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无声的旋律宇宙,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时间与空间。时间,意味着无尽的过去与无尽的未来;空间,意味着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个世界。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离开了时间,空间一刻也不能存在;离开了空间,时间只是一片虚无。艺术,作为地球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一开始就打下了时间与空间的印记。文学、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雕塑是空间艺术,戏剧、电影则是两种艺术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叙事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对时间的调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成就,改变时间向度,时间碎片策略,强化时间刻度,利用心理,梦境幻觉的描写变异故事时间是文学叙事常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1864—1946),美国摄影师、编辑、艺术画廊开办者,是美国第一位艺术摄影师,与其他美国人不同,斯蒂格里茨使摄影被当作一种艺术来鉴赏。1881年,他去柏林学习工程学,但是很快就投身于摄影。他跟从著名的摄影科学家赫尔曼.威廉·沃格尔学习摄影。作为一名学生,他游遍了整个欧洲并从1886年开始投寄摄影作品参加比赛。1890年回到美国前,他已经声名大噪了。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观念下,摄影被认为是真实时空中发生的事物和活动的复制品,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反映,而数字影像的记录方式从实体的银盐变成了虚拟的像素,通过后期再加工合成或电脑绘图制作的影像把摄影从记忆中的现实空间转化为想象中的拟像空间,解构了传统摄影的确证和记录的本质,颠覆了摄影艺术纪实美、瞬间美的本体特性,重塑了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架构,步入瓦尔特.本雅明所预示的"艺术作为摄影"的时代。本文从传统摄影的本体特性切入,探讨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伦理观念的冲击,摄影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的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是善于组织程式性的艺术语言,并采用一定虚拟性的手法,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呈现,赋予作品特殊的审美效果,其中的程式化与虚拟性是戏曲艺术的两个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摄影作为一种新兴的造型艺术,以其独立而丰富的内涵与文学、音乐、美术齐名,为艺术殿堂新兴支柱。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摄影艺术已从贵族艺术走向平民艺术。发展基层摄影。正是时代所需和文化工作的责任所在。本文对发展基层摄影事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历史进入21世纪,摄影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成为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摄影学的出现既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摄影学的出现,标志着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艺术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综合吸收了戏剧、文学、摄影、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影视艺术具有四个特征:前卫的技术性、高度的综合性、突出的形象性、多元的感染性。正是由于影视艺术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综合特性,使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艺术样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高炽江 《贵州教育》2014,(11):44-48
新媒体艺术跨越绘画、摄影、影视、现成品艺术、音乐、文学诗歌等诸多艺术领域,是集成各艺术分项形成目标性的场域,它能建构出由各组成元素组接带来全新的综合艺术感受。而在新媒体创作过程中,对于视觉艺术中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经典绘画作品的研究和重新阐述是重要的创作方法,往往能决定成品最终完成的视觉效果、艺术品位、观众认知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意境》一书把传统的意境理论置于中华民族化大背景之下。对意境生成的化根基和思想渊源作了深层次的考辨,并贴近中国古典艺术实际把意境放在它所滋生的艺术土壤和艺美学意义上予以把握和描述,因而能博采众长又不类前说,得攻玉之石成发新之论,但意境研究的拓新价值更在于实现其理论的现代转换,以获得可言说的现代话语内涵。重构意境范畴,厘定意境蕴涵,拓展意境界面,并与现代阐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等实现理论精神的融通,是达成意境理论现代转换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理解美术课堂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主普遍存在,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批评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这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实现:1.艺术批评现象的选择;2.艺术批评现象表达方式的运用;3.艺术批评的实践措施;4.艺术批评中艺术品内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艺术比较思维和艺术类比思维同为隐喻艺术思维的基本方法。艺术比较思维,就是在确定艺术创作对象之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按类寻找归纳对象相似点的一种特殊思维方法;艺术类比思维是通过比较不同人物或事物之间的相似属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在认定艺术生产是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进一步解释了它与物质生产在形式上的相通性,特别又分析了它的独特规律,这主要表现为物质媒介蕴含的审美价值的历史无尽性,产品对象的静态形在式中包涵的律动性,艺术性体施用条件对于对象化成的特殊性,这些都可以认为是艺术掌握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特效的切入点。目前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搞好艺术教育,要树立以建设艺术类精品课程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设立艺术类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树立以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思想,建设以审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课程,实施以艺术感受为主体的艺术教学模式,组建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课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什么是艺术美?有的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美,或认为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有的人认为艺术美是“形象的真理”,或认为艺术美在于艺术的纯形式等;笔认为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它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各个层次中,为表现意蕴服务。  相似文献   

17.
风光艺术摄影不是照相机简单机械的记录,它是人类艺术美的再现。一百多年来的摄影创作实践史告诉人们,欲拍摄意境和谐美的风光艺术作品,不仅要掌握必不可少的摄影技术,还需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即在社会大课堂(含学校教育)与摄影实践中,学习获取精湛的拍摄技术、积累经验、完善全面的人文知识,才能在深入生活的创作里,以敏锐的观察力透视景物,挖掘升华主题,巧妙构图,捕捉瞬间画面,凸显其“新、奇、特、尖”特点,让读者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8.
把握艺术美首先应该追溯于生成艺术品的艺术理想之美。艺术理想是形式理想与人生理想的有机统一,它在作品整体上的体现有意境美、技巧美和风格美等,在作品局部中直接体现于正面人物的刻划上,间接体现于丑的形象的暴露和鞭挞上。艺术美是艺术活动的指路呈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吁情性和隐指性等审美特性是艺术语言区别于常规语言的根本特性,是艺术语言成为语言中最富有艺术魅力和艺术活力的语言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徐敏 《培训与研究》2004,21(1):24-2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造境”、“写境”与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四种类型有诸多类似之处。“写境”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摹仿说,“造境”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现说。二者在理论表述上的差异。大概来自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