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仲,中国西安舒仲花粉有限公司(合资)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西安第一个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日商合资经营的高科技企业,不仅拥有国内首创的第三代花粉溶媒提取技术,还拥有世界公认的质量上乘的花粉源基地。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舒仲自然越来越忙,可无论是与用户谈生意,还是为生意去应酬那些他必须应酬的人,  相似文献   

2.
花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最可堪骄傲的发现之一。 它是植物雄蕊上的生殖细胞,相当于动物的精子,是植物的遗传工程,是植物的生命基源,是植物精华的浓缩物。 花粉所含成分惊人的全面,它含有2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以及婴儿生长必需的组氨酸,还有15种维生素,30余种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核酸、激素、酶和黄酮等94种活性物质.对人体和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一般说来,花粉不是药,是食药。奇怪的是,它对许多疾病,有奇异的疗效。中国古代早就把花粉作为“养生要药”,希望借助它实现延缓衰老这一亘古的愿望。 花粉中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能使神经官能恢复协调,用脑过度时,食用花粉则感到清醒、灵活和清晰。花粉中含有一种糖昔和芸香菩,是脑溢血、视网膜出血和心血管病的克星。 花粉中富含维生素A和E,A和E合并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营养和氧的供给。这一点最符合人类爱美的天性。  相似文献   

3.
 兜被兰属Neottianthe全世界共约12种,中国均有分布,其中9种为我国所特有。本属花粉形态 和组成都很特殊,它是由许多单粒花粉粘结在一起形成复合花粉——花粉小块,其形状一般为狭长的三 棱锥体形。外壁表面具5种纹饰类型:(A)近光滑,或具十分微弱的小凹陷;(B)外壁具穿孔状纹饰; (c)外壁具沟渠状纹饰;(D)外壁具拟网状纹饰;(E)具典型的网状纹饰。奉属有些种类,例如:N.cal- cicola,N.monophylla,N.pseudo-diphylax和N.cucullata等4种在分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分类 学家把N.calcicola,N.monophylla,N.pseudo-diphylax 3种均归并于N.cucullata。孢粉学资料表 明上述4个种花粉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上述4种仍应各自独立为种。最后,强调指出N.camptoceras的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等特征在本属为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4.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金钱豹属(广义)花粉明显分为两个类型:Campanumoea inflata和C.javanica subsp.laponica的花粉5~8沟,外壁具相对密的短刺,刺高不过1μm,而C.lancifolia,C.celebica和C.parviflora的花粉3孔沟,外壁刺稀疏,高于2μm。种子表面纹饰也同样可分为  两类,前两个种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状,网眼规则而多角形,直径大于网脊宽度,网脊上的次级纹饰为念  珠状,而后三种为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眼不规则,直径与网脊宽度近相等,网脊上的次级纹饰绳索状。可  见花粉特征与种皮性状是高度相关的。后三个种所属的分类群就是被归并了的属Cyclocodon Griffith。  综合花粉、种皮及外部形态,这个属应予恢复。其近缘属应是Platycodon,而不是Campanumoea。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藁本属Ligusticum 2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包括本属的模式种(苏格兰藁本L.scothicum,中国不产,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和北美)。其中17种为首次报道。通过对29个样品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对本属中有代表性的4种植物的花粉做了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外壁结构,结果如下:花粉可归为菱形、椭圆形、矩形、赤道收缩4个花粉类型。各类型间的演化趋势是:菱形→椭圆形;菱形→长菱形→矩形→赤道收缩形。本属萌发孔类型,可分为角孔类和边孔类。作者从花粉资料支持Drude关于藁本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位置的主张;支持K.-pol(1916)将岩茴香属Tlingia Regel(1858)和M.Hiroe(1958)将拟藁本属Ligusticopsis Leute(1969)分别归入藁本属中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杏黄兜兰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结果发现杏黄兜兰具有复杂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杏黄兜兰的花为两性花,柱头与花药先后位于唇瓣管状基部的不同位置促进了异交,但由于传粉昆虫逃逸时具有反复攀爬通道和连续多次进出同一花的行为,容易造成白花传粉,因此,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杏黄兜兰的花结构特别,具有吸引取食花粉的昆虫传粉的功能.经检测,杏黄兜兰不泌蜜,花粉也不作为传粉者的访花报酬物资,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Hypericum beanii,靠花香和鲜艳花色吸引多种传粉者访花,而这种吸引与花的颜色种类及形态无关;花香远距离吸引传粉者到来,假雄蕊上斑纹和唇瓣内斑点近距离引诱传粉者进入囊状唇瓣.传粉者陷入唇瓣后,从基部通道逃逸时,先擦碰柱头,然后碰压雄蕊,将花粉带走,再到另一朵花上重复这一过程,完成异花传粉.这种吸引昆虫传粉的模式是兜兰属植物一种全新的传粉机制.此外,本文还检测了杏黄兜兰的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胚珠比率(P/O值)以及胚珠/种子比率(O/S值).结果表明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较低比率的P/O值是与杏黄兜兰的花粉具有粘性和相对较大的柱头有关;接近于1的比率的O/S值与昆虫传粉效率有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表明它们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  相似文献   

