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就是一场相遇,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与世界该怎样相见、相遇、相处?如何在课堂中氤氲适宜温暖的温度?如何使师生的互动变得高效、多元和精彩,需要教师的爱心、理念、眼界和勇气。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注重多元解读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种解读,师生间的默契应该更为畅达,师生就不仅仅是"相见",而是"相处"。好的"相处"离  相似文献   

2.
刘玉洋 《考试周刊》2013,(84):45-4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呢?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能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制约和谐导生关系生成的深层矛盾,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与关键。现实中,这些深层矛盾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平衡困境:给予充分培养与避免过度使用如何平衡?实施有力影响与防止过度控制如何平衡?实现师生有情与保持师生有别如何平衡?认为这些困境的超越,需要通过优化导生关系的内涵体认、细化导生关系的规范标准、强化导生关系的监管治理和优化导生关系的酝蓄生态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林灼银 《福建教育》2005,(9A):33-3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能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利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许为群 《阅读与鉴赏》2011,(11):79-79,17
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如何活动?"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这个角度讲,我以为:教学关系中,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了教学的相长,对话也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九色鹿》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九色鹿和调达相遇了几次?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两次。 生:第一次是2~5自然段,第二次是6~8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生生合作学习,能让学生获得合作的诸多益处,师生合作,亦有师生共赢的意义。那么如何开展师生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师生的情感共鸣,是指师生双方的情感相互感应、相互加强而同处于峰—峰相遇的最佳教学状态。如果教学过程中师生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学生就会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尤具研究价值。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配合?他们之间的这种配合对教学的意义如何?影响配合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间的配合?对于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探讨不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一、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配合的意义1.师生相互配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良好的教学配合,能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儿童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数学课堂是每一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显现精彩呢?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何应对未来教育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展现自我丰富的爱生观,让学生在师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一座爱的桥梁?近几年来,笔者有着点滴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的短促的、即兴的、即时的一种评价。口头评价不是普通的对话,是一个洋溢人性关怀,师生共建和谐的发展过程。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要正确地运用评价,否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口头评价达到师生更和谐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师生相互成长和共同发展,开展师与生的相互成长研讨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意义。下面本文将针对一次意义深刻的师与生的相互成长的研讨会,根据会议内容,与会者的自我反思,指出师生关系和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师生相互成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帅生的"情感共鸣",是指师生双方的情感相互感应、相互加强而同处于"峰一峰"相遇的最佳教学状态.如果教学过程中师生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学生就会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达到师生的情感其鸣尤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影响着师生互动和教与学的效果。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目标定位、应试化的培养模式、单向化的师生关系、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偏离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现代教学中,应建立崭新、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追求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质锤炼、潜质开发基础上的更高境界的话语沟通、情感交融和心灵升华,实现师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相遇"。师生"精神相遇"具有平等性、尊重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探寻教学中的师生"精神相遇",需从更新学生观和生命观、革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拓展课堂开放性和活动性等方面切入和着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的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说随时发表,无拘无束交流,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实现了平等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主学习的热情,享受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英语对话教学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对话精神和交际能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其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媒介之间的相遇过程。英语对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