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粮食储备的含义及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分析了健全粮食储备的意义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方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储备的职责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的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它应该是维护粮食安全、维护市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文章分析了地方战略储备粮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湖北省为例,梳理了地方战略储备粮在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地方粮食战略储备库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地方粮食战略储备库自办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粮食储备风险调节基金、优化地方战略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及调整库点布局、调整地方储备粮的轮换期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既关乎个人生存又关乎国家发展,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政治安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根据基本依靠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把农田水利作为粮食安全之"脉",把农业科技作为粮食安全之"力",把土地流转作为粮食安全之"途",把新型农民作为粮食安全之"本",把地方政府作为粮食安全之"责"。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安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实现"八连增",保障了粮食安全。当然,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警钟长鸣、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宁乡县粮食生产及储备现状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积极构建私营网络、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以及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等政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范鹏 《华章》2013,(32)
我国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头等大事,本文归纳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粮食安全争论,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形势与挑战,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历来是事关一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问题,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0.095 3hm2,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尽管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人均粮食增长缓慢.随着人口总量的日趋上升和人均农业资源的日趋下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低温和沙尘等.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环境、生产能力、种植熟制等产生的影响,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设灾害应对工程、完善粮食保险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防治气象灾害、维护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人类生存保障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分.纵观农业发展史,农业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再转向到生态农业.这一农业转型的新路径无疑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转型推进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一系列农业形态进程的转变,可构建以生态哲学思想为主的生态农业,从而走向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特别是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边疆地区诸多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边疆安全的题中之义。伴随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及内地水、土资源骤减,粮食生产能力弱化,边疆地区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新疆为例,威胁新疆粮食安全的核心因素是水资源缺乏,应通过国际河流引水开源、灌溉节流、旱作农业变通等手段,结合当地自身经济建设提高新疆粮食安全的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复杂,使得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体现就是更大程度的、不寻常的全球变暖,这将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灾害性气候的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必须适应气候变化,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切实保护耕地,转变粮食生产模式,适时改变粮食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1.以人为本。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鲜明地体现在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当中。从经济学角度看,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和坚持群众路线的观点;从政治学角度看,说明政府转变职能,强化了服务意识,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关注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所下降,粮食安全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之所以要确保粮食安全,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哲学角度看,维护粮食安…  相似文献   

12.
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粮食安全思想尽管充满了争论和反复,但基本内涵始终是将农业视作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强调粮食安全服务于国家政权稳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的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思想的基本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形成了粮食安全战略产业观。战略产业观对粮食总产量与提高经济效率的目标平衡和对现实争论的回应,要求其树立以下粮食安全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理念;在粮食安全的发展中强调以人为本;完善粮食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粮食产业适应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当前国际背景下粮食安全对策中的农业标准化和植保技术的内涵以及对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规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植保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结合当前我国基层农业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了我国植保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基石。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实证检验了居民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效应。在一定限度内,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饮食文化差异在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中起调节作用,增强了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的正向关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应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推进节粮减损工作,提升全社会节粮理念;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变,完善食物消费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考虑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立足于国内,要保持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积极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国内市场供求。我们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加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乔潇 《教育教学论坛》2022,(16):115-11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绿色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阐述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性,系统分析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粮食安全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德国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起 ,开始成为粮食的纯进口国。一战前德国农业虽有发展 ,但并没有达到粮食上的自给 ,德国当局也没有作好粮食储备。随着战争的进行和海洋封锁的加剧以及国内农业的萎缩 ,粮食供应日益紧张 ,全国逐渐陷入饥荒之中 ,加速了德国的崩溃。  相似文献   

18.
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更加强调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尽管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程度较高,但人口规模持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使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粮农收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19.
苏丽 《华章》2013,(23)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吉林省的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吉林省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从水资源、耕地资源和农用科技三个方面探讨了农业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石,在人多地少,粮食形势严峻的国情下,必须有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保驾护航,才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国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主产区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富有活力的农业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