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一、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反思动机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是反思活动的开始,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和重要途径。而良好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产生疑问,诱发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在  相似文献   

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起点。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集中全力活跃思维,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力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  相似文献   

14.
陈亮清 《考试周刊》2010,(25):173-174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下问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韩雪珍 《政治课教学》2002,(6):23-24,3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推动着人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此,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7.
黄新 《中学生物学》2012,28(9):18+60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发展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8.
王晓玲 《青海教育》2004,(11):11-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由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起点,现结合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就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