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对于学校里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在老师、家长们的眼里,逃课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逃课者也自然地被归入“坏孩子”之列。然而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逃课已不再是顽劣学生的专用名词,它作为大学里的常见现象被形形色色的学子们赋予了新的内容。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我们姑且叫他们“新逃课族”。  相似文献   

2.
Gossip in Class     
Dialogue 你有过逃课的经历吗?相信中学生朋友都能做到按时到校,不过在大学里,逃课就比较普遍了。一旦考试临近,“逃课族”就要喊头疼了!  相似文献   

3.
郭文婧 《教育文汇》2011,(11):10-10
据载,台湾大学今年新学年第一天,校长李嗣涔在对大学新生发表演说时表示,支持大学生“有目的”的逃课;若想学习课堂外的学问,且理由正当,允许逃课。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对于“显性逃课”的“隐性逃课”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学质量,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时代高校隐形逃课的原因,并寻找对策,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逃课的自我归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每天的逃课率高达27%。为探寻大学生逃课原因,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两所大学的297名在较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堕落型学生在年级和专业上有显著差异;无奈型学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冲突型学生在性别和专业上有显著差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教师授课安排上有显著差异;教学管理在大学生的专业上也有显著差异。研究深入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逃课成因特点,并就如何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 《教育艺术》2005,(11):29-29,26
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教育与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得某些学校逐渐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近几年,大学校园里逃课现象愈演愈烈,“逃课族”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急功近利心态,使得他们忽视甚至荒废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唐浩 《现代教育》2014,(8):72-72
大学生逃课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校园调侃流行语不但说明大学生逃课问题严重,而且还逃得理直气壮。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逃课?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将责任归咎于学生,认为是学生不好好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甚至还有厌学情绪;一种解释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不好好教,教的内容陈旧、方式传统、缺乏激情和互动,甚至还有厌教情绪。这两种解释不能说错,但远远不能令人信服。为什么大学生不好好学?为什么大学教师不好好教?本文尝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珂  余斌 《学周刊C版》2014,(3):14-15
面对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笔者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学生个体、群体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考勤等方面,并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替课”的前世就是逃课,由于大多高校将学生课堂出勤率与其学期成绩挂钩,有意逃课 的学生便找人“替课”。自此,逃课升级为“替课”。“替课”是学校、学生、“商家”等合力催生与滋养的c “它”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让圣洁的大学染上了铜臭味,更为要命的是诚信这一应有的道德品 质与学生渐行渐远。如何有效治理“替课”现象,大学应该采取前治后理的策略。比如,前期采取严加 管理与相关技术手段“先遏制“替课”现象蔓延“然后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和主要的方式之一。教师通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通过课堂“得道、获业、明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面对新知识以及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应该高兴和珍惜。然而,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据调查,有65%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5%的学生经常逃课。学生缺课率重点大学高于地方大学,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毕业班多于非毕业班。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学9月5日新生训练第一天,校长李嗣涔对大学新鲜人发表演说表示,支持大学生"有目的"的逃课;若学习教室外的学问,理由正当,他允许逃课。(《中国新闻网》9月6日)当然,在支持学生有目的逃课的同时,李嗣涔校长也特别强调:"没目的、漫无目标的逃课最  相似文献   

13.
据9月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台湾省台湾大学9月5日新生训练第一天,校长李嗣涔对大学新生发表演说表示,支持大学生有目的的逃课;若学习教室外的学问,理由正当,他允许逃课。当然,在支持学生有目的逃课的同时,李嗣涔校长也特别强调:没目的、漫无目标的逃课最好不要。堂堂大学校长,该不该公开发表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逃课在大学是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而某高校“逃课门”事件之所以引起媒体、师生的广泛关注与议论,就在于透过事件本身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于教育、教师、学生、管理方面深层次的积极思考,促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好不好?无论是学生和学校以及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赛斌 《高教论坛》2008,(3):155-157
坐满学生的大学课堂上,各种各样的"逃课"景象环生、形态万千,隐性逃课在大学课堂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本文对隐性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减少隐性逃课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本科学生逃课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校园,大学生“逃课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知性堪忧。逃课业已成为大学学生管理、学风建设、高等教育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并且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途径让学生回归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基于此,结合工作实际,对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出现大量显性逃课,而且还存在着大量隐性逃课。导致逃课的动因有多种,既有直接显性,也有间接隐性。大学生的逃课选择既有明显的功利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对大学生的逃课行为加强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摘要:“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逃课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另类的潮流,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大学生逃课现象亟待研究和解决。在对江苏开放大学的几百名大学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试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和外在控制不到位,并从改变学生认知观念、矫正行为两方面来讨论降低逃课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生逃课谈“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逃课已是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使“两课”成为逃课的首选时段。通过分析“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两课”教学改革,从深层次提出应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