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作家毕飞宇,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红遍大江南北,是近年来得奖众多的作家之一。现在哪一家报社不为他能赐稿而欣喜万分,可未出名之前,不同样是退稿退得都“快发疯了”的境遇?他投给《花城》的中篇小说《孤岛》,要不是遇到动了恻隐之心的年轻的女编辑朱艳玲,  相似文献   

2.
魏娜 《现代语文》2007,(5):33-3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毕飞宇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作家。他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其中《哺乳期的女人》《雨天的棉花糖》《那个男孩是我》《青衣》等均受到读者好评。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毕飞宇说,《玉米》是他的最爱,是他为年青一代人写的,他希望他们喜欢。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上)》2010,(3):157-157
《咬文嚼字》杂志社今年刊物第一期把“众矢之的”对准了毕飞宇,并公开了对毕飞宇作品的“咬嚼”报告。毕飞宇的小说《楚水》里,有个叫冯节中的。开了家妓院。他说:“妓有九级,由下到上分成私窠、碱水妹、大姐、小娘、官人、二三、幺二、长三、书寓九样等级。”其中的“碱水妹”应当作“咸水妹”才对。小说《受伤的猫头鹰》中说“猫头鹰是白昼与黑夜的双栖动物”,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4,(3):158-159
在鲁迅文学院举行的2013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毕飞宇的《大雨如注》获得了短篇小说奖。他虽未能到场,不过他发来了获奖感言。毕飞宇说自己还有一个月就50岁了,获人民文学奖为自己的50岁做一个小结,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从毕飞宇早期的两部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彩虹》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人生不同时期的孤独:孩童的忧伤、中年的奔波、老年的孤寡。在这两篇小说中,毕飞宇对20世纪90年代商业语境下的生存现实进行了透视和描写,揭示了几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生存命题。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代表作有《祖宗》、《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著有丈集《慌乱的指头》、《沿途的秘密》、《毕飞宇文集》等。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得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和首届小说双年奖。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相似文献   

8.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9.
本期最值得评的是毕飞宇的《睡觉》(短篇)。毕飞宇惯用女性主人公内视角来构筑叙事,从《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开始,他总是郑重交付给读者一种带血的入木三分。然而到了《睡觉》,滋味却与之前的作品迥然有别。小美大学毕业就“入了行”:从没恋爱过的她跟了温文尔雅、不失浪漫的“先生”,成为了时下人们熟知的“二奶”。谁知“先生”的真正目的却是要正值青春的小美为自己生个男孩。小美以各种方法包括避孕来避免自己在这场金钱与青春的交易中吃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是当今文坛当之无愧的优秀短篇小说家之一。以陌生化理论审视其叙述视角和语言可以发现,在毕飞宇短篇小说中,无论是充满伤痛的文革叙事还是现代城镇中的成长忧伤,都裹挟着撼人心魄的力量,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从而赋予了读者更多更新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2.
陈丰 《家教世界》2014,(7):57-63
“我们小时候”丛书共六册,分别为王安忆《放大的时间》(王明明插图)、苏童《自行车之歌》、迟子建《会唱歌的火炉》、张梅溪《林中小屋》(黄永玉插图)、郁雨君《当时实在年纪小》和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这是一套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儿时记忆,也是一套文字优美至极的名家文集,读来趣味盎然,齿颊噙香。王安忆、苏童、迟子建、张梅溪、郁雨君、毕飞宇……作家们没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没有渲染贫困,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从童年记忆中汲取养分,把童年时的心灵感受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列夫·托尔斯泰称赞他创作了“卓越的短篇小说”,“达列了高度的完善”。题材广泛、主题深刻,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奠泊桑一生写了二百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触及社会各个方面。从农村到城市,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从乞丐、妓女到巨商、富翁,从侵略者到爱国者,他都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羊脂球》、《米龙老爹》、《菲菲小姐》等作品,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谴责侵略者罪行,歌颂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作家往往回避“国族宏大叙事”,以世俗、民间、私人、鸡毛蒜皮的琐碎庸常来反映生活,观照人生,透视人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16.
有评论者认为,毕飞宇的短篇小说《睡觉》主要是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甚至还有几分含蓄和羞涩,且又精明异常"的二奶形象,但笔者认为小说的主旨并不限于此,主人公"小美"只是一个载体,毕飞宇在小说中塑造"小美"这个角色,不单单是在工笔勾画一个"二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指涉,那就是将反思的矛头直指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自农村的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人身上,毕飞宇寄予了悲悯、理解、同情,写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20.
据人民网消息,首届郁达夫小说奖12月7日晚在郁达夫故乡浙江富阳揭晓。作家铁凝、陈河分获短篇小说奖和中篇小说奖,叶广芩、乔叶、陈谦获中篇小说奖提名,毕飞宇、韩少功、朱山坡获短篇小说奖提名。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采取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透明评奖方式。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