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称概念上的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名,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铎 《教育艺术》2010,(2):57-57
科学发展观.一个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的名词,在2003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一、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二、科学发展观具有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切实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指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的宗旨、重点和目标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  相似文献   

6.
杨文艳 《考试周刊》2011,(24):208-209
高校图书馆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才能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展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导向.高职院校应从规范课堂教学、建设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教育观.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施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人注目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把这样的发展观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适合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同样适合体育领域,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的发展观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概括地说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新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以人为本”这条贯穿于人的世界、人的社会的根本原则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提法由来已久,它具有深层次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述以人为本的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兰 《职教论坛》2004,(22):53-5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这个新发展,我们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种种宏观上的发展理念学习的同时,本人觉得科学发展观对自身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最早由胡锦涛同志正式提出。对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发展是第一要义,是重中之重;核心是以人为本,所有工作都要从民生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要杜绝片面发展与短视行为;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阐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校长,要办好学校,就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内涵,结合学校的实际,推进优质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学校前进的同时,学生成长进步,教师成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