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立志 《武当》2005,(2):39-39
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武当道家、道教文化可谓是主干。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家、道教文化,在二十世纪的前七十年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尘土,其价值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刚刚被人们所认知。通过认真的研究,学术界发现道家、道教文化蕴藏着对社会、对人类具有宝贵价值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
林墨根  林文涛 《武当》2005,(3):33-35
道教“九守”的修行理论跟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一树之花。首先,在理论上,道教“九守”理论跟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是血脉相通,互为融摄。此外,道教的修行理论对太极拳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太极拳的实践行为,如太极推手和太极技击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道家道教这棵大树的强大持久的生命力。道教和太极拳的关系是树与花的关系:花依树而荣,树因花可证。  相似文献   

3.
夏坚真 《武当》2004,(1):49-51
神秘的东方古国有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中华道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又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当代世界科技史泰斗李约瑟博士曾说:“中国没有道学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李约瑟文集》)。他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贡献最大的是道教。作为道教的远祖老子,提出了表示宇宙本体的“道”。  相似文献   

4.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5.
杨立志 《武当》2004,(9):60-62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武当山景观时,主要是基于道教“太和”的观念。明成祖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养生的层面探讨太极拳的形成无疑是得益于道教文化的直接熏陶,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底层滋养.太极拳中“气”的运用继承了道教对于“气”的实践,但追本溯源是沿用了道家对于“气”的理念.对于道教,在文化背景的神秘面纱之下,《黄庭经》成为太极拳与其之间的直接连结物.而太极拳中的“气”则无疑是《黄庭经》中“呼吸法”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太极拳与道家之间最本质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完为指导思想,以“性命双修”为核心,强调对人体血肉之躯与精神意义两个方面均加以锻炼。在当今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而带来的所谓“文明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世界对“生命观”“健康观”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研究道教的保健养生机制,对于促进全球的健身运动,增进世界人类健康长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英杰  王子鹏 《武当》2010,(2):13-14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教。”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指出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规模庞大、内容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众多学说构成的。这些精妙的古文化来源于涓涓溪水的上古,从有图腾记载开始,上古的先祖们从实践中观察天体的运行,从而产生了星象学而知道天文,观察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产生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10.
“武当道教”具有一般道教共性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它是以信仰、崇拜玄武为特色的文化形态。武当道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神灵崇拜,其中也不乏动物神灵崇拜。这些动物神灵大都紧扣着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与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龟神、蛇神、乌鸦神等等。 武术象形拳是以模仿某种动物或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或技击形态制成的拳术,具有象形制拳、仿形为艺、借形显意、神形兼备的特点。 从华佗的“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相似文献   

11.
王嘉信 《上海集邮》2005,(12):11-11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为道教的发祥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道教化、碧水丹山、崖墓之迷构成龙虎山景观的“三绝”。  相似文献   

12.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0,(12):66-66
武当山是中外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是“玄天真武上帝”修仙得道之处。  相似文献   

14.
周志俊  汪长城 《武当》2004,(12):27-29
道教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演变之中孕育出来的,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吸收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及儒家等学派思想,逐渐构成了以鬼神崇拜,神仙方术与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道学,东汉末年才形成有组织的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元代道教正式形成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流传至今。正一派从事符篆斋蘸,驱鬼降妖,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神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守斋出家,不婚配。  相似文献   

15.
黄平 《武当》2010,(11):5-5
9月30日上午8时,武当道教功夫进社区“太极之星耀滨江”展演活动在南园滨江亲水平台举行。60名五里桥街道太极功夫爱好者,与武当道教功夫团联合演出了“武当太极道”功夫秀。至此,为期2个月的武当道教功夫走进卢湾区五里桥社区,教授社区居民武当太极拳的“太极之旅”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6.
谭大江 《武当》2006,(8):50-51
2006年5月25日~28日,第三届“道教与现代”国际学术研讨大会在德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基姆湖上的女人岛举行。我作为研究道家、道教养生文化的中国学者,荣幸地被举办方特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基姆湖是德国巴伐尼亚州最大的湖泊,依傍在阿尔卑斯山下,位于举世闻名的奥地利萨尔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化形态学的原理,对道教养生文化这一中国传统宝贵财富进行分析和总结,再进而以文化发展的规律提出道教养生现代化的策略,以促进道教养生的全新发展.文章分别从文化形态学关于物质、制度和价值三个层面对道教养生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道教养生现代化进程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0,(5):F0002-F0002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灵数量众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能从这块土壤中找到它的源头,例如静乐宫真武神信仰。  相似文献   

19.
道教镜鉴析     
孙立谋 《收藏》2010,(9):88-91
道教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铜镜纹饰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