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说法,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却不那么认为。教师的“亮度”即使很大,能为那么多人“照亮”么?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即使他是圣人,光焰无穷,估计也很难为那么多人“照亮”。且圣人终有死的一天,他死了之后,谁为那些弟子们“照亮”呢?还得学生们自己为自己“照亮”。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句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上课比作“渠”,把上课的成功比作“清如许”,把语文教师比作“源头”,那么要使“渠”清如许”的话,我们作“源头”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活水”呢?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发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一点体会,我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教学目的、内容以及板书设计外,还取决于教师的导语设计、应变能力及其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花朵”,含苞待放,充满生机;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劳作,滋润幼苗。那么,校园自然就是培育“花朵”的大“花园”了。在太原市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的城西水畔,就有这样一座“花园”——海边街小学。虽地处喧嚣的都市,她却如一朵质朴的雏菊,清新依旧,悄然开放在这钢筋水泥的篱笆墙里,香飘四邻,远近闻名。校长王芳芳告诉我们,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校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学生美好情趣的花园”是该校始终不渝的追求。近年来,太原市海边街小学高扬课程改革的风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蓝岚 《中学文科》2005,(5):25-25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是作为知识和经验的接受者存在教师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比作演员,而把学生比作观众。那么,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是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观众呢?那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谁都可以是演员,谁都可以是观众。关键在于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师是雕琢学生“灵魂”的,其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那么教师又该如何雕琢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有如下“三心”。  相似文献   

6.
教 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政治、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强化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总把教师比作“红烛”、“春蚕” ,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一位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修养 ,不仅对学生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对其自身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那么 ,高尚的师德包含了哪些要求呢?笔者认为至少应有以下方面 :“爱生”之情。教书育人 ,就必须把“爱心”献给学生 ,做到爱生如子 ,这是教师的道德情感。充满“爱心”、道德高尚的人 ,是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新时代的伯乐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如果把教师比作伯乐,那么我认为,新时代的伯乐不仅要能发现千里马,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和发掘普通马的潜力,使之成为千里马。要发掘孩子的潜能,教师就应该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然、舒适,充满了信任与鼓励,挑战与刺激的人与物交往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与观众,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得像演员一样通过自己表演吸引学生,此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像演员一样只顾自己尽情地“表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课堂岂不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活动也就成了“满堂灌”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讲的方法,指的是作文的写作方法;或者说,指的是作文的表达方法。如果把作文比作一个人,那么前面四个部分应该是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容貌、品性方面的素质,而这一部分所说的方法,就是为这人培养一种得体的、能充分展示其美好素质的言谈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比作一顿大餐,由导入、新授、拓展、总结四道菜组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位烹饪大厨了,每堂语文课该如何为学生上好这四道菜呢?我认为作为一位“烹饪大厨”,应该学会给学生不定期“更换”或“增加”菜谱,让学生每天都感觉耳目一新,“食欲”不减.从教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下面这“四道菜”.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比作一顿大餐,由导入、新授、拓展、总结四道菜组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位烹饪大厨了,每堂语文课该如何为学生上好这四道菜呢?我认为作为一位“烹饪大厨”,应该学会给学生不定期“更换”或“增加”菜谱,让学生每天都感觉耳目一新,“食欲”不减。从教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下面这“四道菜”.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一、和谐校园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校长要关心教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直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一比喻展示出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认为,与其把教师比作蜡烛,不如将其比作点燃火种的人更合适。火种燃烧自己,照亮自己,并照亮周围的一片天空。随着亿万火种的燃起,教师的光被淹没,她融入亿万火种的燃烧之中,互相照亮、互相壮大。这才是现代教师的真正价值。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功点燃火种?我认为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点燃火种的能量,即师爱。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把教师职业道德分为三个层次,三种境界,即“规范、良心、享受”,一部分教师要靠规范来约束,一部分教师是凭着良心做事,还有一部分老师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种人生的追求,美好的享受。贺永花已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她十二年的  相似文献   

15.
师者如蚌     
“师者如蚌”,初次听到这个词语,你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吧?我也是。这是从学生那里听来的一个词。当时只是想,只听说有把老师比作“红烛”“春蚕”“人梯”“艄公”的,都是在赞扬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教师比作“蚌”,又作何解释呢?我一直纳闷着,  相似文献   

16.
教师,熠熠闪光的名字!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有人把教师比作“渡船”。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手持金钥匙的人,把孩子们领进了一座座科学的殿堂。 我自豪,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有着15年教龄的中学地理教师!站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过之后,我深深感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带着学生漫游“太空”,历数星光,“拯救地球”,开辟家园,体会大自然的博大与崇高,酷暑严寒,甘苦与共;我虽清贫,我所得到的快乐却是无法用金钱换来的。记得那一年,我骑车被一辆飞快的三轮货车撞倒…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清风,裹夹着五谷的芳香,弹击着累累的硕果,拨动着万物的枝叶,为您——光荣的人民教师,奏起了一曲激情的颂歌。   啊 !秋风送来了喜讯,迎来了 2000年的教师节。在此,让我向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致以节日的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 !  古往今来,人们曾用许多美好的语言来赞美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母爱的化身”“人格的楷模”……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一生光明磊落,为照亮别人,毫无顾惜地耗尽自己的一切。   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甘愿让人踩在自己的肩上,把有志少年送上…  相似文献   

18.
田伟 《考试周刊》2010,(22):233-233
有人把校长比作三尺讲台的领头雁.有人把校长比作教师心灵的晴雨表,有人则把校长比作学校管理的一张王牌。言外之意都是在强调,校长就是学校的天.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位好的初中校长应该是一个集“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管理行家”三重角色于一身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运用语言跟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恰当美好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掌握谈心的技巧。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那么如何与学生谈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教材比作剧本,学生比作演员,那么教师无疑担当了导演的角色。演戏是导演根据剧本选演员,而教师是不能选择学生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发挥,巧妙构思,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融人教材,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