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通俗地说,所谓"理想课堂"就是好的课堂。那么什么是"好的课堂"呢?对此,理论家们可以洋洋洒洒炮制出鸿篇巨制,但我只能朴素地回答:好的课堂就是"人"的课堂。这里的"人"首先是指学生。"人"的课堂,就是指对学生尊重、信任与期待的课堂。我这里没有说教师的作用,因为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是不言而喻的默认  相似文献   

2.
精彩之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共融只有教师主导,没有学生主体,课堂提问易流于满堂问;只有学生主体,没有教师主导,课堂提问或许就是一盘散沙,而且可能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为此,在具体的课堂提问中,必须寻求学生主体前提下的教师主导作用,或者说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落实的具体路径。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4.
"理答",是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的反应和处理。课堂问题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也是千差万别。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鼓励性评价找到依据。可采取三种策略:肯定优点要点出亮点、指出缺点要点出致因、课堂评价要点出个性。  相似文献   

5.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1.用失败"种花"。在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拔刀相助""循循善诱",表面上帮了学生,实际却夺走了学生遭遇挫折、体验失败的权利。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操作失误、实验失败、不小心损坏实验器材、开小差等现象很常见,实际上,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学生实验失败、错误思维的课堂才是活力的课堂。如:高一生物的第一次实验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尽管实验前教师已经把操作注意点讲述得很清楚了,学生还是有的找不到物像,有的压碎了盖玻片,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些学生的回答、质疑、实验现象与结论,出乎教师预料,或者出现教师难以当场应答的局面,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课堂中的"突发情况"。如果经验丰富,应对得当,将"突发情况"巧妙地解决掉,课堂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一、基于课堂观察的问题提出笔者在近期学校开展的公开课上,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观察点,对本教研组的多位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自主学习成了"无师自通"共有五位语文教师参加该轮公开课活动。这五堂课中,学生集体回答次数平均是11次,个人回答次数平均是12次。学生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假思索流利地回答了教师的所设问题。从学生讨论的情况来分  相似文献   

9.
王玉斌 《中国教师》2013,(14):36-37
提到"安全"课堂,不少教师可能想到的是令学生享有人身安全的课堂,而我说的"安全"课堂是指学生享有心理安全的课堂。在缺乏心理安全的课堂上,学生紧张、焦虑、孤独、自卑和恐惧,不敢如实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敢或不愿举手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例如在一堂物理课上,一位青年教师向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问,结果这个学生答非所问,不知所  相似文献   

10.
杨志俊 《宁夏教育》2012,(Z1):86-87
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错误出现,但是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闪亮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回答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课堂上的错误。课堂是不可预测的,错误也是难免的。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1):115-116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而英语阅读课作为我们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的设问及作答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该节阅读课的课堂效果。但目前我们阅读课的课堂提问质量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从教师问题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追问,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旨在提高阅读课课堂提问质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回答以及研究如何做出理性的应答。面对学生万花筒般的"生成",教师要理性分析"生成"的类别,及时给予最合适的干预手段,同时还要避免踩到"雷区",有效把握干预策略,让课堂变得真实、灵动、高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语言激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表扬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之类的话,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用赞赏的语言:"不错,有进步"!当学生回答问题或作业有新意时,我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你的  相似文献   

14.
要让课堂回归为真正的课堂,成为学生们的课堂,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要善于营造适于倾听的氛围、善于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15.
陈真真 《辽宁教育》2012,(21):69-70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很多时候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一人掌控的,从开始到结束,什么时候提问,问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回答,甚至由谁来回答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当代教学改革倡导下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对话理念下的提问,对话理念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走下"神坛"与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围绕符合教学任务,又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教师们精心设计教案,预设课堂环节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卡壳"现象,学生们"节外生枝"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常常打乱教师们的节奏,这些都是教学中的无法预知的"精彩"。本文结合笔者在一节公开课"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谈谈如何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课堂上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机智地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美丽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课堂上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教学节奏快且容量大,实则空泛,华而不实,"满堂灌"、"群言堂"充斥其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提问,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动接受下一个知识点了;还未等学生思考成熟,教师就急于请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安排紧凑,一环扣一环,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现象点击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唉,这节课上得真吃力,学生一点也不配合,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思维一点也跟不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好"学生,师生之间一唱一和,一节课在顺畅流利中"默契"完成,其他学生成了"沉默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这里,"杂音"特指出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不符合教师预设、离奇古怪的学生回答。在以前,"杂音"是很多教师最讨厌出现的情况。若出现,教师不是"不闻不问",就是"嗤之以鼻",抑或严词斥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大胆想象和尝试的积极性,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改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要善听"杂音",因势利导,让"杂音"成为课程的生长点。一、相机捕捉,让"杂音"变成跳跃的音符课堂具有多种可能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肯定会有新问题、新情况出现,这就是课堂上的"出乎意料",即"杂音"。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让"杂音"呈现应有的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人翁作用,尤其是大胆、正确地提出问题、回答教师的提问,是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素质及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我想,首要的是应纠正学生对"课堂发言、回答问题"的错误认识。必须让学生知道,无论哪个学习阶段,摒弃羞于提问、发言的观念,正确流畅地表达,都是推动个体积极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