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其实就是有意识地让这些特殊儿童在普通学生中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然而,如果不注意因"残"施教的话,那随班就读就会沦为随班混读.笔者认为随班就读的教学要注意弱智儿童的个性差异,实行因"特"施教.  相似文献   

2.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用这种简单直白的经验指导学生,要求写作要有真情真心.不能作假.这种经验指导是有作用的.不过,如果修辞水平低,语言习惯不好,本身就不是个"会想、能说"的人,那所表达的就未必是好的语文,也很难拥有读者或听众.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要想让数学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所教的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农村小学戴帽初中班毕业的,语文基础相当差,作文错别字连篇,文不成章。经了解,才知道多数学生以前很不重视语文学习,也没有阅读课外书刊的条件和习惯.我感到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外,抓好课外阅读也是当务之急。可是我们学校只有一间不大的阅览室,学生每两周只能进阅览室一次,每次限定四十五分钟.由于经费有限,文艺刊物如《少年文艺》、《人  相似文献   

5.
<正>1.公开课要备学生。备学生宜备些什么?一要备知识水平,这个班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上课所能提升的高度,提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灰心失望,上课的效果会大受影响;提得低了,学生没有求知欲,课堂没了高潮。因此,如果借班上课,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妨把教学的思路与该班的任课教师作个交流,听取意见,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二要备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状况等,这些虽然和知识  相似文献   

6.
如果"公开课"只有"有限"的一课时,很可能有的教师会倾向于取消"整体感知",因为这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这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是借班上课,教师把握不住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往往造成教学过程不流畅。如果非借班上课,观课者则会质疑教学的真实性(是否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一定要保留下来,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通过分段朗读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1,(2):86-87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二校,最近决定公开推行"学生选老师"的试行方案.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称:小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工作,可以流动择班,学校支持家长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10名学生要求择班,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令人怀疑,学校将请这位老师下岗.  相似文献   

8.
技工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效地形成和巩固技能,我们注意抓好七个环节:一、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教师讲完一节课或一个原理,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进行有关练习,学生就会把它当做一项任务,被动地去完成,应付了事。如果把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练习向学生说清楚,学生明白了进行这种练习的目的,热情就高,积极性就大,就会自觉地去练习。所以,我们在布置每一次课堂练习作业时,都把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向学生交待明白,使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  相似文献   

9.
读懂学生是做到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读懂学生要读懂教材,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要读懂学生的答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读懂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读懂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通过读懂教材,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就会感到,用"三言两语"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会教材,就绝非这么简单.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知识转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读懂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已达到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才能开展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提出"先学后教"的要求,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小学生储备的知识不多,学习方法缺乏,因此,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强.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拐杖.其实,自学要求就是最好的拐杖.那么,自学要求就必须在自学前出示,自学要求有哪些考究呢? 一、自学要求要合理 1.数量上不能多 小学生一次掌握信息的量不宜过多,如果多了,学生不易掌握;而且,任务量过大,学生易产生畏惧感和疲劳感.如果是低年级,要求要更少,最好一次一个要求,高年级也不能超过三个.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每接一个新班,我都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就结合教学来谈一谈如何教学生学会认真听课。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他们从幼儿园进入正规学校,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采用手势教学法。并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势。 一、坐正手势(拍手):上课后如果需要学生坐好不说话,教师可以轻轻一拍手,学生听到拍手声,就会马上按你的要求坐好听讲。 二、守秩序手势(横手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会举手乱抢答。有的一边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采取的是同一班级授课形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只适合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甚至综合高中等也采取这种形式,其实是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智力因素的差异,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成绩的自然分成,实行"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形式,会严重妨碍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本人认为要克服这一不足,可以采取分班教学形式,全面兼顾。  相似文献   

14.
李娜 《陕西教育》2002,(8):32-3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听话、说话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必须下功夫的一项教学内容.口头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发展书面语言,要提高"写"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在几乎每个高中都开设有艺术特长班,但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大都具有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特点,尤其是对于像地理这样理科思维强、学生眼中的"第二级别"学科,学习倍感吃力。习惯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艺术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习惯成自然,它可以让学生行之有效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市布吉高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高中艺术生地理  相似文献   

1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要培养好习惯,教师就得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贵在长久坚持,要有恒心,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教育学生前后要求要一致,如果教师随心所欲、朝令夕改,一时一个要求,那么学生就会看教师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要不得的。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经验,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训练的方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在十几年的中小学生活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习惯。所以,什么样的习惯会对自己有益,什么样的习惯会造成不良影响,要让学生能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7.
学习物理首先要做到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面对一些艰涩难懂的知识点就会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事受"快乐教学",这样会更轻松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丰富的想像力.幼苗的成长靠土壤,兴趣的培养靠"好玩".儿童一向是"乐"为先,"乐"为天,离开"快乐"就无谈童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就犯了兵家大忌.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注意儿童的情感,只有当他们的情感全身心投入、非常快乐的时候,兴趣的幼芽才会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做作业时,一部分学生常常需要延长作业的时间,有的甚至当天都不能完成任务,这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作业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当堂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是有许多好处的。一、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如果教师规定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并要求在交作业时老师要进行检查,学生就会有一定的紧迫感,特别是一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就会意识到,如果随便应付,就会面临当众退回重写的尴尬。因此,他们会把这种紧迫化为一种动力,促使自己用严肃、安静的氛围,避免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在老师的监督下,有效地杜绝了交作业时“拖”或“漏”的现象。二、可以及时进行面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后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发现的问题往往会花很多心思去订正并写出批语,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会引起学生太多的重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大多过目就忘。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就可以当场检查,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诸如条理不清、不切题意、语句不通顺、用词不恰当等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教师可以当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生的认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三、可以避免东拼西凑,提高学生的水平。学生如果经常把本应当堂完成的作业由课堂带到课外去,失...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远比情绪高涨时低很多.没有好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宽松、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