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奶业在我国是个新兴的行业,奶制品市场是正在逐步发展的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食物结构的改善,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奶制品对人的益处也已被广大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市场对奶制品的消费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奶制品将是具有最大潜在消费市场的畜产品。因此,奶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产业支柱,成为加快畜牧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行业竞争力理论,并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奶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而为根据我国奶业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环境选择合理策略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作品之丰富、思想之深广、技巧之超卓、风格之多变、影响之深远,余光中无疑是成就最大者之一。要选择中国当代大诗人的话,他是一个呼声极高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涉及中国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卡夫卡生活的晚期创作而成。这篇小说选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长城这一意象来阐释他的生命体验。他采用西方视角来审视中国,在这种审视中他找到了自己切肤的西方体验。对“长城”意象的选择,对长城建造的描述,切合了他的独特精神实质和真实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4.
"自我一代"的乡村发现2007年来北京之前,潘勋卓完全没学过中文。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高材生,高大英俊,前途无量。潘勋卓在普林斯顿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运动。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清华大学进修。那时,在同一个楼里,来自河南的胡婷婷正在攻读历史系硕士,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姑娘温慧玲正在研  相似文献   

5.
魏青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相似文献   

6.
正努力给世界一点改变筝24岁的许家田来自新疆,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条件优厚的好工作,也没去留学深造,而是决定自己创业,与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了GLA这样一个民间海外帮扶机构。许家田在大学二年级时就有过一次创业的经历,他说那次经历所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他深刻体会和理解了父亲教导过的一句话:"企业家是把价值变成价格,然后再把价格变回价值的过程。"GLA的全称是"Green Leaders Adventure"。  相似文献   

7.
李驰,深圳私募界大佬,被誉为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位投资人之一,但是李弛最近有点烦。他创立的同威资产旗下9只信托产品有5只遭遇亏损,即使是盈利的3只产品,盈利幅度均不超过8%,由此遭到诸多网友质疑。不少人希望他转变投资风格,为客户真正赚到钱。面对"向客户道歉"的要求,他选择坚持自己的投资方向,并抛出了"可以没有一个客户"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瓦雷里与中国两个文学青年梁宗岱、盛成的相逢、对话、交流是双方在各自徘徊状态下的历史汇合:是西方对东方的召唤、选择,东方对西方的寻找、应和的时代回声。他们互为朋友和向导,在平等、友好、亲善的氛围中互为媒介互相引导,出于对中法文化交流的热情达到了共鸣,在心灵上达到了共识。瓦雷里通过盛成创作的《我的母亲》与现代中国对话。他以他的中国弟子为媒介,对中国文化作了广泛深刻的观照和思考。他批判欧洲中心论和欧洲由来已久的对中国的误解、轻视、偏见,认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必须亲近共处、共生互补,不同的民族应亲近共处,为此要进行"心印而神会"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外国文学的译介,都是一种期待视野中的选择。而中国对井上靖的接受,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决定日本对华政策时,曾试图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依附美国,选择与台湾"建交"是日本的最大"国益"。本文通过对吉田茂的"中国观"进行剖析,揭示出当年日本政府选择与台湾"建交",并不是吉田茂"心甘情愿"的。但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想法。充分说明,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11.
1909年在上海召开的万国禁烟会,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禁烟会议,它首次确认了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会议决议的内容多被以后的海牙禁烟公约所采纳,成为国际社会反毒禁毒的普遍原则.唐国安,这位留学生才俊,是廷选中参加上海万国禁烟会的中国代表之一.在会前,他积极筹备会议事务,在选择会址、核查各地禁烟实况等问题上费尽心思;会上,他以中国各地已取得的禁烟成绩为依据,与其他国家与会代表展开辩论,发表精彩演讲,获得大会好评;会后,他仍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禁烟事业中,将禁烟思想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中国禁烟运动的发展与壮大,是流芳千古的中国禁毒先驱.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价值是通过现代人的选择而体现的。封存在传统宝库中的旧文化,本身并不显示优劣高低。选择者如果优,自然使优秀文化再现;选择者如果劣,顺理成章地使传统的劣质文化重新害人。当代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再现的水平。近代百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仍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得力于中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近代意义的新型知识群体的崛起和发展。 留学生是中国知识群体中最活跃的新生带,他  相似文献   

13.
李雪林 《成才之路》2011,(28):10-I0007
出生于英国伦敦,拥有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位,担任过伦敦商学院院长和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尔奇今年2月举家迁到上海,受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全球著名商学院领导者中,选择来中国商学院任职的,他是第一个。他也因此成为非常少有的在欧洲、美洲、亚洲都管理过顶尖商学院的教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当时中共的其他领导人相比,他真正把握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的本意。同时,毛泽东尤其相信,战争年代的那种革命热情,并不是物质激励刺激出来的,在建设年代实行供给制,照样可以出旺盛的斗志。毛泽东当时具有理论和实践这两大资源是他选择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方式发展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化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过程中,陈独秀是处于转折时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主体的思想启蒙,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他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五四时期的一代人,使中国现代化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发展方向.他发起和创建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造就了一个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政治精英集团.  相似文献   

16.
文心 《留学生》2014,(11):22-24
“别人都说创业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但如果你有一个创业愿景,那创业就会变成一种乐趣。”楼英明说,“我的愿景是,要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中国的教育。我真是这么想的。” 创业要找准市场切入点 楼英明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一个历代经商的大家庭。从儿时起,楼英明就浸染在商海之中,经商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家族基因。17岁时,楼英明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受物理学家李政道等人的影响,他选择攻读空间物理专业,在校期间曾发表多篇含金量颇高的科研论文。5年后,楼英明申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先后攻读物理博士、电子工程硕士。  相似文献   

17.
创作方法从来属于美学范畴。作家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会反映出他的审美趣味,体现出他的审美理想。作家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对于美的摄受能力与摄受方式,会在创阼方法上鲜明地显示出来。在我们中国,“创作方法”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是“五四”时期方才从西方介绍过  相似文献   

18.
萨特关于选择的自主性的思想,前后期有较大变化,前期强调自主选择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后期认为选择的自主性是相对的,一个人所处的境况等因素对他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尽管如此,后期萨特并未抛弃他前期自主选择的思想,他始终认为,无论一个人的选择是否完全自主的,他都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选择     
选择了生活的清贫,你就放弃了荣华富贵;选择了做他人嫁衣的绿叶,你就放弃了做崭露枝头的红花的权利;选择了勇敢刚毅,你就放弃了胆小怯懦……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了伴随一生的选择。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道路是纵横密布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选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人选择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当他拿起手中的枪,在枪林弹雨冲出战壕的时候,当战友在身旁倒下的时候,他向前走,他毫不犹豫,他选择了战场的血腥时,也选择了坟场寂寞的冷清———他甘愿。有的人选择讲台;选择朝出暮归的田园背影。当他被粉笔灰呛住;当他挥汗如…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6,(3)
魏青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