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光     
闻一多 《学语文》2005,(7):52-52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坛上的一位骁将。他主张:新诗要注意“字的音节的谐和,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并提出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展开诗集《死水》,篇篇诗章都有此三美。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选录了闻一多先生的两首诗歌:《忆菊》和《发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正好能够恰如其分的诠释所在专题:诗歌的变奏!所以在这一堂课中稍作尝试。一、知人论世,体味诗意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是爱国诗人,是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学者教授,是把生命献给争取民主事业的英勇战士。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后期,他对祖国的贡献是值得称颂的。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于早期,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里。一九二三年九月,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一九二八年,他的第二部诗集《死水》问世。两部诗集的出版相隔四年多的时间。与《红烛》相比,《死水》在原来的基础上,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又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死水》可称为闻一多诗歌的代表作。对于《死水》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倾向,闻一多的一些朋友和学生,在当时对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二十年代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情愫的诗篇,如《太阳吟》、《洗衣歌》、《忆菊》、《死水》、《发现》等,文学史家将这些诗统称为闻一多的爱国诗。其中,《死水》意象奇警,《发现》驰魂褫魄。而后者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的风格更加相似。 我国古代文论说:“文如其人。”西方文论也说:“风格即人”。朱自清称闻一多是“一团火”。我们可以说,《发现》的字里行间充溢着火一般的激情,它是一团瑰奇多姿的火。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是新诗史上一部较成功的格律诗集,对新诗的格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新诗格律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句式,即所谓“建行”,至于押韵方面,虽然也很重要,还是次要一点的。闻先生在诗集《死水》中,就着力于格律句式的建立,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分析《死水》集中的各种格律句式,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抒情诗人,新格律诗的代表人物。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他的诗语言华丽优美,结构整齐,有强烈的节奏感。有力地再现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再别康桥》一文就是他巧用“三美”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静夜》是他的优秀的咏怀之作,收在诗集《死水》中。诗人在诗中郑重地宣布:“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静夜》写于离美回国后不久。那时诗人闻一多正值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听了两节诗词的公开课,一节课是讲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另一节课是讲《沁园春·长沙》。两位授课老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授课的方式都比较传统,前者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引导学生领悟闻一多先生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然后就是通过意象的分析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感情,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后者也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满  相似文献   

13.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14.
《死水》是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1928年出版的诗集定名为《死水》,便是诗人对此诗特别看重的证明。然而,对《死水》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以为,对该诗的理解,要想与诗人原意不悖,须细细体味原诗。  相似文献   

15.
《死水》一诗是闻一多先生最有名的代表作。它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其思想内容之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写诗要有激情,但这激情不应是个人感情狂涛的挥洒,而应反映出时代的心声。我们读了闻一多的《静夜》,就会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他那个时代,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特别是包括闻一多在内的那个新月诗派,他们有的把自己关在脱离现实的艺术之宫,低声咏叹个人虚无漂渺的理想不得实现的哀怨;有的沉醉在个人主义的小天地里,反复吟唱缠绵悱恻的恋情;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发出一些与时代的节拍极不相称的悲鸣,以致诗情和才华也随之枯竭。这当中唯有闻一多既受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而又能卓然独立,写出一些富有战斗激情的篇章,《静夜》就是其中的一首(见于闻一多诗集《死水》)。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以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和《诗经》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本文解读的方式,寻找出诗人时期和学者时期在爱国情怀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发现》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载诗集《死水》,全诗共十二句: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兄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他的诗,特别是《死水》,所反映出来的在艺术上不懈的追求,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本文试就闻一多诗中的炼字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闻一多是倡导新诗格律的先驱。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其中,无疑包括了字的锤炼。《死水》是他诗歌理论的实践,因此,在《死水》中炼字的特色电反映得极突出,阅读时,我们常常为诗中一个精当的字眼而暗暗叫绝,也常为诗中一个意外的词儿深深叹服。这些字、词,或象翠绿中的娇红,使诗句为之生采;或如香茗中的珍品,使诗句韵味无穷;或若军乐里的大号,使诗句愈益铿锵。它们大大增强了诗意、诗味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静夜》《静夜》是闻一多早年写的一首诗,收集在1928年出版的《死水》里。闻一多曾在给臧克家的信里说过:“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读他的《静夜》,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他的胸中蕴蓄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