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虽短短几年时间,却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从事女子足球运动的多以15—18岁的青少年为主。比赛强度如何?她们在比赛中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身体负荷?能否适应90′ 30′比赛时间?以前我们缺少这方面的有关资料。1983年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期间,我们有机会对其中15场比赛、35人次前卫队员的体力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女子足球近几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一批女子一级和二级裁判员。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市、自治区已注册为一级的女子裁判员有30多名,这批女子裁判员在各种级别、类型的比赛中  相似文献   

3.
一、女子足球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柔韧素质水平的高低,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决定比赛成绩的作用。那么,对于一名足球运动员而言,特别是女子足球运动员来说,柔韧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于11月18日至27日在南国羊城举行。亚洲女子足球劲旅日本队、新加坡队的参赛,使邀请赛大为增色,我国辽宁、广东、吉林、长春、广西和陕西等六支娘子军首次与外国队相遇,既开阔了眼界,又得到了锻炼。波澜起伏的争夺战十八日下午,邀请赛开幕式后,经过三轮十二场比赛,辽宁队以三战二胜一平的战绩获A组第一名,日本队以三战二二胜一负的战绩获A组第二名;一九八三年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冠军吉林队以三战二胜一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观察统计等方法对1996 年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决赛和全国奥林匹克青年足球锦标赛决赛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笔者着重对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时间负荷特征和体能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在持续比赛时间短,强度大的女子足球比赛中,磷酸元供能系统在供能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快跑和冲刺距离和次数均偏低,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跑动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足坛内外,对我国运动员比赛中的体力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我国运动员体力问题的看法至今尚存在着分岐,但目前的争议似乎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力是不是我国运动员的薄弱环节? 2.引起我国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体力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队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距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正确评价我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中体能情况及活动特征,为国家队提供准确的训练比赛信息,使用SIMI°系统对我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精确的定量测量,以了解近年来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比赛体能和活动特征.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水平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的总距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种跑速下的活动距离也存在着不同,并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参加2003年女子足球世界杯的16支球队的297名运动员,以及参加2003年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排名前12支球队的334名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平均值均低于世界优秀女子队员的平均水平,在年龄和体重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身高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4.7岁,平均身高为168.6cm,平均体重为60.8kg。而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1.0岁,平均身高为168.1cm,平均体重为59.4kg。在身高方面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的分析及比赛中体能表现的研究,探讨符合足球运动规律的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为女子足球体能训与练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只有四、五年的历史,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较快。从几次国际比赛中可以看出,我国女子足球已在向世界靠拢,不少行家也认为:足球这个项目,女子可能比男子率先冲出亚洲。女子足球运动在我国各地中、小学中已陆续开展起来,有些高等学校也在尝试,把它作为女生体育活动的一个新项目,全国已有不少高校建立起女子足球队,有些已把足球列入女生体育课的教材,或者已经开设了女子足球专项课。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子足球运动正在我国兴起,并已从萌芽阶段逐步过渡到正规化训练和比赛。我们必须看到,女子足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的教学训练方法。当前如何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女子足球训练是教学与训练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我在近几年女子足球训练中深切感受到,女子足球队员的训练要重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各队无不重视基本技术训练,因为它是完成战术,取得比赛最后胜利的有力武器。但女子基本技术训练如何抓?笔者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的基础。象踢球动作,除五大动作环节外,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强而有力的腿部爆发力量,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足球     
G843。G804.53 9402219美国的足球运动损伤=伤害[刊,日]/松元刚,金芳保之//体力科学.—1992,41(6).—738(BWF)足球//骨//损伤G843 9413160奥运足球再起争论—男足女足达成协议[刊,中]/郭子才//体育世界.—1993(7).—20(MXB)足球//女子//比赛//奥运会//项目布局//国际奥委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男子足球世界杯赛109个运动战进球和2011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65个运动战进球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运动战进球各项指标,探索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在比赛异同,为女子足球"男子化"的训练和打法提供建议。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进球耗时、有效传球次数、最后一传方式、射门区域、射门技术手段。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男子足球世界杯赛场均进球数少于2011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场均进球数,主要原因有三:男子足球世界杯赛的中各队打法较为功利、非洲队伍表现不佳以及各队对南非环境的不适应。2)女子足球比赛攻守双方进入状态较快,打法更具激情,男子足球比赛则在比赛开始阶段相对较为保守;无论男子足球还是女子足球比赛,运动战都是得分的主要手段。3)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较男子足球运动员更多地采用简洁快速的配合来获得得分机会。4)女子足球比赛在最后一传方式上较男子足球更加倾向于一脚传球;女子足球比赛中对于个人能力的依赖程度还是要高于男子足球比赛;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传接球、控球技术不够娴熟,较易出现失误。5)现代足球比赛"一脚球"成为了得分的主要手段,男子足球和女子足球比赛均体现出了此特点;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射门机会时相对于男子足球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女子足球运动员远射和小角度射门得分的数量要少于男子足球。  相似文献   

14.
体力活动分析我们对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前八名队进行了83人次的体力活动临场统计(见表一)。由于我们是以目测来判断距离,所得数字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每队每场比赛只统计两名队员,人数较少,难以代表全队的体力情况,发表这些材料仅供同志们参考。从体力统计的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前十二名队比赛中的奔跑能力仍然停留在1965年的水平上(见表二)。十年来,世界足球向着全攻全守的方向迅猛发展,各国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们足球运动员在耐力方面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值得引起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足球运动只限于男子。近几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女子足球运动也列入了竞技性项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万十九岁以下的女子开展了这项活动,并且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比赛。但是,目前关于女子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生理学研究的报道尚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一些生理变化参数,以便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射门是足球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我国足球落后的突出问题。进球数、射门次数的多少和命中率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队实力水平的标准。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女子足球水平,我们对一九八五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系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十个队,二十七场比赛,五十四队次进行了临场统计。参加的十个队,有的是省市的冠亚军队;有的队的主力队员是省队的队员;有的队多次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量法对 2 2 3名全国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量法对 2 2 3名全国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女子足球,不少人总认为是件新奇的、不可思议的事,甚至有人斥之为异端。事实上,女子足球运动源远流长,即使与男子足球运动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史料证明,早在十六世纪,英国的女子就开始从事足球运动了。那时,女子足球与男子足球基本相同,只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比赛规则,比赛又较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的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女子足球比赛中进球区域、进球时间、进球射门方式、进球队员位置分布、进攻途径的相关特征,以期为我国女子足球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