7.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8.
由于天然种间杂交,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的分类存在着组间界限不清、近缘种之间很难区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属不同组、系的植物花粉及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探讨该属物种的系统学关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猕猴桃属植物21种、 6变种和4个不同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粉,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桃属的花粉形状主要以长球形至近球形为主,变异较小,而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较大。(2)多数迁地保护物种的花粉粒以三孔沟为主,不同于以前报道的以三拟孔沟为主,原因可能是花粉样本采集地的环境不一样,以及野外的广泛杂交造成的。(3)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空瘪,无授粉能力,是由于所采用亲本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不同,后代不能产生正常花粉所致。(4)人工选育雄株花粉外壁纹饰较野生雄株花粉的精细,这种花粉外壁纹饰变小的特征可能有利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授粉受精。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5)雄株花粉大小与其雌株果实大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现象有助于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9.
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芬  郑剑宇 《大众科技》2007,(11):134-135
通过11种不同的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硼酸和钙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红叶李花粉萌发的最适硼酸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00mg/L和500mg/L,在最适培养基上(10%蔗糖 100mg/L硼酸 500mg/L钙离子),红叶李花粉的萌发率为72.56%.  相似文献   

10.
韩华 《内江科技》2000,(3):22-22
由于“饮食回归自然”的潮流日盛,各国相继掀起一股空前的“食花热”。尤其是花粉作为天然的食物资源,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花粉已被科学家证实含有96种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学家指出,除花粉外,没有哪一种食物包含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因而花粉是“地球上最完美的食物”。我国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天胡荽亚科和变豆菜亚科的5属30种和2变种的花粉形态。研究表明,这两亚科有 6种花粉类型,两亚科的花粉类型不相同但各自有相对的一致性,说明它们是两个自然类群;花粉形态的证据还说明了马蹄芹属归于天胡妥亚科的正确性等。  相似文献   

