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期待中问世,在期待中成长,在期待中快乐,在期待中幸福。 我们在父母的期待中呱呱坠地,从此,快乐就溢满了整个家庭。一切都在期待中进行,好不自然。  相似文献   

2.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我们都在朗读。  相似文献   

3.
提起课中操,老师们都很熟悉。然而,许多教师对于课中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层面上,因而无法体现课中操对课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要想使课中操发挥出它对课堂的价值,必须将课中操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针对当前课中操的应用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中操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转喻理论是探索中动词状态化并进而不及物化过程的有效工具。在中动句中,在中动构式的压制作用下,中动词及其主语名词都经历了转喻的过程,在转喻机制调节下,中动表达式中的中动词呈现出不及物的特点。中动词的不及物特性是在认知过程中完成并语言化的。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利用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优点,克服了枯燥说教的弊端,通过科学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少先队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体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培养自我责任感。二、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培养家庭责任感。三、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培养集体责任感。四、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华元 《成才之路》2011,(24):85-86
"读"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走过场,没有发挥读的作用,读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常常是一番热闹景象。其实,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今天,默读能力比朗读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善于在默读中思考、比较、鉴别,才能在大量信息中汲取到营养。而在小组中,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讨论前,要引导学生静思默想,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要让学生静静地倾听,让他们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鉴于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以把握文章中心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所学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提倡"以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思维含量要求极高的学科,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思维磁场,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在导入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磁场中认知冲突;在探索环节中更新结构,让学生在磁场中自主探究;在应用环节中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磁场中质疑问难;在总结中回顾梳理,让学生在磁场中自我反思。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冷漠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私,在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卑。我们想让他们在宽容中成长,学会忍让,在信任中成长,学会自信,在公平中成长,学会正直,在友爱中成长,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高职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高职衔接的构想策略。提出明确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233”分层次、模块化的中高职理论课程体系,建立“2522”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教学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14.
体验性阅读,即在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读中体验作品语言表达的智慧,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体验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总结了以下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朱宏辉 《考试周刊》2008,(53):196-197
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现,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生活得到乐趣。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开启智力、拓展能力,达到在"活动"中学习,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目的。可见,科学探究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课外活动大都无法及时开展,更谈不上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文从理论根源和时代背景方面阐述了高中生物课外活动中实施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新课标中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语文课本中情感型课文,为我们加强朗读训练提供了内容。读前有一定的训练目的,或为理解文章字词,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读;或为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中行走,在课程中成长,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升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学校课程场域中学习理解课程,并转化思想理念,在学科课程总体规划中目标再构,在对话中构建课程价值。行走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中,通过非线性教学,于教材解读中创生课程开发,历练教学能力;加强回归性反思,于破模建模中深入课程实施,提升课程素养。组建课程实践共同体,从外部驱动走向专业引领,在团队中修炼;嵌入表现性评价,从自主实践走向自觉反思,在深入研究中生长。  相似文献   

18.
王玲玲 《时代教育》2014,(9):276-277
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中高职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高职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好中高职教育,政府要尽到职责,加强管理,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有效促进中高职的衔接,构建和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与自信同行     
自信,是足印里留下的从容;自信,是眼睛里流露的坦然。自信,是风雨中不屈的旗帜;自信,是跋涉中不熄的火焰。自信,是苦涩中依旧萦绕的荷香;自信,是忧患中依旧绽放的笑脸。天空不会永远晴朗,征途也不会永远平坦。不要在失落中沉沦,不要在孤寂中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小学阶段中、低年段中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情节中含义丰富而深刻。在童话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具备儿童的情怀,更应具有人文的关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注意情趣性、针对性、可行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提供自主对话的空间,领悟童话的精义,呵护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