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涉外秘书位于企业的中心部门,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掌握必要的人际关系知识与技巧,不断提高与人们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涉外秘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涉外秘书如何补充文化知识、增强亲和性、锤炼进言艺术和克服心理障碍等方面探讨了涉外秘书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秘书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十分重要.一个秘书的成功与否与其能否处理好人际交往息息相关.因此,秘书在不断扩充知识、提高办事能力的同时,必须处理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本文通过论述秘书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出了作为一名秘书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及如何处理不同人际交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本文概括了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分析了造成新教师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和就业,还有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心理障碍,提出了跨越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魏爽 《文学教育(上)》2009,(11):149-149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掌握一系列心理策略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中学生克服和排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当是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吴琼  陈亭亭 《考试周刊》2013,(1):160-16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的交往。在校期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剖析转型社会大学生之间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表现形式、特点、产生成因和转型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消除转型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提升幸福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能力障碍、人格障碍等。大学生可以通过掌握一系列心理策略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横向化、多样化、理性化、精神化等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和交往障碍,从而产生认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纠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交往艺术,克服交往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燕宾  李静 《广西教育》2009,(18):25-2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结合心理素质训练课探讨怎样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自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策略水平,增强专业认同意识,遵循人际交往自信发展特点,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渴望交往但又缺乏主动精神。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不同,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常常会因为交往失败而引发心理问题。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有关人际课程的建设、广泛开展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大学生SAD、IAS、羞怯量表、SES、SCL-90量表的各项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明显改进。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团体成员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阐述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调适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相互交往是必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到他们在校园内的自身成长,也为他们走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住备。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培养人际交往技巧,以帮助大学生进行正常交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不适应,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心理反应,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高职学生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障碍;生活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分析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是人类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人际交往。针对中学生不容乐观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对中学生语交际障碍作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66份首都经贸大学人际沟通分析学作业进行分析,检验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选修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学生在心理幸福感的六项机能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意味着幸福感的提升。这一结果肯定了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