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末,在报刊界出现了一个新品种—“报型杂志”,也称作“报型刊”、“本儿报”。这种刊物通过嫁接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衔接报纸与杂志的传播理念,以中心城市为地域特征,锐意进入和开拓市场,在报刊市场上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摘     
报纸与书刊的界限被打破 书、报、刊三者在商品层面与市场层面本是相近相通的,可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使得书、报、刊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有不少清规戒律,报馆不得印书刊、书刊社不得出报纸等等。但是在市场的潮流推动下,书报刊的从业者日益发现,过去那些限制是极不合理的。于是就有了创造发明,出现了以书代刊、报纸编书、报型杂志、杂志化报纸。在北京的书店与报刊摊上,仅以书代刊就有十几种,而报纸把刊发过的内容集中编成图书,也成为定例。与此同时,报纸与杂志的界限与定义,已经被前卫先行者打破,原先是报的偏要装订成杂…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报纸与书刊的界限被打破媒介产业,眼下已经成为国内市场最诱人的高回报行业之一。书、报、刊三者在商品层面与市场层面本是相近相通的,可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使得书、报、刊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有不少清规戒律,报馆不得印书刊、书刊社不得出报纸等等。但是在市场的潮流推动下,书报刊的从业者日益发现,过去那些限制是极不合理的。于是就有了创造发明,出现了以书代刊、报纸编书、报型杂志、杂志化报纸。在北京的书店与报刊摊上.仅以书代刊就有《旅伴》、《金天平》、《生活广场》、《今日生活》等十几种.而报纸把刊发过的内容集…  相似文献   

4.
文化报是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主办的一份子报(周报),1999年初改 版为“刊型报”,4开24版外加彩色铜版纸封套,装订成册,期冀嫁接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 根据当前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和自身在本地报纸结构中的地位,文化报定位为“大文化服务性新闻周刊”,设立了“焦点”、“休闲”、“娱乐”三个版块,分别承载传播功能、娱乐功能和实用功能。由此,提出了“打市场、抢卖点、出特色、上精品”的编辑方针,着眼市场导向不断提高办报质量。一年的运行表明,“刊型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发行量一路攀升,不仅零售市…  相似文献   

5.
“本报”是读者和新闻界对新问世的一些8开“报型刊”的新称呼。它以8开新闻纸外加彩色铜版纸封面装订成册,嫁接了报纸与杂志的双重优势而开拓市场。目前以《北京电视》周刊、《北京青年》、《卫视周刊》为代表的此类报型刊在北京市场上迅速崛起,吸引了读者的充分“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此外类似的还有《广东电视》周刊和《上海电视》周刊及辽宁的《电视朋友》。以北京为例,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抢占北京的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本报”为何还能占有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就是它找准了市场定位,以特色战…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9,(2)
评报评刊文章须具备议论文体“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这就似乎给报刊审读文章或曰报评刊评定了型,注定它只能是“三大块”式的论说文。所以,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报纸上发表的不少报评刊评文章虽然观点也正确、见解也蛮不错,可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引不起阅读兴...  相似文献   

7.
翻阅各种报纸、杂志时,会发现有不少报纸、杂志的报头、刊名题字,字体结构松散、笔画歪斜,不美不雅。经查发现原来是该“省报”的省委书记或省长、该“地报”的地委书记或专员,该“市报”的市委书记或市长、该“部报”的部长或者更高一级的领导干部题写的报头、刊名。究其原因有三条:一、一些报刊在创刊时为了取得领导的支持。二、某些办报刊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身分,显示领导对该报、刊的重视,显示该报的能耐和重要性。三、为了在读者中产生一种“威望感”和“好感”。而一些领导者明知自己的字写得不怎么样,但为了借机“出出名”,“留留姓”,“显显  相似文献   

8.
报海刊山觅珍文──谈文摘报编辑的“采”魏文互本栏责任编辑邓俊十多年来,我国文摘报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着文摘报刊和文摘专版(栏)的增多,也使文摘报刊相互间的竞争性增强,迫使各文摘报刊编辑纷纷从摘刊内容到版面美化方面苦下功夫,以巩固和发展所办报纸的优...  相似文献   

9.
书、报、刊一体排版软件的设计华光集团殷建民华光集团照排系统公司先前在Macintosh平台上推出的“华光书城”彩色文图排版软件,继增加了杂志与报纸的排版功能之后,又发展为书、报、刊一体综合性排版软件。在“华光书城”的设计中,我们仔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排...  相似文献   

