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1》属于必修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本模块的主要内容表述如下:“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重要原则的提出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 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谈及高中历  相似文献   

3.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淡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时也强调指出,“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材新结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5.
一、主要内容、基本线索与相关联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本册教材作为高中历史的必修课程,重点讲述中外历史的政治发展线索,特别是政治制度的发展沿革,同时注意阐述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高中历史的三个必修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三个文明”的历史演进展开的。早在史前时代,随着人类的产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就已经存在;只有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之…  相似文献   

6.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齐建良 《考试周刊》2014,(73):122-122
<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按照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由3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构成。三个必修模块,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和必修3:文化史,模块与模块之间有机联系和融会贯通。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全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9.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路"启蒙运动"属于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模块三,即思想文化领域的学习内容。"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一样,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皆是人类人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表征。"1对于这一学习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并要求借以"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 史2(必修)》,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 准》)编写的。 本教科书的编写,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阐述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发 展进程,阐明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 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又受到 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反作用。对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也都结合当时的历 史条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以求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和 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正确阐述,进而揭示历史 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1):136-137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当下高中文科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修课的六个选修模块之一,教材选取了22位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供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从本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最近5年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情况做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对本模块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将经济活动称为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可以说.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不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是将中外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专题史模块的。不错,人类的活动确实可以分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政治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政治现象 ,也是政治近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考常有涉及这方面的试题 ,尤其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专门设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模块 ,可见其地位重要。本文拟就学习了新课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模块后 ,就其中“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下的三个目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1 鸦片战争期间 ,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关注西方 ,称颂英美等国的议会制度。《四洲志》介绍英美“国中有…  相似文献   

16.
一、“地理 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本次高中地理课程设计 ,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不主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离和割裂 ,但从知识内容的比重来看 ,“地理 1”还是侧重自然地理 ,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 ,虽相互独立 ,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 :本模块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 2”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 3”主要说明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相似文献   

18.
按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的高中课程目前正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课改实验区试验。新的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包含历史、地理与思想政治等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构成。高中历史科目由必修模块加选修模块构成。历史必修共3个模块,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总共6学分,108学时。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采取的是专题模块形式,此形式能系统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的纵向发展过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严格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突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季涛 《新高考》2008,(3):47-49
《旅游地理》模块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比较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课程标准把该模块的基本内容分成了四个板块: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下面就课标要求的几条主要“标准”,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