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背景对大学英语课堂和考试教学过程中的比较翻译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让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在我国特定的外语教学条件下认识如何把握比较翻译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笔者首先将比较翻译法区别于传统的语句翻译法和语篇翻译法,揭示了它的独有特征;然后阐释了比较翻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环节和程序;最后就如何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的翻译试题,提出了三种比较翻译法的策略,即:文化世界观角度的比较翻译法,语法角度的比较翻译法和句式逻辑转换比较翻译法。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计算机翻译工具研究大多从译文的质量或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或比较,然而从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计算机翻译工具进行研究却并未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基于计算机翻译方法,比较使用不同翻译方法的计算机翻译工具,以Systran、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及SDL Trados为例,比较其优势和劣势,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翻译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虽然不是翻译人员,但对翻译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笔者首次系统归纳和探讨毛泽东对翻译的理念以及对我国翻译工作的巨大贡献。毛泽东信任、尊重、关心、保护、体谅并严格要求翻译工作者,且高度重视翻译教育;理解并重视翻译工作,对翻译意义、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和译场组织等有比较独到的认识。毛泽东的翻译理念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外交事业和翻译事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每一个翻译行为在本质上都意味着对价值的判断,比较翻译更是在此行为之上的价值判断。通过比较可以鉴别各译文的得失,在比较中采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试从句子形式、内容风格再现和文化传递三个方面对Kate.Chopin的短篇小说The Story of an Hour的两种中译本进行同项比较研究,旨在提高对翻译的感性认识,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并且把翻译家严复著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为什么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比较适合对英汉小说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得出结论,在评价文学著作译本的过程中,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比严复的"信、达、雅"更容易,更适合,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沙丽 《中学生英语》2013,(25):62-64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郁达夫的经典散文《故都的秋》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评析比较。通过选取王椒升和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发现功能翻译视角同样适用于散文翻译的质量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对散文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冬燕 《海外英语》2011,(6):204-205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得到比较普遍的运用,它们也是人们在讨论翻译标准的时候的焦点。该文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策略的定义的阐述和应用的比较,指出对这两种策略的选择主要是要根据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翻译目的和个人风格来决定,同时对翻译中如何选择这两种策略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对比、比较与翻译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要确定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在翻译上是否对应,就必须对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与比较。鉴于语言翻译中词汇的翻译是句子和篇章翻译的基础.本文拟从词汇的音译与意译活动中,探讨其在英汉翻译中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语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在跨文化交流的语篇翻译中对译者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并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是用目的语对原语表达的一种替代。这种替代与原有表达具有语义的密切联系。本文运用"外延内涵传承说"理论对翻译策略二分法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归化/异化等只是对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的判断。直译、语义翻译和异化比较靠近原文,是词语或表达的外延的传承;意译、交际翻译和归化比较靠近目的语或目的语读者,是词语或表达的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邵杰 《考试周刊》2009,(43):34-36
本文对贝尔翻译模式、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两种翻译模式进行了比较。贝尔翻译模式主要建立在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但远非完美。关联翻译模式将翻译视为一个具有双重明示——推理的三元(原文作者、译者、目的语读者)动态关系。较之贝尔翻译模式,关联翻译模式更好地说明了翻译过程及实质。  相似文献   

12.
对杨宪益、时钟雯、刘荣恩三位译者的《窦娥冤》译本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旨在研究三个英文译本中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取与其自身的文化定位和文化背景关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了不同翻译背后隐藏的原因,并由此探讨哪位译者的翻译更贴近原著。  相似文献   

13.
1989~1990年,荷兰学者鲁文·兹瓦特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研究模式:比较模式和描写模式。比较模式即微观结构模式,在比较模式中,鲁文·兹瓦特主要研究翻译转移,并列出了三种翻译转移类型:调适、调整和变异。比较模式强调对译文和原文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的比较与描写,特别就句子层面以下的语言微观变化树立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描写模式即宏观结构模式,适用于文学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对翻译中的同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回顾、比较到分析当今翻译界在对不同文体尤其是新闻文本的翻译中的策略采用,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策略时的心态、对原作的理解、对原作异质性的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科学复杂、对文化政治社会等环境依赖性强的特点,造成对社会科学文献翻译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翻译。社会科学术语的翻译又在社会科学文献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着重分析了社会科学术语翻译的特征及其背景环境影响,比较了归化、异化策略在社会科学术语翻译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相似文献   

18.
宋扬 《考试周刊》2009,(16):42-43
通过对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我们可以分辨出双方译论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短处,知不足然后有所学,另一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相同的难题,比如翻译的标准、风格的传达、文化的障碍等。对于这些问题,中西译论中都有大量阐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从而推动翻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游凤云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2):46-47,61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翻译实践中常用到的翻译方法,通过对理雅各和韦利翻译的《论语》英语译本比较,分析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