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东良 《山东教育》2012,(17):14-15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它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内在约束力。教育工作者只要逾越这部《师德规范》,便是对教师职业的背叛,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亵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教师违反了《师德规范》,就是一个"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个教师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2.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3.
教师当自爱     
《今日教育》2009,(9):55-55
自有“教与学”,就有对师德的要求。 去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国家法律规范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了教师如何覆行师德的要求。起初,我也就只作为一名执行者来要求自己。但一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师德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师德的人,是让别人最放心的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我们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调查以座谈形式进行,参加座谈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师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晔 《生活教育》2008,(12):29-31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知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陶行知先生曾在教育实践中,就师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一、存在的问题1.师德规范要求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师德规范,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一直比较简约。例如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调节教师自我身心,规范其与学生、学校、家长、国家乃至社会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对近年来社会公众关于师德问题的纷争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当前,要以落实《规范》为契机掀起师德建设的新高潮,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9月1日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不是有强制性的法律,只是一个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它具有自身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师德规范的真正落实,还需各方,特别是广大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伊始,“减负”又一次成为热点。能否实现“减负”,真正考量的可能是教师在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职业角色,也就是我们经常会讨论的“师德”。去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式发布,这是自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面世以来的第三次修订。不妨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诠释师德,来透视“减负”背后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师德规范进行修订。《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个有关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文件,这些规范植根于当时的历史时代,着眼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师德建设,对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在进行教师培训中的体会,试做简明的剖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9月,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布了经过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这是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新《规范》到底新在何处?作者结合学习和思考,谈几点浅显认识。一、新《规范》体现了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1.新《规范》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引发了教师对师德问题的极大关注和深刻思考。师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师德有哪些新的内涵?如何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建设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化雨 《宁夏教育》2008,(10):4-5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在第24个教师节前夕,由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召开的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话贯彻师德规范,弘扬伟大师魂。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上表示,要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人人"自我正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自我正本",是教育和谐的基本.教师应如何"自我正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规范>)正是教师自我正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20.
吴忠宝 《陕西教育》2009,(10):15-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四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08年的新《规范》与1997年的旧《规范》相比,更具时代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