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2.
沈鸿 《文学教育(上)》2008,(21):104-106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充满诗意的精神归宿-"香格里拉".湘西的山水孕育了他的家园情结,人性眷恋中蕴藏着浓浓的家园情怀,使他成为诗意"香格里拉"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是独特的。晚唐的衰败、家族的遗传、仕途的坎坷、生活的不幸,形成了他浓浓的"忧郁"情结,而这"情结"则化为了诗歌中的"含蓄"与"朦胧"。  相似文献   

5.
苏雪林出生在中国旧式封建家庭,从小生活在徽州家庭文化氛围之中,徽州文化对苏雪林的早期文学创作,对她成为五四文坛有影响的作家,都有很大的作用。实现徽商在思想文化上顶尖辉煌的胡适和苏雪林的交往,是同为五四新文化中人表现出来的一种乡土文化情结,胡适的点拨不能不对苏雪林的文学评论产生深刻的影响。苏雪林家居雄奇秀丽的黄山脚下,得名山之毓秀灵气,苏雪林呤咏黄山之散文文采精妙,心思豪放,抒情强烈,如画如诗,不仅是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讴歌,也是对故土游子情怀的深情流露,当她以百岁高龄重返故土重上黄山之时,这种浓浓的乡情被抒发得淋漓尽致。苏雪林的黄山画同样表露了这种厚重的故乡情。  相似文献   

6.
何先光 《天中学刊》2006,21(3):26-28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革命的领袖,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浓浓的农民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对农民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表现为对农民的真挚热爱,对农民问题的极大关注,对农民运动的高度赞扬,以及终其一生为农民谋权益的实践活动。农民情结对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充满诗意的精神归宿一“香格里拉”。湘西的山水孕育了他的家因情结,人性眷恋中蕴藏着浓浓的家园情杯,使他成为诗意“香格里拉”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8.
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我们总会被作者那浓浓的秋愁情结浸染。愁是秋天的灵魂,一个愁字,折腾着一代代文人,成为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在众多的秋愁意象中,鸿雁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轼的四首中秋词的解读 ,发现苏轼被迫走出“美好”的现实生活后 ,经过炼狱般的苦难 ,怀着执着的挥散不去的浓浓的乡愁 ,最终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泰国华文微型小说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代表作家如司马攻、曾心、陈博文等在作品中表现了泰国华人当初叶落离根的心酸与不舍、叶落守根中的传承与坚守、叶落兴根希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蕴含着浓浓的“中华情结”。  相似文献   

11.
赵明云 《现代语文》2009,(12):92-93
对“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它唯美的语言、高雅的格调和悲悯的情怀。其实,我们透过这些便可以体会到作品中的浓浓的乡情。本文将通过分析水乡风物的描写、光辉人性的塑造、精神家园的缔造,这三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所蕴含的浓郁乡土情。以此来探索人们应如何解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相似文献   

12.
艾青诗作表现出浓浓的土地情结、阳光情结和宗教情结,这三种情绪相互映衬、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和谐统一,共同贯穿着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爱真理的母题,呈现出艾青诗歌创作的精神取向,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桥是香港散文作家,他受中国古典散文影响较大,博闻强识,散文风格平淡舒卷,有浓浓的书卷气.他的文章文化底蕴深厚,流露出对故国家园深深的怀恋之情.董桥散文自成一格,形成鲜明的"董桥风格".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是突破传统思想,在教学指导思想、意识和手段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革新,实质是一场深刻的思维上的文化革命.而这种革新就面临着与传统文化、心理定势、社会经济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剧烈冲突.本文从教学改革的文化制约因素出发,分析改革中要面临的传统文化观念、价值观、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笔认为:浓浓的成都情结,是李劼人小说独具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本探讨了李劼人成都情结的成因及表现,认为蜀化的熏陶、丰厚的生活积累、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家乡的绵绵深情、法国学的影响,是形成李劼人小说成都情结的主要原因。在作品中成都情结主要表现为:用成都话,写成都人,言成都事。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西游记》中,贪食是猪八戒最显眼的毛病之一,他有着浓浓的食物情结.猪八戒离不开食物,食物也影响了其命运.猪八戒的这种食物情结不仅出于他的天性,也是他强烈的性饥渴的隐性显现,更表现了他对红尘生活的极端眷恋。  相似文献   

18.
“神鱼送尸”、“水仙”、“江神”等民间关于屈原之死的传说,实际是楚地民间水(鱼)中转生信仰对“屈原之死”的价值判断.屈原自沉前的诗篇告诉我们,诀别人世前的屈原,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性的,而诗中密集的水意象、浓浓的“昆仑”情结等水文化符号,亦暗示着屈原价值判断中对楚民族水中转生信仰的文化认同.故屈原之死的方式选择,深受楚地民间信仰的影响,楚民水(鱼)中转生信仰是重要的文化性根源.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常常是作为移民聚居地,而在众多移民中尤以山东移民最多。山东移民是从明代开始,主要原因是人口疏散和开荒政令,而在随后的清代和民国时期也多次出现过这种移民潮。伴随着移民的涌入,随之而来的是汉民族文化在东北地区更广泛的传播,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现在的东北文化。而这段历史也被保留在民间故事中,在许多故事中都仍在传达着大量的关于山东移民的信息,如他们因贫困而被迫离开家园,来到东北挖参,他们勤劳的本性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老乡们相互帮扶的传统美德。而在众多反映山东移民的民间故事中,最具代表忡的莫过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呼兰河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经典乡土小说。此作品通过对东北老家呼兰小城各种人、物以及生活的回忆,表达出了她内心深处浓浓的故园情结。与此同时,生态美学为我们研究这种故园情结提供了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美学出发,对《呼兰河传》英译本(葛浩文译)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这位文坛女将的思乡之情和文字之意进行品味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