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怀孕的女人不易跌倒?奶牛们也会感受到人类的爱心吗?胸罩难道不只一种用途?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赋予了研究者们灵感并让他们获得了“2009年搞笑诺贝尔奖”,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山寨诺贝尔奖。如果你搞不清真正的诺贝尔奖,那么下面这些研究会不会让你对科学更有兴趣了呢?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颁发至今已一个世纪,已有700多人因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奖。虽然其中也包括6位美籍华人,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籍的中国人。这不能不使每一个中国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科学家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的前景如何?虽然这些问题,作者很难论述全面、深刻,但我们应唤起获得诺贝尔奖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创造持续而又稳定的科学大环境,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实现中国人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一、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实质(一)诺贝尔科…  相似文献   

3.
础德 《百科知识》2013,(23):16-17
我们知道,小孩子学语言非常容易,但成人后再学第二种语言却很难。中国人学英语很费力:很多人花了不少精力去学习,但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100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12,(22):1
正事件诺贝尔奖已不只一次与中国人结缘,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籍的科研工作者却至今毫无斩获。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经济大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在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一个灵感造就一个新的财富商机 2002年6月的一天,陈伟坐在广州登峰街路边的一个擦鞋摊擦鞋,突然城管来了,擦鞋的人拿着东西就跑了,一只鞋子也被带跑了,这样尴尬的事情让陈伟一个大胆的想法跳了出来:擦鞋本来是要面子的事,结果却让人丢面子,为什么不能让人舒服体面地享受擦鞋呢?随后陈伟进行了深入的行业思考和分析:为什么人们要擦鞋?街边的擦鞋档屡屡遭到城管的查处,但是为何越赶擦鞋仔反而越来越多呢?就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不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8.
许多青少年朋友对参加创造发明活动热情很高,兴趣与很浓,但一接触实际就感到力不从心,有一位青少年朋友告诉我:“我很想搞一两项发明成果,就是想不出好的课题来,而别人搞的一些发明却又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还有一位初中生说:“我  相似文献   

9.
或许在孩提时期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别人冷不丁胳肢我们一下,我们会忍不住闪躲,然后又被挠得开心地笑不停,可是换成自己给自己挠痒痒却一点儿也不会感觉到痒呢?为什么挠痒痒必须得别人代劳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6,(5):7-7
有的人天生就有节奏感,会随着节奏起舞,而某些人却学不会怎样跳舞,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类基因的心理学教授艾伯司坦指出,人类有2个基因与会跳舞有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直至现在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梦幻大国。美国为什么能奇迹般的迅速崛起?其崛起为中国的崛起提供怎样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胡小玲 《科教文汇》2007,(8X):F0002-F0002
这是古老的童话,但它告诉了我们;隐蔽自己真实的思想,人就开始虚伪;而从众的思维会制造闹剧,但却会离我们需要的真理越来越远。在中国,说真话对每个人似乎都特别难,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成俞 《百科知识》2007,(2X):41-41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被别人挠到脚心、腋窝等位置时,很多人都会因为觉得太痒而大笑起来。那么,人为什么会发痒呢?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痒的感觉?为什么只有抓挠才能消除发痒?还有,为什么在伤口愈合的时候,会有痒的感觉呢?还有很多关于痒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4.
引力把人锁在地球上无论你跳得多高,你终究要跌回地球,这是人的基本常识。是什么把人给困住了?苹果为什么总是朝地面掉落,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地球是球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入太空,相反却能在地面上行动自如呢?当电梯升起时,人的脚为什么会感到有一个向上的力呢?……这些问题的惟一答案就是——地球的引力作用。牛顿回答道: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引力,引力的大小同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引力影响,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在意,但是,引力对人体乃至地球的影响是非…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08,(9):62-62
为什么人每晚都处在一个我们称为睡眠的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呢?而且一个人如果活70岁,一生有27年都处于这种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睡觉的那些时间并没有被浪费掉,睡觉的原因有两个:身体原因和大脑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讨论了这么多行业的本质,很多结论乍一看非常奇怪:为什么电脑行业的本质是最佳伙伴,而白色家电却不需要伙伴的感觉呢?为什么星巴克卖的是体验,手机要拉高品牌的势能,而电视机却要追求科技驱动?为什么说飒拉在快速时装业取得成功是靠平价奢华?各个行业本质结论的背后,是否有关联,有规律可循呢?  相似文献   

17.
自己也要培养自己张天和许多青少年朋友对参加创造发明活动热情很高、兴趣也很浓,但一接触实际就感到力不从心。有一位青少年朋友告诉我:"我很想搞一两项发明成呆,就是想不出好的课题来,而别人搞的一些发明却又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18.
胡静 《百科知识》2007,(10X):17-18
对于工作的意义,很多人会陷于矛盾的心情中。如果说工作是为了温饱,为什么有了大量存款还要工作?所以,金钱似乎不是工作的意义。如果说工作为了名声,为什么很多人还在做默默无闻的工作?所以,地位似乎也不是工作的出发点。如果说工作为了快乐,为什么人们经常因工作而苦恼,但还得工作?所以,愉悦仍然不是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王蒙,不久前在广东中山大学就中国当代文学问题进行演讲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作家为什么伟大的不多,”然后他自己回答道“就是因为作家自杀的太少了”。那么为什么自杀率越高就越容易出伟大作家呢?王蒙给出了两条原因:一是“创新就像一条疯狗一样追着我们”.二是“精英意识会让人走向孤独”。这两点,都会让作家感到痛苦和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专家工作通讯》2007,(1):47-47
400多名中国工人漂洋过海来到德国多特蒙德,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德国人震撼: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月挣400欧元,却干着德国工人给4000欧元也不愿干的工作;德国人以为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国工人一年半就完成了……在这场西方明与东方明的博弈中,究竟谁是失败,谁是胜利?德国导演弗兰克和吕肯的纪录片《失败和胜利》展示了这真实的一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