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玉     
“玉”字最早出现于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在中国文化学上,玉的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相似文献   

2.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有时也泛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邹衍之所以在音乐中贯彻"五德终始",一是服务于统治者,二是应德,其理论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考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主张的是一种历史观念,因此,邹衍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在"五德终始"说中,禨祥制度中的音乐音律,从"五行相胜"说,要有颂扬之德,从"五行相生"说,音乐要配合所当之时。  相似文献   

4.
兵家关于优秀将领的阐述 古代思想家对优秀管理人才标准的论述中.以孙子的见解最为经典。《孙子兵法》的《计篇》中提到“为将五德”.对领导者很适用。“五德”即“智、信、仁、勇、严”。对兵法而言.如果这五个字都能做得好,基本上就能成为大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河南宝玉石     
论起河南宝玉石,需先论什么是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玉并不陌生,举目视之,随处可见。许多人佩玉、赏玉、藏玉;有的人把玉当事业,研究玉、开发玉、经营玉。然而要给“玉”下个确切的定义,便不是一下就能说清楚的。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据此言,凡  相似文献   

6.
林琳 《新闻爱好者》2010,(5):177-178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悲剧故事。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主人公韩子奇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个玉字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也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对韩子奇而言,玉就是他的生命。为了玉,可以抛妻别子;为了玉,他葬送了爱情……他爱玉、护玉、守玉,最终因玉而死。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汇流成韩子奇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7.
孝文帝的南进统一思想主要体现在议五德运次、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御驾亲征等方面,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北魏诸帝和冯太后。这一思想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后世政治家继承和发展,在21世纪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佶绘 《档案天地》2013,(9):F0003-F0003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  相似文献   

9.
《玉篇》自成书至宋代重修,一直在被增补删订,各时代具体修订情况如何,至今仍不明朗。后晋释可洪所著大型佛经音义书《可洪音义》中称引了很多《玉篇》的内容,将它与现存《玉篇》各种版本进行比勘,可以确知其差异,对于研究《玉篇》的传承流布史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释可洪所引《玉篇》的某些字形、注音或释义,传世其它字韵书中均未收录,在语言文字学研究方面也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书以精美的纸质出版形态,带着我们一起欣赏至美至坚的桂林鸡血玉,倡导玉石文化和金石精神,这或许可以让阅读者在纷繁复杂的浮躁生活中求得片刻精神自醒的愉悦。黑与红大色块作为图书底色的运用,犹如篆刻中率性的刀笔纵横,中国水墨画里的淋漓泼墨,把以黑地飘红为鸡血玉主色调的特征与图书色彩有机结合。玉石的质地和纹理与纸张的纹路、油墨的浅淡相呼应。《神奇的桂林鸡血玉》使纸质出版的魅力得到体现。本书是姜革文博士撰写的关于玉石文化史及2006年发现的玉石史上新玉种桂林鸡血玉的理论及鉴赏专著。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战国时齐人邹衍发明了“五德终始”说以后,中国古人从此有了一个观念化的历史序列。无论是帝王解释王朝嬗代,天命转移,还是史家编修历史,隐寓褒贬,都要运用这个图式作为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周卞 《新闻世界》2011,(4):161-161
中国是玉的故乡,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历代玉雕大师们在继承先辈技艺的同时,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力求发展创新。而玉雕人物题材很广泛,不同的人物作品与景物陪衬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人们所熟悉的佛教题材、传统吉祥寓意题材,以及在民间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诸多方面取材,创作玉雕人物作品,景物陪...  相似文献   

14.
忻樱 《大观周刊》2011,(10):93-94
本文主要分析《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通过对”玉”部字进行各种分类,探讨”玉”在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使用情况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玉璇玑的出土主要见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出土地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本文结合玉璇玑的形制和文献材料证实了玉璇玑非观测天象的实用器,实为太阳之象征,为远古先民太阳崇拜的遗迹。  相似文献   

16.
原本《玉篇》残卷国内影印本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目前国内的四种原本<玉篇>残卷影印本作了具体介绍,并对各本之优劣异同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学术研究中对<玉篇>残卷影印本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篆隶万象名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篆隶万象名义》在《玉篇》一系字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保存了顾野王《玉篇》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拟从版本、避讳、符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深入的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与殷志强相识,纯属偶然.一次在南京大学出版社谈书时,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编审与我谈起一个人,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并送我一套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玉文化丛书:《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殷志强的玉文化系列丛书和其他说玉的书不同的是,他是站在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来说玉的,并非只是简单地谈玉,或者如何鉴定收藏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书对蓝田玉多有提及,汉代乐府《羽林郎》记:胡姬"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东汉班固《西都赋》有"陆海珍藏,蓝田美玉。"蓝田玉到宋代开始湮没,后人不知它是怎样的玉,甚至对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也表示怀疑。蓝田古玉到底是怎样的玉,它究竟产于何处? 若想了解古时的蓝田玉,必须先弄明白古人所称的玉指的是什么? 一、古人所称之真玉关于何为古人说的真玉,学术界有争议,主要有这几种观点,一种认为指软玉和硬玉,一种认为指软玉,还有一种认为指软玉、硬玉、独山玉、岫玉等。哪一种观点正确?还是先来看古人对玉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从上古时期到今天的现代生活中,作为石之美的“玉”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先秦时期的玉印为切入口,对古人用玉的情况及其背后所蕴涵的古代文化信息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自古以来。玉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玉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装饰品,更象征着人的高贵及其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