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求真活动、向善活动和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最为基本的三种价值追求,然而三者之间的区别学术界却一直看法各异。本文首先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继而从审美活动和审美活动的意义的角度对三者加以比较,认为求真活动是认知活动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向善活动是实践活动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审美活动是情感活动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各项活动中,审美活动是一项最普遍的活动,又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如政治活动或生产活动不同,更少一些“实用的”和“功利的”目的,更多一些“精神的”和“文化的”意义。然而它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没有它,在某种意上说一个民族也就失去了“文明”或“精神”。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其审美活动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应该说。审美活动从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起就开始了。婴儿  相似文献   

4.
审美活动得以历史发生的心理前提,就隐含在人类生命活动从快感到美感的心理嬗变之中。美感并不直接源于快感,而是来自作为快感高级情状的形式快感,是在形式快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佳代偿机制,是从肌体系统向信息系统的拓展。审美活动正是人类生命活动自我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们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对理论活动就人的目的性的漠视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人与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一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补偿,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范畴,王国维在其“境界”理论中追问了自由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生命活动何以不自由的因素,进而为自由寻找出路。他认为,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把功利的实践活动转化为非功利的审美活动.生命活动才可能自由.  相似文献   

7.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心理是审美活动联系于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中介机制。审美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审美与经济、审美与宗教、审美与科学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实践活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审美就受到人和神的共同青睐。审美活动能满足人的感官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展现,并能在创造的对象物中直观自身,是人的自由创造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完全沉浸在美的理想的境界中。审美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创造人工制品。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技术产品,满足人的实用需要;人类的审美活动创造出艺术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但是,事实上,人类创造的物品往往不可能如此简单地被划分,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许多艺术品中,除了具有鲜明的情感、思想性和审美特征外,更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活动,美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绝不能把人的审美活动只局限在文学、艺术、诗歌等几个易于实现的领域,其实,一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活动,无不受到审美意识的影响,一切科学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时,追求美是其重要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华章》2010,(36)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自然规律理应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尺度.黄金分割的美学意义来自于这种数学模式在自然界中的合理性.它同其它自然规律一样,被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逐渐认识和发现,同时审美活动又要符合自然规律,从而便使黄金分割赋予了审美特性.这是审美本质的"自然人化."  相似文献   

13.
审美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心理是审美活动联系于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中介机制。审美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具体体现在审美与经济、审美与宗教、审美与科学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特殊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更重视过程,审美的享受即在这过程中”。①“审美享受的过程性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②赫尔岑也为审美活动的特点作了注脚:“一个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象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象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③这充分说明:审美享受便是在这个特殊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的,且这种审美享受伴随审美活动的始终。如果这种活动延续的过程越长,则获得的审美享受就越多。而悲剧结局的作品,尤其是合符生活逻辑、人物性格逻辑的悲剧结局往往能  相似文献   

15.
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这种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阅读,这个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审美活动。将审美活动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品味、感悟、想象、拓展,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阅历、引发学生的美的想象力以及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绽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17.
这里说的“初感”,或称“第一感受”,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最先获得的直觉性感受。这种“初感”虽然朦胧,却发于至诚,得之幽微,常有真知灼见的胚芽,因而总为世人所珍视。这里,我们借它来指称人类对审美特性的初期感受和认识。在这种整体性的直觉型思维中,包孕着对审美活动特性的单纯而直接的感悟,因此,对这种“初感”的再思,有助于对审美活动特性的把握。 美学应当把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关系”来考察。 正是“关系”,才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主体性。美感,是人类的这种特殊的肯定和享受方式的体现,是主体与对象在特定的对应和关联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审美活动的特性又集中地表现于美感的特性。拙作《审美关系基  相似文献   

18.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基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从人类学角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马克思把内容与形式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生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提升到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审美主体的诞生作了历时性的描述和共时性的分析。指出人具有多种主体性,如生活主体、性爱主体、创造主体等多方面的主体性,这些方面又统一为人这一社会性主体。审美主体有自身的界限,只有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才是审美主体,文章深入分析了审美活动的特点,指出审美活动与其它活动的本质区别。最后进一步论述了审美主体与观审(观察审视)主体的区别。人类各种活动都有观审,但观审并非审美。审美主体有自身独特的心理要素、心理结构、心理活动和创造表现。  相似文献   

20.
张华清 《考试周刊》2013,(39):89-89
审美活动是人类思想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审美追求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永恒主题。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是引领人类得到内在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动听悦耳的语言韵律是使人类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日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