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衍讲诗论诗,精妙独到,诗学思想独开宗风,对后世影响甚远。文坛巨擘钱钟书、近代教育家黄曾樾均受教于陈衍。各自著书记录陈衍精见。《石语》与《陈石遗先生谈艺录》内容和写法上虽迥然不同,然陈衍诗学思想一致,比较二书,兼察陈衍自身著作,以再研究的眼光,跳出传统研究之拘囿,对陈衍与“同光体”的诗学研究将现另类突破。  相似文献   

3.
彝族典籍《阿黑西尼摩》是一部典型的文化承载体。主人公西尼摩是具有神性和人性双重属性集于一身的万物始祖,是彝族人民所尊崇和信仰的女性始祖。史诗典籍内容蕴含有丰富的原始宗教毕摩文化思想,主要包括彝族先民古老的神学神灵信仰、毕摩文化精神内核信仰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构成彝族体系化的信仰传统和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4.
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市彝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学,包括口碑文学和彝族毕摩文学,是彝族毕摩和彝族人民对彝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书写,进一步研究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对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繁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六盘水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有着丰富的彝族毕摩经籍文学。是文学与宗教的结合体,文学艺术特点浓郁,是展示彝族人民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裁体,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裁体。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可以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克庄"本色"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江湖派诗人刘克庄的"本色"诗论是针对当时诗坛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色"论既有对理学家之诗和江西派末流之诗的针砭,又有对当时诗歌流弊的理论拯救;既有对传统儒家诗教的接受和继承,又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提出了"有情性、尚比兴、益世教、重声律"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本色"诗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指路经》是彝族葬礼上由祭司毕摩吟诵的一种经文,彝族人认为借助经文和祭司的指引,逝去的灵魂顺着自己家族的迁徙的方向,便能回到久远年代祖先共聚的地方,指路是鬼魂变为家庭或部落保护神的重要过程,也是摆脱肉身进入不死快乐世界的开始.滇缅边界木城一带彝族的《指路经》具有彝族社会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多地域性的特点.指路不仅传承了滇缅边界彝族的传统文化,还强化着彝族社会的血缘认同和祖先记忆,有利于扩大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T:亚里土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理味的。但是现代很多诗的流派反对此说,他们强调存在主义,讲直觉自我表现,讲潜意识,讲神秘主义,讲语言形式。一万个诗也许有十万种诗论,也许每一首成功的诗均有一种诗论。 L:异中有同。泛系诗素律指出,典型诗其素因坐标是近同共大维的,具体的诗论或诗作在这些素因广义坐标架中各有侧重取权而已,泛系诗论是在泛系哲学十论的基础上对百家美学、百家诗学的一种探索性总结,这与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之说是不同的。这种诗素坐标法阐明了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彝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三个层面试构建彝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模式,力求彝族传统体育可持续性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彝族传统体育从自然发展观到人文发展观的认识基础:其一是建立以民族运动会为契机的"现代体育发展观",借鉴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二是建立旅游者自主参与和观赏、作为彝族节日庆典(如火把节和彝族年)的重要活动内容和以毕摩文化相交融的"文化产业开发观",实现以现代经济手段促进彝族传统体育资源向产业化的转变;其三是建立在老百姓生产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民族文化教育与承传和地方民俗活动内容的"原生常态培育观",实现彝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诗之为诗,正在于它给人以生的勇气。 诗论,能引人深入审美境界获取生命的真正尊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嬗变中,中国古代有辉煌洁瀚的诗歌,也有丰富精深的诗学理论。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诗论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建构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论体系,使我们获得高情感与高艺术的平衡,沉醉于诗意世界,寻回精神的家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的建构,实质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内塑.开放教育给电大带来的不仅是规模、平台、模式.而且,也给予了总结精神、内塑理念、倡导人文、创建品牌和张扬个性的机遇和时机.电大的教育层次和影响力可以定位于大众化教育和普及性阶段,但电大文化内核的刻塑却不能满足于大众化.相反,文化内核的刻塑更应深刻包含人文的理念和人性的归宿,更应超越体制结构和传统层级的束缚制约.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消化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6种品牌卷烟烟丝、烟气、盘纸、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的钾、钠、钙、镁、铜、铁、锌、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的卷烟中,烟丝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卷烟盘纸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少,而烟气、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则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源泉。儒家伦理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对于有效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孝悌忠信是培养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礼义廉耻则是构建国家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都市体育圈:背景、条件、意义和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都市体育圈产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都市体育圈建设的条件、意义和建设原则,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词“十、百、千、万、亿”的组合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十、百、千、万、亿”除了作位数以外其他用法也很常见,虽然都是位数词,但是它们的组合情况有很大差异。本文试从构词能力和句法组合能力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统性、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的广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改变传统单一的办学模式,把生源、职教、就业视为整体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形成产业化,以就业拉动生源,以质量推动就业,是办好职业的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解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现状,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等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和相关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1)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都以现实社会背景为基础;2)以人为本已经成为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共同理念;3)5国体育课程标准目标重视技能并兼顾综合素质;4)5国教育标准内容多关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5)5国体育课程标准都是总分式递进分层结构体系。据此,本文对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3点建议:1)正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等现实需求,重视运动技能;2)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3)完善多级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书籍的设计虽受制于内容主题,但绝非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觅寻主体旋律、安排节奏起伏,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的意识捕捉住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到位的书籍形式、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感受的余白、合理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材料运用……构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新观念、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