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视听界》2002,(2)
2002年第1期《视听界》的改版发行,引起界内外和读者的广泛注意。我们将不断地真诚地听取同行和读者的意见,针对读者的需要,提升新的要求、新的追求,以内容为王,以质量为王,做好《视听界》杂志各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4日,《视听界》邀请有关领导、业内人士和学者召开改版座谈会。与会者对2003年3期以来《视听界》的内容和版式做了热情的评价,对《视听界》的定位、栏目设置、内容编排、装帧、经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充分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广播电视面临新的改革和发展机遇的时候,庆贺《视听界》杂志创刊15周年,迎接《视听界》全新改版,非常有意义。这次会议总结的办刊成果和经验,探讨的刊物改革发展思路和措施,将对《视听界》的改版产生积极的影响。《视听界》改版,还包含着原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大众广播》(曾名《编播园地》)杂志的加盟,作为广播人,我们期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视听界》1986,(1)
读者朋友,您好!《视听界》和您见面了。您还记得《江苏广播简报·编播业务研究专辑》吗?《视听界》就是由它改版而来的。既然改,当然是想改得让您满意一些。我们打算把它办成探讨广播电视理论、交流业务  相似文献   

5.
主编寄语     
《视听界》1989,(6)
当各位读者收到本期刊物的时候,《视听界》刚刚走完公开发行第一年的路程。回顾这一年,尚可自慰的似乎有三点:一是坚持了办刊的宗旨——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为广播电视界的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服务;二是在内容上增加丰富性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最大的一张晚报,一张拥有一百八九十万份发行量的主流媒体,我们理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领读者,同时也希望读者引领我们,一道来适应这个渐渐来临的全球化生活。”这是去年12月17日《扬子晚报》为第二天开始的新一轮改版,告诉读者的一段话。这样的一段自白成为我们解读《扬子晚报》此次新一轮改版的关键词。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扬子晚报》应时而动,选择了一条改版、创新的路。本文试图通过对改版后《扬子晚报》连续一段时间的关注,使其此次改版透露出的新气象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读者:您好!金鸡报晓,江南春早。新年第一期《视听界》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您的案头。细心的您,或许会发现《视听界》在“变脸”,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们没有多大的企图,只是希望能够为广播 电视一线的从业者“提供观点和方案”。倘若您从《视听界》当中可以获得些微的启示,便是对我们劳动的莫大奖赏了。到今年,《视听界》创刊已经是第二十个年头了。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青葱少年,到及冠成年,《视听界》一路上有您的陪伴,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学刊严重不景气的现状,守得清贫,默默耕耘。在广电产业化进程当中,《视听界》正渐…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正式发行两年来,越办越受到基层广播电视人员的欢迎。要说不足的话,有些同志感到看得不过劲。我以为省厅和省学会办的《视听界》,在读者对象上应以县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视听界》2002,(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间,历史跨入了2002年。2002年,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面对入世后出现的新局面,如何面对广播电视大改革、大整合后出现的新格局,争取在新形势下保持稳步发展。《视听界》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以“与时俱进创新业”的改革思路,进行了版面、栏目的大调整、大改版。新的《视听界》将坚  相似文献   

10.
“《无锡日报》有点象无锡菜:甜味多了些,辣味少了些。”读者1987年12月24日致函《无锡日报》领导时这样写道: “批评批评大饼店,教育教育小青年”。这是群众近日评论无锡市有关新闻单位批评报道时赠送的一付对联。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由内部刊物转为公开发行,我作为她的老读者,感到由衷的高兴,愿写一点文字,略表祝贺之忱。我喜爱《视听界》这个刊名,觉得内涵宽广而且有些诗意。实际上,这名字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两句诗也有巧合。记得《视听界》诞生不久,她的主编韩泽同志曾引用“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这两句诗,并记之于文。我读到文章以后,对这两句诗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批评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就指出:“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毛泽东也认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①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优良传统受到了左倾思潮的严重破坏。林彪、“四人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从事电视新闻教学的大学老师,在我手边诸多的专业杂志中,《新闻与写作》是我去年新添的一份“洞悉”新闻世界“原生态”的刊物。之所以选择这份刊物,是因为其中一个版块“视听天地”对我的教学研究很有裨益。每期“视听天地”都能选择一些广播、电视业最为鲜活的动态性个案进行解读,这为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在岁末年初有不少品牌栏目在改版,我听说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在年初改版中重新调回黄金时间段。“今日话题”是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品牌栏目,不知这次改版有什么新动向、新特点?你们能否就此组织一些文章,供业内人士探讨和争鸣? 祝 编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钟新 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连云港日报》改版推出《文化·闲情》,版面定位中提出要“记录文化生活、引导闲适情趣”,要在阅读消遣中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审美和精神愉悦。要实现这样的版面定位,前提就是让读者拿起报纸,可以轻松地读下去,艰深晦涩、枯燥无味的文章只会让读者退避三舍。由此,“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也成为《文化·闲情》版最重要的编辑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栏是读者提供直抒胸臆的园地,读者在这里可以对惊呼上当、误人子弟乃至粗制滥造、瞎编滥印的图书严厉批评,秉笔直书。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发动群众,利用舆论,监督出版。本期发表的5篇批评《投稿指南》(江红辉、严汛、王里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的文章,分别来自全国各地,这倒很能说明《投稿指南》的“影响”,确实为一些读者所视为“最不喜欢的书”。我们希望这样的书能少些,再少些,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将继续强化这个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6.
王永连   《视听界》2006,(4):17-23
向各位推荐这篇条理清晰、视角独特的文章。条理清晰,是指作者从国内众多的电视机构中,目光犀利地选取了湖南卫视和央视这两个最具代表意义的个案;继而,又冷静分析这两个个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状背后,是怎样的运作体系在支撑。视角独特,是说作者以节目管理为红线,串起了两个庞大的电视传媒机构面向市场、面对积弊,所采取的一系列深层改革举措。《视听界》需要、读者需要这样的个案解说。这样的考察报告,比之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论文”,不知要强上几多!  相似文献   

17.
南方日报于今年5月再次改版,提出了报纸新闻由“易读”向“悦读”的跳跃性发展目标。这是继2002年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的报纸定位后,南方日报对改进党报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探索。南方日报此前曾作过三次较大的改版:2002年8月的改版,明晰了作为华南地区权威主流政经媒体的定位;2003年8月的改版,增加了六大行业周刊,意在培育有效的目标市场;2003年12月的改版,以做读者必读的民生新闻进军珠三角区域。  相似文献   

18.
理论是旗帜,是明灯。好的业务刊物犹如阳光,会使读者豁然开朗;犹如挚友,会让受众觉得须臾不能离开。《视听界》正是这样一份深植江苏大地而独秀于全国刊物之林的专业期刊。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和作者,自《视听界》创刊始,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改版告白:     
这似乎是一个“迟到”的告示;但又是一个“恰逢其时”的自剖。 说“迟到”是因为原本应当在本刊今年改版的第一期,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向热诚的读者诸君事先汇报改版的思路,说些感谢的话,再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通行的做法大致是这样。但我们考虑,既然已改版,面貌已然呈现在大家面前,无须我们自己先铺垫宣扬一番,是好是坏,大家已然看在了眼里。所以并没有什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65年,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改版时,强调改版的第一要义便是增加新闻,而且要增加新闻1.5倍。当时胡乔木起草的改版社论《致读者》写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我们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尽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