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久前央视播出的《朱德元帅》电视剧中,有一场为了争取上前线史沫特莱和朱老总激烈辩论的镜头。不同意她上前线的理由之一是:上前线要放枪。女记回答:“我会放枪,我是在西部长大的。”大家都知道,美国西部牛仔善于骑马射击。理由之二是:你是妇女。这句话激怒了这位急脾气直率的女记。她冲朱老总发火,大声说:“我并不是想当妇女才成为妇女的!是上帝把我造成这个样子。”这话引起荧屏上下哄堂大笑。这的确是一位外国友人现场目击的纪录。(注一)  相似文献   

2.
画面 记者现场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饭店地下室向您做现场报道。现在是当地时间27号下午5点,北约正在对贝尔格莱的地面目标进行轰炸。我们看到,在地下室里来了许多避难的人,这些人里头,有的是这个饭店的房客,也有的是职员,还有一些来自附近的居民。画面 采访珊蒂女士,旁边有两名儿童解说 记者:这位塞尔维亚妇女,她嫁的是一个美国人,她现在也在公园饭店的地下室避难,那么请她谈谈她此时此地的感受。(配音)这位名叫姗蒂的妇女说,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惊,他们不为我们的孩子着想,也…  相似文献   

3.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在叶军长家楼上住过的外国妇女。我一到云岭,乡亲们就告诉我:那位外国妇女,曾在日寇飞机轰炸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中国孩子的命。他们要求给打听打听,现在她在哪里?听完叙述我才明白,她们所说的"外国妇女",就是那位中国  相似文献   

4.
程亚男 《图书馆论坛》2006,26(6):290-290
电话里传来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徐冬节病逝的噩耗,我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不能接受,也不能相信这一残酷的事实!因为就在不久前,我还在一次会议上见到过她:一身朴素的农着,一脸慈善的微笑,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会后,她搭乘一位同事的便车回家。我说:馆长出来开会,也不要部车。她笑着说:哦,有便车就行,这样很好。挥挥手,就像以前一样,匆匆地相聚,又匆匆地道别。谁也没想到那竟是一次生与死的诀别!如果知道她会这么突然地离开我们,那天就不会轻易地让她就那样走了,我就一定会让所有与会的同仁,手挽着手,拉住她,留住她,不让她走!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30日,有个同志告诉我,他一个邻居叫寇贞娟,年轻时收养了两个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才了,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工程师,事迹很感人,就是没人去写。我一听就坐不住了,问明地址,就去找寇贞娟。门开了,接待我的是一位表情冷淡的妇女。这就是寇贞娟。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没点人情味”。她得知我来意后,说什么也不让采访,并告诉我,前年河南日报一位记者来采访都被她给打发走了。听后,我心里很矛盾,又想走,又不愿失去这次采访的机会。就在我为难之时,她收养的两个儿子和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4,(1):45-45
你坐下来写广告正文的时候,不妨假设你是在晚宴上和坐在你右手边的那位妇女交谈。她问你:“我考虑买一部新车,您推荐哪种牌子?”你呢,就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那样写你的广告文案。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情义     
“莫老师,我康复出院了,谢谢你提供的病历档案为我解除了病痛。”一位60多岁的郑姓妇女在1991年5月18日早上到我办公室对我深情地说。看着她高兴的样子,使我浮想联翩,想起了整理病历档案的日日夜夜。 我原先是搞药剂工作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就是  相似文献   

8.
我崇敬冯月华。冯月华是江苏省妇联《妇女运动史》和《莫愁》杂志的主编。我写了一篇《抗战前南京妇女运动史(妇女促进会)》的稿子给她们,她补充了一些内容,又把全文缩短了些,发表时却怎么也不愿共同署名,我感到她思想里有着不平凡的东西,就去访问她。她12岁到解放区,18岁参加抗美援朝,21岁毛遂自荐进了南京《新华日报》编副刊。1956年在江苏文代会上,她被评为全省优秀编辑,获奖金200元,以  相似文献   

9.
委屈大奖赛     
有一位女士,孩子刚满月,她就把奶给断了,因为她要喝咖啡。她说,我太屈得慌了,为了孩子,我都一年没喝咖啡了。她表妹劝她说:咖啡对自己的骨骼也不好呀。她说:我一边喝咖啡,一边喝钙奶。刚丢了工作的表妹就觉得受刺激,以后就不再找她,而是和一个过去来往并不密切的女同学热乎起来。女同学守着一个小报摊,表妹就常常到她那里聊天,  相似文献   

