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
导演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那么,导演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它对戏曲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它的特征、职责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戏曲广播剧应当建立导演制导演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短暂的艺术。从戏剧的起源、形成至发展的全过程,步步可寻到导演的足迹。但是,导演、导  相似文献   

3.
戏曲广播剧是文艺广播的新品种。它以鲜明的戏曲风格和比戏曲舞台剧更接近生活的特点,为广播艺苑赢来了更多的知音。自八十年代初第一部戏曲广播剧诞生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戏曲广播剧进入了千家万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作为戏曲广播剧重要组成部份的音乐,对于一部戏曲广播剧的成败优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戏曲广播剧音乐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戏曲舞台剧音乐的异同等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为了便于论述,我们把广义的音乐中的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评选项目之后,近几年各地有关部门对广播剧的生产逐渐重视了。但我也深切地体会到,目前广播剧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阻碍因素,没有形成广播剧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广播剧并未真正走出低谷,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不解决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广播剧会趋向衰落。我认为现在广播剧生产中存在四个方面不健康的成份:一、生产目的方面:生产广播剧的目的本应基于两点:听众需要,广播自身需要。广播剧是广播体的艺术品,是艺术性最强的广播作品,听众喜闻乐听,而广播要生存发展,自然不能缺少广播剧这个品种,广播工作…  相似文献   

5.
戏曲广播剧是戏曲和广播剧的结合,是一个新的广播艺术品种。促进这一艺术式样的健康成长,不仅有利于发挥广播文艺的教育、认识、欣赏等作用,而且对于舞台戏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来,从艺术范畴看,“任何艺术实践就是同时探索内容和探索适合此种内容的形式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第一次广播戏曲学术讨论会之后,戏曲广播剧这株广播文艺园地的新花开始在全国竞相开放。如果说河北省电台1981年制作的第一个戏曲广播剧《桃花》开创了戏曲广播剧的先声,那么,到目前为止,全国大约已有七、八十个剧目相继产生。为了总结交流戏曲广播剧的创作经验、体会,探讨戏曲广播剧的发展规律,展示近几年来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戏曲广播剧的繁荣、发展,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各电台的80多名代表,于1984年3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文艺的又一广阔天地,是少年儿童广播剧的艺术创造。创造少儿广播剧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广播剧并不是戏剧品种中的新品种,自从有了广播事业,就有不同艺术形式的戏剧广播。但是戏剧广播并不等于广播剧。因为戏剧广播不管是什么品种,是地方戏曲、是话剧、是歌剧还是外国戏,是选段、还是整出,它都不是按照广播剧特有的性能去创造的,它创造的  相似文献   

8.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戏曲广播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广播学院文编系教授牛印文曾对广播戏曲有这样一段评语:“它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与广播这个传媒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广播文艺之花。虽然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创制戏曲广播剧的尝试,但是,应该说,直到一九八一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制的《桃花》,才算是广播戏曲的第一个成熟果实。从八一年现在的两年多时间,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还不能说是果实累累,但它已是枝叶繁茂令人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9.
戏曲广播剧(或称广播戏曲)是近年来出现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个新的品种。它把戏曲和广播剧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了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艺术效果。我们在中央台和各省、市兄弟台制作戏曲广播剧的启发和借鉴下,也作了初步的尝试。由于我们对这一新的品种从实践到理论还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因此,在学步的道路上,想选择一条较为方便的捷径。于是,想到了先从较成熟的作品中进行改编。这就是我们选择川剧《火红的云霞》改为戏曲广播剧的动机。然而,实践证明:这也并非一条便捷之路,只不过较新起炉灶,减少了一些组织工作上的环节,同样经历了戏曲广播剧制作的思索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广播剧艺术的本质,如果只从表现形式出发,着眼的角度又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差甚远。在国外曾经有一种看法:“广播剧是无线电广播所独有的东西,因而广播剧不属于戏剧的一个种类。”①国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广播剧在离开戏剧母体后,已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生命,它的血液中虽然还或多或少地含有母体的因素,但其本性已同母体有了质的不同。它不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生命,而是听觉艺术王国里的一个娇子。”②这两种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结论是一致的,即:广播剧不是戏剧的一种。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地从广播剧的内在本质进行探求,而是被外在的表现形式所迷惑。  相似文献   

14.
广播剧的制作是把广播故事的剧本声音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考验了制作者对故事情节、感情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音响与故事具体情节协调配合,充分展现广播剧独特的声音魅力,即听众在听觉欣赏的同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刺激听众的心理,产生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沟通.好的广播剧能融入受众心理,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共鸣,从而使广播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广播剧     
(一) 广播剧是电台专门录制的供广播用的戏剧形式。从一九二四年一月英国伦敦广播公司播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煤矿之中》到现在,广播剧刚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戏剧艺术。广播剧属戏剧范畴。必须有“戏”,有动感,有立体感,有时间的推移,讲究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一切从“听”出发。广播剧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听觉艺术”,或者说是“声音艺术”。它借助于无线电波的翅膀,通过语  相似文献   

16.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渴求。  相似文献   

17.
广播剧写作源于戏剧写作,但必须把其基本写作规则与广播媒介的特点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广播剧本。广播素来被称为“想像的剧场”,在这里,人们的想像可以任意驰骋。广播剧写作对地点、布景、人物、数量、行动和时间的变换没有限制。在广播中,作者可以把听众带到任何地方,并把人物塑造成任何一种人物。作者可以创作不限定的各种精神形象,只要这形象是在听众想像的范围之内。本文依据广播媒介的特点,把广播剧写作的基本规则概括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陈文丹 《新闻前哨》2014,(6):75-76,82
广播剧《我和医生伯伯的故事》曾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一部先有场景后有文字的广播剧,整个作品的第一关注点是在对音响、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凭听觉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剧中人物对话,独自外,还必须合理运用音乐。音响。解说等创作手段来协调整个剧情演绎的节奏和气氛。本文结合笔者编导的《瞬间》(先后荣获98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98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和《玻璃心》(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谈谈对广播剧抒情本质的把握和审美空间的开掘。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中国广播》2009,(5):18-19
我从事广播剧导演、演员工作已三十一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我经历了广播、特别是广播剧从当年的繁荣到近年的低谷的历程;当我伴随龙江台广播剧在风风雨雨中捧回十八个国家级一等奖的奖杯之后,却隐隐地有一种悲凉之感。我在自问,我们的广播剧听众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