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流浪记     
落叶是大地不要的孩子,只好乘着北风到处流浪。深秋来了,我拖着瘦弱的身子随风飘着,这时我遇见了一只蝴蝶,他叫庄周。我们一起飞,到北溟去看大鹏。他说鹏是他的好朋友,本来是北海一条鲲,为了追求自由,就化成一只鸟想飞出天际。大鹏很大,其翼若垂天之云,他长鸣一声,直冲九天,他展翅高飞,向着太阳的方向飞去,我忽然想起太阳会把他烧为灰烬,可是想喊已来不及了。他已燃成一个巨大的火球,烧红半边天空,他发出一声长长的鸣叫,声传九万里。我听见地上有人在喊:“晚霞,真美!”我看见庄周的眼泪。我说他很悲惨。庄周说他很幸福,他得到了自由。我说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的嬗变及其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先后历经了从“宗教、慈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为了国家利益”思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人力资本投资”思想→“扩大选择自由”思想→“成本分担”六大理念的嬗变,它在三方面给我们以借鉴:一是指导思想要多元化,以共构资助大厦;二是资助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三是注重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希贵在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用他的亲身实践展示了教育“理想国”的真实生态,在他亲自经营过的每一所学校里,素质教育“风展红旗如画”,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令广大师生心驰神往,后悔没有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李希贵先生的学校里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的又一力作《学生第二》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读完第一遍,觉得这是一本“管理高参”;读完第二遍,觉得这是一本“创业宝典”;读完第三遍,觉得这是一本“成功通鉴”。每读一页,呼吸便觉…  相似文献   

5.
过去对董仲舒灾异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天人感应部分,对于他具体如何推演灾异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仔细考察《汉书?五行志》所载董仲舒说灾异八十三事,我们可以归纳出6条其推演灾异背后的原则:阴阳理论是董仲舒推演灾异的第一原则;分野说是董仲舒推演日食的重要理论基础;五行说不是董仲舒推演灾异的理论基础;罪在外者天灾外,罪在内者天灾内;罚“甚罪当重,简罪当轻”;不时不灾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这个曾经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1)的著名经典研究学者,面对着国难民苦的现实,他终于醒悟到:“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是远不够的,他走出了书斋,投身到日益蓬勃的民主运动中去了。他曾说:“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人民痛苦到最后的一滴血都要被剥削掉,自己再不出来说公正的话,便是无耻的自私。”  相似文献   

7.
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送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他们三个人每人可以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陪伴他的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达感谢,我送您一辆劳施莱斯!”———什么…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董氏学”思想对其《孔子改制考》的撰写有着深刻影响。为了证明孔子具有“改制”的资格,康有为借董仲舒之口来塑造孔子为“新王”的形象。同时,他还证明孔子的“改制思想”通过“口说”流传下来,而能够接续孔子“口说”的,则是董仲舒。他认为“托古”是孔子改制的重要特征,孔子的“托古”思想依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正>"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多次考研不成,但落榜不能阻止她前行。"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一句话震惊了无数人。我们终日寻寻觅觅,渴望找到成功的捷径,殊不知,终点不是旅行的意义,沿途的风景更美,享受了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董仲舒为研究儒学"三年不窥园",最终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因此平步青云,走上了成功的巅峰。没有人注定生来就是平凡的,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  相似文献   

10.
以“天赋自由”为基础,约翰·洛克(john Locke)建构了他的开明政治学说;与此相对应,“为了自由”则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根本。在他看来,渴求自由是人性的基本原理,但要达致自由的境界,并不是人性的无节制伸张,而是“习惯”,是习惯成自然的“自由”,是“必然”之后的产物。教育的原则就在于克制自我,培育理  相似文献   

11.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12.
《庄周买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课文:庄周买水的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有的至今仍然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章开头写庄周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放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出版社做出此举显然是受利益驱动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严肃文学衰颓、地摊文化泛滥的社会现实。当今社会,由通俗而走向低俗、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的风气还在蔓延,庄周的遭遇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似文献   

13.
孔老二为了复辟西周奴隶制,他大声疾呼要“克己复礼”。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他也念念不忘要“克己复礼”。他们走的是一条道路,穿的是一条裤子,都是要开历史的倒车。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日子里,我抚今思昔,恨透了旧社会!恨透了林彪、孔老二! 新旧社会两种制度两重天,我们妇女和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年)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他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政策,鼓吹“奉天法古”的复旧路线,把维护奴隶制的孔孟之道加工改铸为地主阶级的正统思想,曾长期地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近代一切反动头目所拥护。直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把董仲舒当作偶象来顶礼膜拜,喧嚣什么“大家都当董仲舒”。因此,为了深入批林批孔,就必须彻底批判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时代董仲舒,大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是西汉最大的儒家,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为“汉代孔子”。他青少年时代专攻儒经《春秋》,有“三年不窥园”的钻研精神。他特别精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困境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往往采用“比附”而不是“比较”的方法;二是我们缺乏真正的“他者”眼光,或是以自己的误读研判“他者”,或是贬低“他者”,或是贬抑自己的立场与思想;三是在研究中我们往往缺少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意识。为了摆脱这些困境,比较教育学必须立足现象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立场.重新思考与定位学科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清人郑板桥,是我国近代的著名画家。就以他画的竹来说,所达到的意境是令人神往、折服的。郑氏作画成功的奥妙何在?细究起来,不能不归于他那种“有主见、有选择”地学习前辈画师的学习方法。在有关他的传记的著述里,我们看到,他为了学习作画,曾经虚心求教于前辈画家石涛、李鲜等人。然而,郑板桥学习前人的东西总是各有侧重,并不是全然摹仿的。他的诗句“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是很能表明他这种学习前人的独特见解的。  相似文献   

18.
心狱     
两个年轻的商人被对手陷害,不但所有积蓄付诸东流,还在监狱里度过了5个不堪回首的春秋。终于,对手的阴谋败露,冤案昭雪,他们重新获得了自由。又过了5年,两个难友在街头偶遇。我们姑且叫他们甲和乙。甲此时已经东山再起,成了商界精英。而乙则一蹶不振,流落街头。谈起往事,甲心平气和:“我早已原谅了那些迫害我们的人。”“我没有,”乙愤怒地说,“我对那家伙恨之入骨,5年来,我没有一天不诅咒他。”“老兄,那你岂不是还被他关在监狱里!10年来没有一天自由。”甲感慨地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恨我们的人,而是我们恨的人。选自《环球时报》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9.
<正>鸟中的凤涅槃而生,鱼中的鲲化而为鹏。你我都在朝圣的路上义无反顾。“备份”25年、终圆飞天梦想的航天员邓清明(江西宜黄人)就是这样的同伴,他在选择了远方后,留下了执着的背影;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上下求索,唯愿心安。在群星闪耀的天空下,他思考人生;在“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从容里,他笃定前行。“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他,宠辱不惊。在朝圣的路上,他一边探索太空,一边探索未来。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 ,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 ,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