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丛竹 《青年记者》2008,(9):10-11
我自194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到1988年离休,先后干过8家报社。其中包括部队的3家,和离休后返聘的3家。说起来从18岁到78岁也真够老的了。由于我是“土八路”出身,文化底子差,未能做出骄人的业绩。不过,毕竟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也能找出点“说法”。  相似文献   

2.
李普谈改稿     
黄俭 《新闻记者》2004,(2):54-55
上门请教改稿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次,我在北京李普(新华社原副社长,老记者。1918年出生,20岁参加革命,1982年离休)的家里,请教他编辑改稿的问题。那是初春的一天,我按约到李普的家。随着门铃声,我穿过客厅,走进了李普的书房。刚坐下,夫人老沈端来了热茶。室外虽是春寒料峭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酝酿换班子,老社长丁景唐先生要离休了.社内搞了民主推荐,领导部门也来听取意见.最后,竞确定由我来接.那年,我刚35岁,仅是个普通编辑,连室主任也没有做过.突然要挑起这么重的担子,不胜惶恐.  相似文献   

4.
我与宋雪教授同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他是我校外语学院资深教授,年长我十岁.五十年前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时,他已是俄文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了,我尊称他为宋老师.五十年后他离休我退休,经常散步于校园,谈心聊天、游泳、打乒乓球……又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他出生在黑龙江,我出生在辽宁,又是"东北"大老乡."老乡见老乡,知心话儿拉家常".……  相似文献   

5.
我叫周保章,今年76岁,是1991年12月离休的青岛通用机械厂高级经济师。现在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的副团长。我们老周家是个大家庭。我的父辈是大排行。在父辈中,周恩来排行老七。我父亲、周恩来的堂弟周恩彦排行十三,所以我称周恩来七伯,称邓颖超七妈。由于有这种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我与七伯家走动的比较多一些.  相似文献   

6.
我叫周保章,今年75岁,是1991年12月离休的青岛通用机械厂高级经济师,现在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革命传统报告团副团长,我们老周家是个大家庭,在父辈中,周恩来排行老七,我父亲、周恩来的堂弟周恩彦排行十三,所以周恩来是我的七伯,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我与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一家走动得比较多一些,获得的教诲也多一些。  相似文献   

7.
我自1954年调到国际书店(1983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简称为国图公司),到1985年离休,在国际书店工作了三十二年。由于国际书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书刊进出口的单位,是专门对外工作的。它担负进口各国出版的各类书刊,  相似文献   

8.
噩梦     
我搞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从19岁上岗,到62岁离休,在43年新闻生涯中,接触过的人和事不计其数。在这些难以忘却的往事中,特别是关于省劳模蔡月娥的报道,更是刻骨铭心。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恍然如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我从1952年开始做档案工作,到1991年离休为止,一干就是40年.离休后参加<湖南省档案志>和<湖南省档案局组织史资料>的编写,撰写发表档案专业文章10多篇,1996年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与档案文秘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吉祥妈妈"     
去年圣诞节那天,东梅一家受邀到女友家参加Party.女友养了一条8岁大的母狗,名字叫吉祥. 聚会中,东梅3岁的女儿忽然跑去跟女主人打招呼:"吉祥妈妈,吉祥妈妈……"小孩子一连声地这样叫着大人,"呵,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叫我吉祥妈妈呢!"东梅的女友欣喜地夸赞着小女孩.  相似文献   

11.
赵金 《青年记者》2003,(1):53-55
主持:赵金 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 培宇:济南某报记者 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21日央视<新闻调查>披露了一件被称为"最昂贵的死亡事件"的医疗事件:74岁的哈尔滨市中学离休教师翁文辉在住院的67天时间里耗资达55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家居北京,刚刚过了95岁生日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舟山籍离休老干部萍洲同志,最近将自家"李白书屋"的藏书捐献给舟山市档案馆保存.  相似文献   

14.
杜相立  商建辉 《传媒》2007,(4):34-35
现年60岁的康拉德·布莱克出生于加拿大富豪家庭.1969年,正读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律系的他和大学同学用18000加元收购了加拿大一家濒临破产的周报《圣布鲁克记录报》,从此开始了他的经营报纸与报纸经营的历史.到1976年他的斯特林集团拥有9家日报和9家周报.1978年,他买下加拿大阿格斯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霍林格国际".  相似文献   

15.
出生·出身 错例:他出身于1928年,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1965年从部队转业到省直机关工作,先后担任过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88年离休.几十年来,军人出身的他始终不忘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湖北省鄂州市新华书店离休职工陈季来信:我还是离不开《出版参考》。过去,我在基层新华书店长期从事进销业务,是《出版参考》的老读者、老订户,离休后仍继续订阅。前年因报刊订价暴涨,我在订阅报刊时精打细算,删去了两种,订费还是在300元以上。再者,看到《出版参考》也由年价24元上升到48元,如果汇款加订,又要增加开支,当时想:“自己离休了,身体又不好,何必多花钱,操那份心呢?”一咬牙,就不订阅了。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躺在病床上,那时还不觉  相似文献   

17.
我是梧州日报的记者,最近收到一位老首长、现已离休的老同志的来信,他向我说了一些心里话,对我,也是对所有新闻工作者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我特将他的信摘抄如下,望能在贵杂志上刊登,让广大同行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的身体还可以,离休后每早散散步,饭后打门球,下午种点菜,养养花,晚上看电视,生活也慢慢适应了.现在顾虑的不是物价上涨,而是党政部门  相似文献   

18.
我婆婆一家都在辽河油田工作,全家都是石油工人.每次回到盘锦串门,在婆婆宽敞舒适的家中,她总会和我讲起由帐篷、板房、工人村到如今新式小区,这些让石油工人感到由艰苦到幸福的家. 帐篷 1970年,一个年仅16岁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背着简单的行李卷,由被誉为"钢铁城市"的鞍山来到了当时一片滩涂荒地的盘锦大洼县"上山下乡",这个人就是我的公公.  相似文献   

19.
刘瑞常 《青年记者》2008,(13):43-45
我这个山东人在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34年,可算是一个老兵.而在新华社驻国外分社工作时间特别长,从1975年第一次出国到2006年奉调回国,先后在智利(7年)、尼加拉瓜(2年),委内瑞拉(3年)、巴西(3年)和西班牙(5年)等5个分社担任首席记者,工作长达20年.在国外长期工作期间,有苦也有甜,吃尽了与家人天各一方,生活单调寂寞、想家、工作紧张和生活缺乏规律等"苦头",同时也尝到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完成使命的成就感等"甜头".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在我参加革命工作47年,坚持写稿40年的时候,经上级组织批准,我正式离职休养了。离休后,我克服离休后听报告、看文件少的实际困难,每天全靠听、看中央、省和市广播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