12.
蜜蜂是经济类昆虫,在采集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的同时也给植物传递花粉,掌握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果园生产中加以合理应用,是提高果树的结实率,增加产量,改善果品品质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13.
萝藦科属龙胆目(Gentianales)的一科,280馀属,约2,000种热带草本或灌木状攀缘植物,稀灌木或乔木.多具乳汁,花瓣5枚,合生.双蓇英果,种子通常成簇,具毛、易被风从果中吹出传播.花药和柱头连合成合蕊柱.花粉粒集合成花粉块,每两个花粉块以来自柱头的轭状结构相连,虫媒传粉.一些种能育性低,植株虽然多花,但结果极少.现就该科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花粉是植物雄蕊上的生殖细胞,相当于动物的精子,是植物的生命基源,是植物精华的浓缩物。在人类迄今所发现的所有天然营养品中,还没有一种所含的营养成分象花粉那样全面,所以花粉被世界营养学界誉为“营养之冠”、“总统食品”、“微型营养库”等。花粉不是药,但它对许多疾病却有神奇的疗效。中国古代早就把花粉作为“养生要药”。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早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因食玉米花粉而医好了黄肿阳痿病,故欣然写下了“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心摇落玉花黄”。 尽管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花粉的神奇功效,但对它的利用一直很有限。因为花粉和有一个完整坚实的外壳,象“小金豆”一样不易破开,森严的包裹保护着宝贵的花粉营养物质,很难为人体所全面吸收。80年代以来,国内曾研制开发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花粉产品,但都因破壳技术所限,影响了花粉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23种、6变种和1变型的91份花粉的形态。其 中5种、4变种和1变型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该科花粉为单花粉,异极,辐射对称,扁球形至超扁球 形,其萌发沟的排列格局在被子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若按萌发沟的数目划分,该科花粉可分为3沟型 和6沟型两个类型。外壁为网状纹饰,网眼的大小和网脊的宽度与花的形态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 不支持Praglowski对该科花粉用网眼大小来划分类型的作法,认为对他关于3长沟汇聚的一极即花粉的 远极的结论应作进一步探讨;不支持一些学者认为南五味子属Kadsura比五味子属Schisandra原始的观 点。根据研究结果可认为,南五味于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五味子属,它们可能是源于共同祖先、沿两条不同的路线平行演化的两个近缘类群。  相似文献   

16.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Eleuthercoccocus senticosus (Rupr.et Maxim.)Maxim.具有花丝长度不同的三种植株类型,本文报道了其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式样,异长雄蕊现象及相应的花柱长度。结果表明:长花丝长3.96~4. 44mm ,短花丝长0.45~0.93mm,中花丝长2.16~3.08mm。伴随异长雄蕊特征的其它表现在于花药大小、花药形状和颜色、花粉大小、花粉数量、柱头宽度和雌雄蕊育性。其中,长花丝对应的花药饱满、白色、花粉量大、花柱较短、雌性败育;短花丝对应的花药小、黄褐色、无花粉、花柱较长、雌性可育;中花丝对应的花药中等、花粉粒较大、雄性半不育、雌性可育。据此,刺五加被认为是单全异株的,其长花丝类型是雄性、短花丝类型是雌性、中花丝类型是两性的。另外,对三种性别形态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将雌株作为变种“短蕊刺五加”var.brevistaminea 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薯蓣属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我国的薯蓣属Dioscorea L. 5组3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   了系统的观察,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中一些代表类型。本属花粉有二种类型,即单沟  型和双沟型。单沟型为原始型,双沟型则为进化类型。花粉资料支持了目前对该属分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冰岛蓼属Koenigi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均为球形;直径为17.0-32.5 μm(包括刺长);萌发孔有7(-8)赤道环沟、散沟、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根据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将该属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细冰岛蓼型(Delicatul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及冰岛蓼型(Koenigia-type)。细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7(-8)赤道环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细冰岛蓼K. delicatula (Meisn.) Hara。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2散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连线冰岛蓼K. forrestii (Diels) Měsíek & Soják 及连线冰岛蓼K. nummularifolia (Meisn.) Měsíek & Soják。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5,20(-30)散孔,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冰岛蓼K. islandica L.、蓝蕊冰岛蓼K. cyanandra (Diels) Měsíek & Soják、线茎冰岛蓼K. nepalensis D. Don、柔毛蓼K. pilosa Maxim.、陕甘蓼K. hubertii (Lingelsh.) Měsíek & Soják及青藏蓼K. fertilis Maxim.。结果表明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Koeni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和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n.应从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L. sect. Aconogon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细冰岛蓼、蓝蕊冰岛蓼、青藏蓼、陕甘蓼、线茎冰岛蓼和柔毛蓼应从蓼属头状蓼组Polygonum L. sect. Cephalophil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我国忍冬科54个样品,包括12属31种植物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描述了本科各属主要代表种的花粉形态特征;  及不同种的花粉类型,为化石花粉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同时根据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及外壁雕纹的异同,讨论本科及科以下分类群的位置和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