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 “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3.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香港)2014年7月21日,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联合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香港科学馆揭幕。展览展出20多组实物模型和互动展品,包括嫦娥三号的着陆器、玉兔号月球车、长征火箭、模拟发射场和遥控月球车,介绍嫦娥一、二、三号任务取得的成果、探月工程和月球的科普知识,以及香港参与嫦娥三号任务的科研工作。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图为观众在"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上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黄本强摄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7,(11):F0002-F0002
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我国第一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伴着烈焰腾空而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5.
李敏 《新闻实践》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传媒的目光又齐刷刷地投向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成功发射。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派出记者现场采访此盛事。作为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应建勇 《新闻实践》2007,(12):30-31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时刻: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腾而起,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相似文献   

7.
刘国林 《青年记者》2007,(23):43-44
今年10月,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闻事件。临沂市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位普通物理教师王成昌,受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邀请,作为全国唯一一名特别观众,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一下子拉近了这个话题与山东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史记 《传媒》2008,(1):76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2月11日第31期发表了一篇<"嫦娥"照片可能错了>的文章.文章认为,"嫦娥一号"发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存在差错.  相似文献   

9.
随着"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人们对"嫦娥一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文化热、天文热、旅游热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正如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说:"嫦娥探月不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民科普课,更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21,(2):12-14
环月降轨 从距离月球38万千米之遥的地球到距离月背100千米的环月轨道,"嫦娥四号"离月背越来越近了. 根据既定方案,"嫦娥四号"要从距月面15千米处开始动力下降.因此,飞控中心首先要对它进行环月降轨控制,将"嫦娥四号"的飞行轨道从100千米×100千米的圆形轨道调整为100千米×15千米的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11.
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即将升空之前,包括当代中国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就同时推出了与航天科技有关的图书,试图搭车"嫦娥一号"风行书市.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1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2时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高振华 《新闻爱好者》2011,(11):103-104
视频直播一般指的是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18时59分57秒发射升空,央视在19时整《新闻联播》开始时,首次以荧屏下方"小视窗"的形式对发射升空的情形进行了直播。在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对嫦娥二号的星箭分离进行了直播。视频直播的独特优势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确定发射到成功运行,牵扯了国人太多目光,说它是重大新闻事件一点不为过。一年当中非程序性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并不多见,这正是主流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绝好机会。面对竞争,记者怎么才能更好地彰显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杨洋 《视听》2016,(7):44-45
如何发掘重大事件的本地化题材,是地方媒体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采写的广播新闻访谈《院士的强国梦》就是对此的一次探索。记者在"嫦娥三号"成功登月后,获悉了南京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研究成果与玉兔探月车的关系,进而迅速约访,通过节目讲述了老一辈中国科学家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故事。此稿件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欣喜之余,有几点感悟。本文拟从"广播新闻稿的采访方法及技巧"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20,(13):F0002-F0002
2月2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奔赴抗疫一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支摄影小分队先后为全国驰援湖北各地的医疗队共4.2万余名队员拍摄了个人肖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以"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为题,为医护人员拍摄了一组特别的肖像,《青年记者》在此选登。向在疫情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致敬!向逆行前往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相似文献   

17.
嫦娥奔月     
李刚/摄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相似文献   

18.
大洋深处     
傅强 《军事记者》2011,(7):40-41
(一)2010年7月下旬,3艘"远望"号测量船——三号、五号、六号又一次从江南小城江阴起航。它们将在140多天的时间里,去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嫦娥二号"卫星等多项海上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业务研究     
2007年8月31日—10月6日、10月—11月以及7月29日—8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分别推出了六期大型特别节目《喜迎十七大和谐中国行》、"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报道"和"河南陕县淹井事件报道"。这些节目充分发挥电视的独特优势,及时引导舆论,追求创新和突破。节目播出后,因其总体走向清晰、  相似文献   

20.
黄馨茹 《青年记者》2020,(13):27-29
2月2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以下简称"摄影小分队")奔赴抗疫一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支摄影小分队先后为全国驰援湖北各地的医疗队共4.2万余名队员拍摄了个人肖像。目前,"为援鄂‘白衣天使’造像"这项中国摄影史上首创、世界摄影史上罕见的大型摄影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本期茶座,《青年记者》邀请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为我们讲述这一活动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