式太极拳,后以太极拳小架传给其子吴鉴泉(1870—1942)和得意门徒王茂斋(1862—1940),而创“吴式太极拳”,而极少人知道吴式太极拳来源于宋氏太极拳。于志钧撰写《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一文刊发于《武当》2002年第  相似文献   

2.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2):13-15
近来有太极拳爱好者给我们来信,问太极图与太极拳之间有什么关系?又问太极拳是出于道家所创还是出于民间?信中还提到了形意拳和八卦拳为什么也与太极图  相似文献   

3.
练太极拳常讲用意不用力,但如何用意?意与形是什么关系呢?拳谱讲:“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就是讲意与形的关系就相当于君与臣的关系。练太极拳不只是四肢的简单运动,应有意念的支配,才可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形与意是君臣关系,它们在运用时,有形意相顺和形意相逆  相似文献   

4.
怎样练好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禄 《武当》2003,(3):18-18
怎样练好太极拳,它与健身有什么关系?根据我的体会,试作如下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5.
祝大彤 《精武》2003,(3):17-17
2003年是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5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一光辉的题词,拿什么纪念老人家对太极拳的关爱呢?笔者认为,深研太极拳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对于太极拳源流问题的研究,笔者曾撰写了《太极拳源流考证》一文,发表在《体育文史》1988年第4期。本文拟就前文的若干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供同道参考。杨传武?武传杨? 杨禄禅从河南温州陈家沟返回河北永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界对太极拳的源流及历史说法不一,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老子、是张三丰、还是陈王廷?认为老子或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太极拳可能是始于2500年前的老子,据说老子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也可能始于900年前北宋张三丰,三丰传王宗岳,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和邢喜怀,陈传杨禄禅后,太极拳于国内外传开。认为陈王廷创太极拳的看法:300多年前陈家沟九世陈王廷(1600-1680)创太极拳传至十四世陈长兴,陈传杨禄禅;同时,陈王廷也将自创的太极传给了蒋发。民间更流行着一些有关太极拳源流的故事:●老子传拳于宓喜王林桢(…  相似文献   

8.
论太极拳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奇葩,有诸多流派,风格和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其劲力却是互融的。文章通过对“太极”解释,进而对太极拳主要的劲作了概括和说明,从而对太极拳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梁晓波 《武当》2014,(10):11-14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门派传承中一向认为,太极拳创自张真人(三丰),其源流如《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所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其术本于自然,而为形不离太极,为式十三”。民国年间,唐豪先生提出“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者”。加上《自序》中说,“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以及对“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的解释,于是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杨式太极拳对其源流的描述即称,“约1850年左右,第一位陈家沟陈氏拳械的外姓传人杨福魁(字露禅,1799-1872),辞别其师陈长兴,返回故乡永年设教。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与牛郎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习太极拳者中想练或已练牛郎棍者日益增多,本人就是其中一个。太极拳和牛郎棍有什么关联呢?师父曾一语道破天机:"以拳为本,以棍见长。"很简单,就是拳与器械的关系。拳种繁多,为何唯独太极拳与其较近呢?因为牛郎棍有的特点中"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等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12.
张氏太极拳     
在我国,众所周知的太极拳有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吴氏太极、孙氏太极、武氏太极。在美国,目前又出现了一种“张氏太极”。据美国武术界人士埃里克、斯巴奇介绍,所谓“张氏太极”,就是以其祖师张董生(音译)的姓氏命名的一种太极拳。据说这种太极拳目前在美国颇有一定影响。张董生的两位徒弟,彼得·切马与弗兰克·德马里,现都已成为美国较有名气的太极拳师。张氏太极的主要特点是吸收了摔跤术中的一些摔打技法并以重在自卫防守而见长。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思想拳、是哲拳,向来有"三分练,七分悟"之说。学太极拳必先明太极之理,通修炼之路,理清路明,方有所得。文章从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到底练什么,太极拳为什么要稳静、缓慢,松与紧的辨证关系,太极拳运动如何放松,太极拳与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攻防是武术的共性特点,它是练武的宗旨,太极拳也不例外。不过,太极拳攻防有它的独特风格。其风格为:以太极为本,“刚柔相济”,阴阳双修是太极拳达标的手段。因此,不论练拳,还是推手较技,都应先学柔化,而后练刚发。最终到达“刚柔相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民国时期太极拳著作中序的研究,了解民国时期人们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和态度.研究发现太极拳被赋予了强种强国的政治任务;太极拳健身功效被普遍认可;太极拳出现了理论不断渗入和被借鉴的现象.张三丰创拳是当时太极拳源流观的主流;太极拳成为中西体育文化对抗中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益寿奥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拳作为寓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习。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无疑有其文化积淀和技击魅力的诱惑,但更令人神往、恒之以求的还是其“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妙用! 那末,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太极拳延年益寿的基因有哪些呢?这是一个貌似浅显易知,其实精深难解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播,更是要在“理”、“法”、“术”、“功”传播中融入形而上的内涵,以生命哲学的方式来看待和理解太极拳,才能体现太极拳的养气、守意、平心、练性和厚德之本意,使得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史美雄 《武当》2011,(4):32-34
引言太极拳是全中国最多国人练习之拳种,太极拳可称为中国之国粹,所以太极拳的源流历史至为重要,不是所有学太极的朋友都会关心源流历史,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太极拳之源追本求源,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叫姜研,今年九岁。在安徽省固镇县实验小学上四年级。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爱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我是怎样爱上太极拳的呢?这要从头说起。听妈妈说,我在幼儿时,身体非常瘦弱。我也恍惚记得,我已上小学了,还为不愿吃药打针而哭闹过。我身体不好,学习不好,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当他们为我犯愁时,胡启贤爷爷创编的“原地少儿太极拳”开班教学。妈妈听说,跟胡爷爷练拳的孩子身体学习都很好,就赶快给我报了名,于是我就成了这个学习班年龄最小的学员。当妈妈对我说让我学太极拳时,我问妈妈什么是太极拳?妈妈说:“早晨广场上爷…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的静     
唱京剧要求有韵味,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韵味,否则就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韵味?怎样体现它呢?那就是老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慢、圆、匀、静、柔、活等表现。这里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钻研、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