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对皮影艺术的文化特征出发,梳理陕西皮影在皮影规格、人物雕刻描绘、采用音乐以及唱腔上的区别,进而分析陕西皮影艺术在文化层面的现状和局面.  相似文献   

4.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民间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据考证皮影在宋代就已经非常完善和盛行了。陇东皮影属秦晋影戏,是中国皮影的重要一支。清代中叶,陕西东路皮影传入陇东,经几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改革和创新,陇东皮影的发展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性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5.
关钰婷 《成才之路》2010,(14):88-88,I0010
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实际,论述了中国皮影艺术的现状及保护方法,旨在研究和保护皮影艺术,使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奇葩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事业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从皮影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皮影这个古老的逐渐边缘化的艺术逐渐被人们关注,拟以云南皮影的分支—一腾冲皮影的艺术价值作为探讨的切入点,就腾冲皮影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陕西东府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代表之一,它的人物造型端庄俏丽,雕工精细,色彩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皮影一般是用加工过的牛皮,经过画稿?雕刻?着色?连缀等工序精致而成。  相似文献   

8.
安康皮影     
皮影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造型简洁、夸张装饰性很强。产生于陕西南部的皮影艺术,距今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流行于安康的皮影艺术属于陕西东路皮影。小巧,制作精制,便于携带,适合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进行演出。目前在安康还有部分山区仍然流行皮影的演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浅析川北皮影的源流、特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影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川北皮影是四川皮影戏两大流派之一,造型生动、雕工精巧、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剧情风趣,曾走出国门。现状令人堪忧的川北皮影,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应寻找皮影衰败的原因,起来保护、挽救这门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0.
天门皮影艺术面临濒危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受众基础的薄弱、艺人断代的危机、制作工艺的失传等。本文旨在唤起广大皮影戏爱好者和研究者对天门皮影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前景的思考,引发社会各界及政府对皮影艺术的进一步重视和保护,拓展皮影艺术生存、发展及应用空间,使天门皮影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间皮影流传千百年来,形成了各种区域性流派。在造型风格上,早期皮影有着相对的一致性。明清以后,以河北滦州和陕西华阴、华县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皮影和西部皮影两大区域流派,影人造型也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皮影艺术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民间皮影在造型上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2.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号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陇东皮影属秦晋影戏,造型方法和陕西皮影一脉相承。经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几代人的改革与创新,广泛吸收了陇东民间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陇东皮影完美的色彩艺术和造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复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于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对复州皮影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复州皮影的价值;针对复州皮影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使复州皮影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县道情皮影,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采用有效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于环县道情皮影的文化研究,要强调乐谱整理的重要作用,通过乐谱整理,厘清环县道情皮影的特点与内容、结构与特色以及文化与内涵,真正发挥环县道情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蕴含丰富,为融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独特的表演形式。济南皮影是中国皮影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基于新课程标准,将济南皮影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皮影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皮影艺术,既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也是有效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承载了该族群的文化生命的密码。云梦皮影作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保护及传承价值。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为视角,针对云梦皮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相应策略,为云梦皮影的活态保护寻找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17.
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与造型艺术,凝结着中华民族憨厚淳朴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集中地表现了世代皮影雕刻艺人的才智和心血。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主要从皮影的特点、制作工序等方面来认识腾冲皮影的雕刻与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地方传统文化得到日益改善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三枝花之一的"皮影"日趋完善与繁荣,将"皮影艺术"引进小学课堂势在必行,不仅传承和保护了地方文化艺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能让唐山皮影在历史的舞台上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皮影特有的艺术手段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的特点,论述古老的皮影艺术在校园枯燥、死板教学中,能给薮子们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趣的学习氛围。起到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打开学生们理想智慧的闸门,还能让那些面临“皮影入箱”,“鼓乐入库”处于濒危状态的皮影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需要培养儿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皮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集绘画、音乐、舞蹈、雕刻、文学、表演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基于“以儿童之眼,传皮影之美”的核心理念,幼儿园皮影课程的课程目标以皮影的体验与感知—皮影技艺的掌握—皮影的表达与表现—皮影的加工与再创造为基本走向,通过儿童参与话题讨论、体验皮影游戏、班级环境渗透、日常生活渗透等实施路径,培养儿童对民间艺术皮影的热爱之情,并以此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