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式教学中“静”与“注意”的初探平果县新安乡那曹小学黄庆祝,许大志复式教学是由“动”和“静”两部分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动”,指的是授课。“静”,指的是自动作业。“静”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认识,发展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复式教学是在“动”、“静”交替中进行的,所以,复式教学的方法除去各年级组合协调的整体性教学法与各年级各自纵向程序性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动”态教学法与“静”态教学法两大类。此中,“动”态教学法,表面上看与单式教学完全相同,但由于复式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动”、“静”搭配教学,是复式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但“静”并不是因“动”而设,为静而静,处理好“静”的教学,使“动”与“静”协调,和谐发展,就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复式课堂教学气氛,收到和单式教学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最近几年来,我们在低年级语文复式教学中做了些研究,把功夫下在课内,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在认真处理“静”的教学中,既考虑“教”,又考虑“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在改革复式教学中,做了初步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动”“静”交替穿插,合理安排时间要在四十分钟顺利地完成复式班中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科学地分配时间,使“动”“静”紧密衔接,合理穿插。复式教学中的“动”是指直接教学,“静”是指自动作业。每一节课中,纵的看,对一个年级而言,“静”是“动”的基础;“静”的效果不佳,“动”就会受到阻碍。横的看,就两个年级的关系而言,“静”要为“动”服务;没有良好的“静”的状态,“动”也不会顺利进行。“动”“静”的穿插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来决定。如一、四年级的复式课,一年级是刚入学不久  相似文献   

5.
以“动静皆为学”观点,优化复式课堂教学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复式教学不同于单式教学,其结构形式有其特殊的规律。要提高复式课堂教学质量,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是关键。"动"与"静"结合是复式教学的基本方式,明确"动"与"静"都要为"学"服...  相似文献   

6.
复式教学是一门“动”“静”搭配的艺术。一堂“动”“静”搭配合理的复式课,可以说是基本上成功的;而一堂“动”“静”不和谐的复式课,无论怎么说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上一、五年级复式语文课,觉得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静”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而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多,需要多花直接教学的时间。因此,处理好这一高一低两个年级的“动”“静”搭配是颇费一些心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意识到,采用  相似文献   

7.
一、“动”、“静”搭配的科学性 有“动”有“静”是复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动”“静”搭配,包括年级、学科的组合方式,每个年级各自的“动”“静”组合状态,年级之间的“动”“静”搭配形式和内容,课堂教学的“动”“静”流程等。这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全局,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静”搭配科学化的目标,是要体现出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递进性,无论“动”或“静”,着眼点要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复式教学具备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潜在优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动”“静”安排必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促进思维的发展。复式教学是通过“动”“静”交替教学来完成同室多级多学科任务的 ,所以它具有时间少 ,任务重的特点 ,为了克服这一矛盾 ,我们精心设计“动”“静”教学 ,使“动”“静”皆为学生思维发展营造条件。现以宝剑山复式实验点为例 ,谈谈复式班学生课堂中的创新思维活动。一、“静”时自学 ,“内储”展示思维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注意掌握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崔同沛同志在《复式教学“动”“静”观》(载《江苏教育》小学版去年十月号上)一文里,就复式教学中的动静搭配问题提出了一个观点:“动”是为了“静”。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崔文谈了五个问题:一、“动”为了“静”,二、“动”中见“静”,三、“静”中求“动”,四、“动”“静”互补,五、  相似文献   

10.
在复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内部的纵向学习过程是由“动”和“静”两个不同环节的循环构成的。因为“动”是由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静”是学生自己进行独立学习。因此有人认为“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场所”;而“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天地”。居于这种认识,“动”成了教师讲的代名词,“静”和学生的做变成了同义语。这种认识对于掌握复式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相互联系的方式或形式。在复式教学中,这些因素就具体化为一位教师,多个年级的学生,多种教材,多种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还加之几位小助手。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联系起来?构成哪些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组合方式和线路安排怎样?时间如何分配?这是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所要讨论的问题。改革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动、静”关系上。“动”与“静”的交替构成了复式教  相似文献   

12.
在一节复式课内,教师对各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的先后顺序,叫做复式教学线路。它包括“纵”、“横”两个方面。从纵的方面来看,各个年级本身“动”和“静”的内容应该互相衔接,紧密配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几个年级相互之间“动”和“静”在时间上应该互相衔接,紧密配合。能否科学地安排复式教学线路,直接关系到复式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优化复式课堂的教学结构,使师生在消耗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多年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认为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安排“动”“静”搭配。具体地说,包括年级、学科的组合方式,每个年级各自的“动”“静”组合状态,年级之间的“动”“静”搭配形式和内谷,课堂教学的“动”“静”流程等。这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全局,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年级教学环节的安排,是教学指导思想起作用的具体表现。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复式教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要重视复式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安徽望江县麦元乡中心小学陈友根复式班教学关键是“动”、“静”搭配。根据这一特点,在“静”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动”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静”中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复式班语文教学要体现现代...  相似文献   

15.
复式教学课堂“动”“静”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动作业的设计往往也是牵制复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动”(直接教学)为着眼点来安排“静”(自动作业),也就是说“静”不是单纯地为了“静”而静,“静”要为“动”服务,要为“动”搭桥铺路,通过“静”使“动”得以深化。 我们平时把“静”分为动前“静”和动后“静”两种,在课堂的直接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动前“静”和动后“静”的自动作业安排也不应相同。 一、动前“静”要立足为“动”做准备。如在教《我的弟弟》一课时,直接教学前自动作业安排为,默读课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①弟弟为什么叫小“萝卜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弟弟每天是怎样上学  相似文献   

16.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复式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动静交叉搭配的结构形式,在动与静结合中进行学法指导。 动静结合——动中“举一”学法,静时“反三”训练。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对他的教诲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复式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好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也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动中“举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方法;学生在静中“反三”——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综合,由此及彼,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复式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正于复式班教师。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的“动”和“静”?两者的关系怎样? 复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当教师给某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复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从事独立性的自动作业。前者的直接教学通称为“动”,后者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文摘     
复式教学的原则 一、动静同步和谐。“动”指复式教学中发声的教学过程。如启发、讲解、讲论等。“静”指复式教学中不发声的教学过程,如自学、思考、独立作业等。动静同步和谐指复式教学要做好各年级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及环节等方面的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复式班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纵向教学过程看,都要在“动”“静”交替中各自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动”或“静”都必须围绕同一教学目标.因而各年级纵向“动”“静”定要衔接、连贯、有序。如果把两个年级分开看,每个年级应该体现出一个单式班教学的完整思路。从两个年级的横向看,甲年级“动”,乙年级必须“静”。因此,横向“动”“静”又相互制约,所  相似文献   

20.
复式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组成的班级,是与单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特殊授课形式。传统的复式班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动”“静”相交替的教学形式。所谓“动”就是教师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活动。所谓“静”就是教师在为一个年级讲课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