10.
我是<妇女生活大全>一书的主编,刘嘉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由于这本书做媒介,我们从相识到成为朋友,至今算起来已经有16年时间了. 她这个人,能吃苦,能干又会干,从宏观上,驾驭书稿的能力极强,又很细腻,在微观上,书稿中的一个小小毛病她也能发现,绝不放过.在职业道德上简直是无可挑剔,她倾注于书中的情和力,让我这个当主编的人,感动不已,特别是每一想起她身体不好,带病工作,真是觉得对不起她.不过,我也暗自庆幸自己碰上了一个难得好编辑,一个敬业爱岗、有胆有识的编辑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汪磊 《新闻传播》2010,(2):41-41
在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中,现场采访是最见真功夫也是最难掌握、最无止境的一项基本功。提问是采访之本,善用技巧、准确提问是做好新闻采访的关键。前不久我采访了一位赫哲族妇女,她带领赫哲族渔民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为此我做了精心的访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写稿三得一得:母亲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虽只上过三天学,却特能侃。妈小时闹日本鬼子,家穷,就整天挎着烧饼篮子沿街叫卖。因常与读报人交往,于是总认为报纸上的东西是神圣的。如今,我当新闻干事,经常把发表的一些与家乡有关的文章寄回家。这时妈就更有了侃资,动不动“我的三儿子如何如何”。可我每次探家,妈却说我的文章“一般化”,并说“若我上学,准能写出好文章。”一次,她悄悄问我:‘咱B不能写妈一篇?”我点点头。后来,我写的《开朗的母亲》发表了,读给她听。没想到妈却板着脸道:“一激化,不深不细,不像我儿子…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的一个上午,沅江市档案局档案利用接待室里,一位头发花白年过50的妇女同志眼含热泪,双手紧紧地将一份档案捂在胸前,激动地说:“啊,我找到了,我终于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了!”这位女同志叫冷静华,是市麻纺厂的一名老职工,按照国家退休政策,她来到有关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以便安度晚年。然而当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个人档案被1996年的洪水冲走了,因找不到档案而不能办理退休手续,这如一个晴天霹雳将她对晚年幸福生活的憧憬粉碎了。为此她吃不香,睡不安,一想起自己辛苦工作一辈子,到头来连退休手续也办不成,她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她想到了自…  相似文献   

14.
赵婕  辛渺 《出版参考》2005,(4):39-39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我也是这样,和自己喜欢的人见面的次数有限,所以,我每次见他所穿的衣服一定记得穿给路子看看。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分享方式,除了述说那些细节,还要彼此帮忙留存一些印象。路子对我说:“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5.
1999年7月2日,在成都市金牛区公安分局抚琴路派出所,记者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妇女在值班室大吵大闹,说:我千辛万苦拣了个包,就是该要辛苦费嘛!拾物归还要酬金,是天经地义的呀!事情经过是:某公司业务经理王某,在乘坐公共汽车到电脑城办事之际,不知怎么失落了公文包。两个多小时之后,有妇女打传呼,告诉王某包被她拾到,相约到国贸广场旁边取包。王某赶到,一边说谢一边掏出身上仅有的60元钱递过去。但拾包女不接钱也不给包,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不行!几十块钱就想把我打发了呀?看你的名片就是有钱人,少了几百块钱…  相似文献   

16.
我的图书室─—摘自《书的梦─—名家品书散文精选》作者:林语堂我在《人间世》杂志曾登载过姚颖女士一篇布置书房的文章,凑巧与我的意见相同。如果我也发表过一篇同题的文章,或是曾经遇见过她,那我一定会诬她有抄袭我的意见的嫌疑。因此我在她的文章末尾,写了一篇长...  相似文献   

17.
住在布达佩斯,我常被当做印第安人或秘鲁人,一是因为我留了一头长发且皮肤棕暗,二是因为在当地有一支打游击的秘鲁乐队,他们总身穿印第安土著的服饰,在街头又吹又唱并像跳大绳似的蹦跳。有一次我去国王大街的药店买药,一位中年女药剂师上下左右地打量我一番,然后问我:“您是唱歌的吧?”我怔了一下,不知这话从何说起,虽然我出国前在音乐学院读过书,但也没唱过歌,即使唱过她也不可能知道啊!我纳闷地反问:“怎么呢?”对方满脸堆笑地告我:“我女儿喜欢听你们演唱,还买过一张CD呢!”我突然明白,她把我当成了街头艺人,但既不愿意被人误认,也不想说“不是”扫她的兴,于是客观地回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怀印度同业     
有一天,在德里的海德拉巴招待所的楼上,我们和印度的各界妇女见面。这是个自由自在的茶会,分小桌子谈心。不久,我成了一位年青豪爽,有一双大眼睛的女记者的交谈对象。原来这位印度斯坦时报的记者普洛密拉·加尔罕夫人是对我的服装发生了兴趣,她事前并不知道我是她的同行。  相似文献   

19.
爱心人士孙姐是我见过的最可亲的北京妇女。她一口道地爽利的北京话,就算在电话那端也能感受到一股大姐范儿。可这范儿有着亲切热心的底子,并不显得盛气凌人。我们都爱听她讲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她原先养了一只叫花花的狗,长脸细腿窄身子,跟孙姐一家人的气质如出一辙。这只狗如果不算是世界上最受宠的,起码也是之一了:沙发和床随便上,主人一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它就要跳到腿上坐着。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来访,给我讲了一则笑话:她去工地采访一位外国老工程师,因为是第二次见面,老远那位外国朋友就用生硬的中文给她打招呼,她灵机一动也用“生硬”的英语回应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