10.
雅俗共赏曲高和众─—期刊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邵焱一、“质刊”和“量刊”之说在新闻学上,有将报纸分类为“质报”和“量报”之说。“质报”指编辑水平高,但发行量不大的报纸;“量报”则指编辑水平就专业标准看来不高,但发行量甚大的报纸。套用到期刊上来说,我以为不...  相似文献   

11.
陈江 《编辑之友》1990,(5):65-67
在近代史上的维新运动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现代涵义的报纸和杂志。到了维新运动开始时,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期刊,翻译出版图书。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最初的一个勃兴时期,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在此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办的一些刊物,只能算作我国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而已。期刊,在早期只称做杂志,期刊的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期刊,现在简称为“刊”。当前常见的“报刊”这个词,我们对它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它是报纸与期刊两种出版物的合称,概念很清楚,然而在维新运动时期,情况并非如此。一、在近代期刊史早期,报纸与刊物不分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用过“刊报”一词。  相似文献   

12.
曾杰 《新闻大学》2005,(2):84-86
本文就报纸版面形态的价值与功能作了界定与区分,认为自九十年代来,报纸刊型正走向多元和功能互渗时期,刷新了报纸的版面语言模式,加速了报纸的现代化进程,但也给当代报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报学需要对刊型进行区分,通过对专刊、副刊、新闻刊的价值与特点的重新认识与把握,实现报纸版面话语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一、传统刊型面临挑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报纸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报纸的专刊与副刊、专副刊与“正刊”新闻版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传统的文艺副刊的规  相似文献   

13.
常云 《青年记者》2007,(14):165-165
“行业报”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媒体形式。在国外,为行业服务的媒体多以期刊杂志的形式存在,而且地域性比较强,全国性的行业报几乎没有。而在中国,从数量上看,行业报在全国性报纸中占有近八成的比例,占全国报纸总数量的7、8%。“行业报”作为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宣传功能。行业报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体制改革进程中保障各行业持续有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现存报纸中历史最久的一家,《新民报》今年9月9日年届花甲。旧称“上海新民报晚刊”的《新民晚报》,是这个曾经拥有五社八报的中国报刊集团硕果仅存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5.
北京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按照刊例价格和版面对1048份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刊登额统计展现了2001年报刊广告市场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6.
在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当今,党报的周刊如何办?我们办周日刊《城市杂志》做法是:避免同质化,坚持走特色之路,锻造品牌影响力。大连日报社委会针对报业市场竞争形势,于2004年9月1日开始了旨在“办读者喜爱的党报”的新一轮报纸改革。其中,就双休日党报版面少,可读性差问题,决定创办周六的《家庭杂志》和周日的《城市杂志》(均为对开四版)明确两个周刊一是抓话题:“一家一世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家庭中的新观念,新问题,主打“服务”品牌;一是抓主题:“诠释城市精彩”,主打“领你认知城市”品牌。品牌的基础是特色,而特色的基础是差异伴随着报业…  相似文献   

17.
“内部资料”的全称是“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其形状像报,但不得称报;外观是刊,而不可名刊.①“内部资料”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物.在信息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内部交流对话的需要.数字技术广泛使用之前,一些行业、单位对自己创办纸质媒体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国家一直对报刊出版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新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报刊极不容易.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于是就出现了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的可在本省内发行的“内部报刊”.以广东省为例,到1996年,广东全省领取《广东省报纸登记证》出版的内部报纸有365种,领取《广东省期刊登记证》出版的内部期刊已有480种.  相似文献   

18.
报纸周末版,俗称“周末刊”或星期天刊。“周末版”通常以社会特写和生活、文化副刊为主,在内容上同母报保持一定的距离。“周末版”现已成为报纸参与报业市场竞争的“小特区”。  相似文献   

19.
杨令青 《今传媒》2006,(10X):42-42
报纸的副刊是相对于新闻主刊而言的。副刊和主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副刊努力为新闻主刊服务,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报正确处理副刊与主刊的关系,充分发挥副刊“特”性,加大新闻“重”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厚重感,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八月《全国报纸出版“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综合2006年8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2006年第9期《传媒》杂志报道,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纲要》提出2010年末千人日报平均拥有量90份,报纸普及率平均每户0.3份的目标,明确了报刊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思路。《纲要》重申:非公有资本的机构不能做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一般的部门和专业性社团不能办综合性报纸,地域性综合报纸不能改办为全国性综合报纸,严格控制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已经过度饱和的城市要适当调整、压缩晚报都市报的品种和数量,外宣期刊不能改办为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期刊,并将通过变更、划转、重组等来实现对现有报刊在结构、布局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