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著名画家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是新古典主义画派创始人大卫的得意门生。拿破仑失败后,宫廷首席画师大卫流亡布鲁塞尔,于是吉罗代成为新古典主义画派领袖。吉罗代出生于法国蒙塔日,自幼喜爱美术,18岁进入大卫画室学画。1789年,他以《被弟兄们辨认出来的约瑟》一画荣获罗马大奖,然后到罗马进修5年。其早期作品的风格是属于新古典主义的。1792年展出的他在罗马的画作《昂迪米翁的安睡》,虽然风格和技巧上仍紧跟大卫,但在题材选择和感情的处理上却显示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当时,他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与法国作家夏多勃里昂那种…  相似文献   

2.
温柔的颠覆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捷克小说家,却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赵强 《世界文化》2001,(4):20-21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利恩(DavidLean,1908—)擅长改编名著,如狄更斯的《孤星血泪》(GreatExpectations,1946),曾获最佳黑白摄影和最佳黑白艺术指导两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导演的《雾都孤儿》(OliverTwist,1948)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电影奖。大卫·利恩影响最大的改编作品是改编自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名小说《日瓦戈医生》(DoctorZhivago,1965),这部史诗般的巨片描写了博学多才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曲折的剧情,壮丽的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4.
刘畅 《世界文化》2009,(7):32-33
所谓“大卫综合症”是指一种世界顶级艺术品所引发的症状,它会使当事人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不省人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圣经》中英雄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塑像((大卫》。在米氏之前,利用大卫这一题材不乏佳作,多纳太罗雕过符合《圣经》传说的少年大卫,委罗基奥也有以身披铠甲的武士创作的作品大卫,他们都是凯旋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5.
《春》     
《春》[法]米勒米勒(1814-1875),法国著名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848年定居法国巴比松村,从事耕作,长期接触乡村中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如《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女》和《扶锄的人》等等,描绘和歌颂...  相似文献   

6.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大师。他自幼学习绘画,16岁进大卫的画室, 21岁获去罗马留学奖学金,因政局动荡未能成行。5年后,他被派往意大利。在罗马和佛罗伦萨逗留的*,年间,他努力汲取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对提香等著名画家的裸体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都给他的绘画技巧打下深厚的基础。1824年回国后,安格尔的油画《路易十三的誓约》受到官方的狂热赞扬。他先后被委任造型艺术学校校长、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曾获得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安格尔在艺术上追求抽象的、静穆的古典美,主张艺…  相似文献   

7.
雷诺阿的《拿着团扇的少女》本期封面刊登的是雷诺阿的《拿着团扇的少女》。雷诺阿(1841-1919)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妇女、儿童常常是其醉心的题材。如他的代表作《丽莎》、《浴女》、《红磨坊街的舞会》、《拿喷壶的小孩》、《夏尔潘...  相似文献   

8.
封二的这尊大理石雕像《大卫》是贝尔尼尼的作品,与早此100多年米开朗基罗所作的那尊《大卫》十分不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昂首挺立,正准备投入战斗;而贝尔尼尼的大卫则猛烈地转动身体,全力以赴地投掷手中的石子。大卫丢弃了国王送给他的盔甲,大步跨过这件护身用具,把它甩在后面,一点也没有想到用它护身。他一心想的只有如何去战胜敌人。他双唇紧闭,集中了全部思想和  相似文献   

9.
大卫雕像贝尔尼尼的一生虽然留下的自雕塑像极少,但是有不少作品中的形象都很象他自己。本页的《大卫》(1623)就有他的影子。这是一尊充满热情和意志力量的雕像,这个正处在旋风般运动中的大卫已和米开朗基罗所作的庄  相似文献   

10.
《女帽商》     
《女帽商》(封面)法国画家马奈的作品富于创新,并鼓舞了法国印象派画家。他将一种新的技法──明亮画法引进油画创作,即从正面描绘明暗分布的面孔和身躯,几乎完全排除了阴影。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对19世纪绘画艺术的最基本贡献。《女帽商》虽不是马奈的代表作,但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侣日,纽约索斯比拍卖行爆出惊人消息,美国抽象表现派艺术大师马科·罗斯克的一幅作品《白色中心》(White Center)拍出7280万美元的天价,打破2006年11月威廉·德·库宁(Willemde Keening)的创纪录价格。购买这幅画的是美国著名慈善家、91岁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大卫·洛克菲勒。迄今,《白色中心》被看作战后拍卖最昂贵的画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毕沙罗只绘有少量的肖像画作品,而肖像人物也仅局限于他的家人、朋友及其所熟悉的农夫,其中尤以他女儿让娜的肖像画最为突出,因为那是他第一幅近距离创作的作品。当时他的女儿只有7岁,柔和的色彩使人联想到早于他的绘画大师柯罗。淡淡的黄色,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琼斯(1921—1977)以他的二战三部曲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从描写和平时期军队生活的((从这里到永恒》(1951),到战争时期的《细细的红线》(1962),到反映受伤士兵在国内受到冷淡对待的((口哨》(1978)。与三部曲紧密相联的还有中篇小说评枪》(1959)。这四本书亳不浪漫地讲述了二战士兵的故事,呈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四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是琼斯优秀的几部作品。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的彼得吕斯·拉米斯(Petrus Ramus也作Peter Ramus,1515—1572)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极为重要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笛卡尔的先驱”,20世纪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 Luhan)称他为“古登堡时代的教育先锋”。1912年,弗兰克·皮埃尔庞特·格雷威茨(Frank Pierrepont Graves)在纽约出版了一本书《彼得·拉米斯与16世纪教育改革》,足见他对于世界而言不仅仅是对欧洲和法国16世纪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圣经·旧约》第十七章《撒母耳记》中,有个英俊的牧羊少年名叫大卫,他打败了入侵的巨人歌利亚。这个故事在欧洲流传了3000多年,大卫便成了一个集年轻、正义、勇敢于一身的杰出男人。文学艺术家们根据这个传说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其中以1504年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塑《大卫》名气最大。到了17世纪初,另一位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在161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也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6.
《野罂粟》     
《野罂粟》(封底)《野罂粟》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莫奈的作品,曾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它构图简洁、色调平淡,堪称印象派作品的典型。该画作于1873年,当时莫奈的生活相对安定。画中人物是画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们六岁的儿子让。母子俩在田野里采集鲜花,尽...  相似文献   

17.
审校者说明—— 《在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和教士——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一文,写的是大卫·克罗克 特·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 1884—1962)在中国四川的人类学活动以及他作为教 士的某些活动情况。美国人葛维汉虽然是教士,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学术方面。他于1911年 来华,1913年抵川,直到1948年从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退休返国.其间除短期回国述职和 进修之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38年,而其中36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其间曾任华西协和大 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兼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常耀信 《世界文化》2014,(10):27-29
冯纳古特(Kurt Vonnegut,Jr.,1922—2007),美国当代小说家。由于他的作品中多有科幻成分,世人多把他视为科幻作家,他对此很不以为然。后来他的传世作品《第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问世,评论界便开始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9.
从柯罗1843至1857年间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时而会看到孩子的肖像画。这些画通常是小幅作品,为全身或半身肖像,画的都是他朋友的孩子。柯罗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们,这一点在他那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作家“实际上是现实的忠仆”──厄普代克与阿尔文·P.萨诺夫一席谈金微编译厄普代克(1932-)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和诗人,他擅长用小说形式描写其青年时代的日常生活经历。1960年出版的《兔子,跑吧》被认为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本文是他的谈话录,他以朴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